《中小学古琴基础教程》以《重修琴学门径》(张子盛编著,中国书店)及《开指五步古琴教学法》(国作登字-2012-A-00062338)为基础,力图通过32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古琴演奏常用技法,并能演奏几首传统古琴曲。作为“古琴进校园”的桥梁,《中小学古琴基础教程》选编了琴曲齐奏、古代诗词琴歌合唱等简单的表演形式,启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选取了《关山月》《满江红》等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乐曲,通过古琴传递正能量。并将《卧龙吟》《歌唱祖国》等现代作品改编成古琴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理解古琴的传承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笛子高级练习曲选》是《笛子练习曲选》的续篇,虽名曰《笛子高级练习曲选》,但仍考虑广大读者中不同技术层次的需要,体现在(所选)练习曲的创作、改编中的难度亦有不同,同时还移植、选编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难度有别的中外名曲(或片断)。按独奏、重奏分编,以便于选用。
这套《曲集》中有两首作品须略加说明。 一首是《欢欣的日子》(op.2b)。它原名为《翻身的日子》(op.2a),1953年为电影配乐而作,是作者早期中被收入的乐队作品。2005年作者将之改编为西洋管弦乐版本,尽可能保持最初的风貌,只是在和声与配器方面略为加工,并把标题改为《欢欣的日子》,使之符合音乐的特性。1953年的原谱则作为“附录”发表,从中可以了解作者创作起步时期的状态。 另一首是《南海渔歌》组曲。它原先是1965年为民族舞剧《南海长城》而写的音乐。在2003年开始改编,旋律保持原貌,其他方面大胆突破。些作品的编号仍编属于1960年,而在乐队技法上则属于创作晚期,可说是中期和晚期的“混合体”,此为一特例。
本书是一本有关古琴曲研读的书籍,作者为弘扬虞山派古琴曲,也为了利于自己的教学,遂编著了这本书。虞山派自明代严天池开山立派以来,以其 “清、微、淡、远”的美学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在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中,对虞山吴派琴曲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吴派优选的特点主要是在打谱、记谱和演奏上。吴派打谱强调“立意”和“感会”,注重琴曲内在精神的体现。本书精选了虞山吴派的五首古琴曲,对琴曲的打谱及演奏作了一些研究和比对,也是作者多年来学习吴派琴曲的一点心得体会。比对主要是将虞谱与原谱进行了比对,同时也将吴文光演奏本与虞谱进行了比对,以利于大家对古琴曲的研习。
我们准备出版一套青少年大提琴大型作品选,共分三集: 1 青少年大提琴小协奏曲选。 2 青少年大提琴奏鸣曲选。 3 青少年大提琴协奏曲选。 这些作品对初步掌握曲式结构,学会对比变化和各种弓法的运用都很有益。而作曲家绝大多数均为当时的大提琴演奏家,他们通过自己的演奏和创作推动着大提琴事业的发展。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大提琴才能有今天的普及和繁荣。 本集《大提琴青少年小协奏曲选》共选编了五首小协奏曲,包括克林格尔的C大调和d小调两首,诺尔克的D大调,布列瓦尔的F大调和朗伯的d小调各一首。
《祭孔礼乐研究》主要对祭孔礼器、祭孔乐器、祭孔乐章、祭孔佾舞、建制与陈设、释典全礼等进行了简要研究。祭孔大典之礼仪一向称为释奠。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周成龙江南丝竹曲集》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极具瑰丽的一个乐种。江南丝竹作为一种民间器乐的合奏形式,它既不同于华彩旖丽的广东音乐,更有别于粗犷豪放的北方吹歌,而是带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一种细雨微风、平易近人的音乐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