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入门教与学》是一本专门教你怎样吹奏笛子的大众音乐书。作者高怀英、秦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从教与学两个不同的角度,系统地讲授了笛子的吹奏技巧及相关乐理知识,并配有大量的练习曲和经典独奏曲,以指导帮助初学者快好地掌握基本功。《竹笛入门教与学》教学安排新颖独特,技法讲解科学实用,是广大笛子爱好者的入门好教材。
我们古代的诗歌,有其源远流长的诗乐结合的传统。辛清华同志在昆剧团从事歌乐研究工作多年,先在出其平日揣摩研究所得,撰写唐宋名家诗词歌谱五十首,从流溯源,以昆剧歌乐的菁英体现于唐宋名家诗词歌唱之中,能动摇人心。本书还有毛泽东诗词八首,是多年来为各种晚会演唱所需而作,是由上海昆剧团演唱的。这对学习毛泽东诗词,丰富昆剧演唱,也有一定作用。现一并收录。
《流行大歌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寂寞在歌唱;花蝴蝶;日不落;舞娘;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灰色的彩虹;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最初的梦想;下一个天亮;在树上唱歌;不怕不怕;香水有毒;蝴蝶泉边;那年的情书;亲爱的你怎么不在身边;爱似水仙;下个路口见;梨花香;崇拜;会呼吸的痛;可惜不是你;宁夏;当爱在靠近等。
本书以分析、解释和理解蒙古族嘎查的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类型以及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变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蒙古嘎查的社会及其传统音乐的构成与表演方面做了深入探讨。概括了蒙古社会的民俗与音乐生活的变迁以及相关问题,从民族音乐学视域,结合社会民俗学理论与方法,对蒙古嘎查的社会生活及音乐生活分开进行探讨,对其文化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实用琵琶弹奏入门与鉴赏》介绍了琵琶了基本知识和弹奏技巧。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快乐学古筝》一大特色是以“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
《阮视奏进阶训练》是由青年阮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阮专业教师邸琳著写的教材。在阮专业的考学、考团或是实践运用中,视奏已成为一个演奏者的推荐能力,五线谱和简谱的视奏均十分重要。基于这一现状,作者产生了著写该教材的想法,希望能通过规范系统的进阶式训练,提高演奏者的视奏能力。该书稿共包含两大部分,分别是五线谱板块和简谱板块,目的是满足不同需求的演奏人群。每个章节的练习要点清晰,难度由浅至深,是较为实用的阮视奏教材。
《王洛宾音乐地图》一书,就是以王洛宾人生及音乐中涉及到的地点为线索,将宁夏、青海、四川、甘肃、新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王洛宾“音乐之路”。 《王洛宾音乐地图》也是一本梦想之书——向所有喜欢做梦的普通人描绘了一个艺术化的大西北如果你忙于琐事,无缘远足,翻开这本书,便可跟着大师的脚步,做一次纸上之旅。
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合了传统音乐、语言和表演艺术的独特歌唱形式。本书从民族声乐的内涵、理论基础、属性特点、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深入介绍了其教学理念与实践。书中不仅论述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内涵和方法,还探讨了呼吸、发声、共鸣等唱法教学的关键环节,以及语言和表演的理论教学。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民歌、戏曲、曲艺等不同种类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展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本书进一步探讨了民族声乐教育的启迪和教学改革策略,强调了在全球化语境中保持和发展民族声乐特色的重要性。本书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民族声乐爱好者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宝贵资料。
本书以古筝演奏为基底,以演奏技术和美学研究为导向,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及筝曲美学意象进行了探深究。概述了古筝的基础知识,介绍了其起源发展、构造、流派等基础内容;对传统古筝演奏中的“弦、指、音、意”四点要素进行详细阐述,让读者对古筝的演奏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论述了古筝演奏的左右手技术,包括双手的综合技术;从诗词歌赋和儒道佛思想传统两方面对古筝艺术的美学思想作出阐释;比较了传统筝乐和现代筝乐的美学研究,列举了几首经典的古筝曲来分析其美学意蕴,帮助古筝爱好者来系统学习古筝艺术的演奏和审美价值。
芝达林编著的这部《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取材广泛,挑选了长江以北的脍炙人口且具有艺术性、思想性、适于合唱形式来演唱的23首民歌,其中山西民歌9首,少数民族民歌7首(包括塔吉克族、鄂尔多斯族、鄂伦春族、
本书共搜集上世纪1901——2000年间所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论研究论文目录二千一百余条、专题论文集和专著八十余部。可以说,此百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论著述目录,绝大部分都已收录于本书。笔者为其中一百八十余篇论文和全部专题论文集及专撰写了内容提要。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基础性的文献收集、梳理、分析、认识过程,笔者对此“百年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史论研究的内容、范畴、态势、进度等,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认识,继而完成了一篇综论性质的近五万字长文《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与拓展》。 本书还转载了十余篇论文,这些论文或因是某个时期的代表性成果,或因是某种成果类型的代表性显示,或因是某地区、某民族传统音乐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或因是至今仍可令人思考和关注的评论,故为求其原文完整和读
音乐,是一扇窗口,一扇认识世界、认识人的独特窗口。因为它不仅仅是“音高、音色、节奏、结构”。它首先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类生活的表达形式。音乐,是一种泉流,一种源出于人类心灵的泉流。人类归属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秉承不同的审美意识。因此音乐的脉脉泉流,必然飞溅起不同丰姿的浪花。希望您能从音乐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千世界的不同人群。希望您对于那千姿百态的特色音乐文化,多多少少能够产生聆听与踏勘的愿望。
本书包括古琴——中华民族的瑰宝、古琴是世界乐器中的一朵奇葩、古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古琴是中华文化两千年的结晶、古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