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一书收录了中国各大博物馆及民间珍藏历代名琴163张。每一张古琴均有文字说明,正面、反面、侧面及重要的局部细节图。书后还附有乾隆御题琴谱册及抢先发售面世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抄本《太古遗音》琴式图,本书内容对研究古琴的专业人士及古琴爱好者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收藏价值。
阮,其外形“盘圆柄直”,音色圆润清雅、优美动听,是一种饱含中华文化特征的民族弹拨乐器。阮最早在汉代被称为“琵琶”,后亦有“秦琵琶”、“直项琵琶”之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咸精通音律,善弹此乐器,在演奏技艺和乐器改革上成就卓著,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人们为嘉其功,将阮咸所使用的琵琶以其名命为“阮咸”,后简称为“阮”并流传至今。 阮在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兴衰起伏的曲折经历。从大量史料中可以看出,魏、晋、唐、宋曾是阮兴旺发达的鼎盛时期,其演奏技艺与乐器制作水平均达到极其精湛的高度。然而,至明清时期阮逐渐衰落,丰富珍贵的阮谱文献均已失传,乐器本身也不断退化。当代的阮就是在此衰落的基础上重新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前辈与同仁为了振兴中华阮乐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乐器
本书主体部分在学习借鉴、总结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简明实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潮州锣鼓的大鼓演奏技法和符号作了分类处理。从单一技法学习人手,并配以相应练习曲进行练习,共计练习曲100首。在熟习和掌握了各种单一演奏技法和演奏符号的识别之后,再进行技法组合及锣鼓科介的综合练习。最后,为结合演奏实践,选编5首标有各种演奏符号、手法的潮州锣鼓乐曲供选择使用。相信,在学习掌握了单一演奏技法和技法组合练习之后,演奏乐曲就容易许多了。 学习使用书本教材是必要的,但绝非、一法,它只是一种主要的辅助学习手段。要想正确无误的掌握和运用各种技法,仍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潮州锣鼓乐,内容极其丰富,本书仅为一部学习潮州大锣鼓司鼓演奏技法的入门教材,愿对您的学习研究、推广传播潮州锣鼓乐有所助益。
刘承华等编写的《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以四章篇幅,分别研究了虞山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金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广陵琴派的历史文化生态,以及江苏地区琴派的现实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