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磨坊姑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1823年写作的。是根据奥地利诗人威廉.缪勒的同名组诗谱写而成的。描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阳光灿烂的春天,青年磨工沿着小溪开始流浪。他满怀愉快、希望的心情,去寻找幸福。小溪唱着嘹亮的歌声,把他引向一座白杨树围绕着的磨坊。磨工停留下来,留在这座磨坊里工作。磨坊主有一个美丽的女儿,青年磨工热烈地爱了了她,他对小溪倾诉自己内心的秘密;他幻想自己长上了千万只手臂,把所有的水车都转动起来,好让姑娘注意自己,他在树皮上刻下了姑娘的名字,并在姑娘的窗前种上了美丽的鲜花,来表达自己的爱情。然而,从森林中来了一个猎人,这不速之客夺得了姑娘的爱情。失恋的青年磨工悲痛欲绝,最后跳进了小溪的怀抱里,让自己那痛苦的灵魂在碧绿的波浪中安息。 《美丽的磨坊姑娘》
合唱是一门高雅艺术,也是被广大群众喜爱并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她既能在“神圣”的音乐殿堂中占一席之地,又能在车间、田间、校园、营房中回荡;她既是重大节日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表演形式,又时时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合唱艺术是雅俗共赏的、生命力极强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合唱要“和”,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和”包括音和、声和、情和。音和,指音 高、节奏、速度、力度的准确,和声、织体、结构的清晰,音韵的一致;声和,指歌唱状态的统一,声部内音色的统一,多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情和,指对作品的理解、风格的把握,从形象塑造,意境描绘,氛围营造,到乐思的律动,感情内涵,整体气质都有高度一致的诠释和细腻、准确的体现。音和、声和是手段,情和是目的,手段运用的优劣,直接影响目的的准确。合唱水平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