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至今仍是一门尚未定型的新兴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争论持续至今,而结论却很不统一。本书企图在比较基本的层次上展开对旅游现象的系统考察,努力在一个明晰的框架里建立起旅游学研究的概念和理论系统。从这个思想出发,本书的逻辑思路是,首先用分析的方法探讨旅游现象的本质规定性及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的特征,从内核的角度对旅游加以界定。然后,继续用这种方法认识催动旅游活动发生和运动的内在构成因素,从静止的角度对这些因素的内涵和特征予以解剖。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的维度中加入了时间因素,但仍然仅仅保持在对个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发生及运动过程的关注上。在此后的章节中,试图通过综合的方法对大众旅游现象的运动特点、外部效应进行考察,并自然地引申出对旅游现象加以规范、
几年来,中国旅游业的新意识、新做法、新现象不断产生,逐步形成了“新业态”的概念,并成为大家共同的关注点。作为处于前沿的研究者,自然始终关注动态,关注变化,更关注这些新现象对于旅游发展的长远意义。因此,本书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与业界各类人士探讨,听到了很多新思路,看到了很多新做法,也参加了一部分实际工作。本书就是其中一部分成果的汇集,既可以看做一个思考的过程,也可以看做行业发展的记录。
文化旅游,狭义而言是指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借助旅游中介和旅游目的地等外部条件,通过对信仰、精神、知识、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和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等旅游客体的某一类或几类旅游资源的观察、鉴赏、体验和感悟,从而得到一种文化享受和收获的旅游活动。从旅游产业发展来说,它通常包括历史文化游、现代文化游和民族民俗文化游三个部分。广义而言,文化旅游如同人生的行旅。表面看人的一生浮光掠影,是大干世界的匆匆过客;实际上人的一生犹如一趟旅行,有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过程短暂而又丰富,或喧闹、或安静而有意义的生活,像一个哲学层面的文化旅行。从研究的路径来看,我们从旅游、行游和神游三个层面进入。为此,本书在层面,阐述了不同的旅游客体如何从旅游产业的经营上经营不同的文化旅游产品;第二层面主要
本书共分七部分,内容包括:旅游与人类学;旅游、社会与权力;旅游经验与真实性;旅游的符号与结构;旅游、阈限与认同;发展、实践与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