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从中国城市产生和发展时间、空间、经济社会变革的动态过程和特点,阐述了中国城市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依据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城镇发展基础条件、特点和差异,研究中国城市社会、居住环境、建筑形态与社会活动场所的变迁史,阐述了“天人合一”等社会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做了评价。全书史实丰富,展示中国城市历史,尊重中国文化智慧,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尊重中国城市和乡村院落那种体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针对“现在全世界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的问题, “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不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洪水淹没”。此书要用历史镜鉴动员智慧和力量去抵抗。本书可供大专院校、从事城乡规
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本书是王志纲工作室三年来实践的一次毫无保留的总结和告白。书中的案例从北京到大华东、大西南、大西北、大华南,几乎涵盖了中国目前城市经济最活跃的主要板块和节点城市。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动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牛鼻子”,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的超常规发展?学者在致力于城市理论和规划层面的探索时,该如何更贴近市场的现实,更好地结合实际,使自己的专长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更富有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如何倾听城市化的声音,敏于发现其中蕴藏的奇妙商机,凭借自身的头脑和实力,去寻找自身发展的航海图?相关行业者,譬如策划、广告、营销等,在时代转换的机遇大潮中,该如何找到自身
《财务学原理(第二版)》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学原理”教材,也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旨在介绍和解释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原理性知识。全书由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三部分组成。基本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活动与资本运行规律、财务筹资、财务投资和财务分配等概念性知识;基本理念是教材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环境观、货币时间价值观、现金流量观、风险报酬观、成本收益观和杠杆效应观等理财观念;基本方法包括个别财务分析、综合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分析等通用性的财务分析方法。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课教材,《财务学原理(第二版)》特别适合于要修习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课程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有志于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实务界人士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 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对竞争力及其理论观点的演化进行阐述,对外竞争力研究前沿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演化进行深入剖析。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为例,对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分别从城市群集体学习的演化博弈、城市群行政主体的信号传递博弈、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设计、城市群一体化以及创新环境、学习区域与集体学习三位一体五个方面,对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书从理论、技术、政策等角度,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气候变化出发,分析了低碳城市的由来;结合经济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等经典理论,阐述了低碳城市的理论渊源;同时简要介绍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基本方法。同时书中系统梳理了与低碳城市相关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低碳城市的评估方法学;围绕产业、建筑、交通、能源、生态建设等几个重点领域,着重介绍了相关的低碳技术措施;以低碳建筑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低碳建筑的政策体系。此外,本书还选择有代表性的外城市,总结了其低碳发展的实践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专业师生作为相关课程的参考书目。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新型的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层次,必须深化研究并进行制度创新。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治理进行了深入的刦析,运用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选择理沦等经济理论工具,揭示了城市公共管理背后的利益关系,指出了城市主体间博弈均衡的实现机制。这是对城市治理研究的深化,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城市治理的本质,推动城市治理的改革和发展。
《城市秩序--城市文化与权力导论》(作者约翰·伦尼·肖特)作为城市地理学教科书,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城市研究领域的进展。《城市秩序--城市文化与权力导论》以城市与经济、城市与社会及城市自身的成长过程为主要切入点,结合以全球不同城市为对象的案例分析,将城市研究中的经典模型、新近理论及后现代观点融合为一体。本书不仅结构清晰,文字也十分流畅,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于城市问题的深切关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聚集于城市,而企业为了追求集聚效应聚集于城市。与此同时,持续严重的高房价、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有序、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经济学基础》基于经济学视角,聚焦于城市空间系统,利用多样化的图表说明城市系统机制,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更好的进行宜居宜业的城市建设,给城市政策建言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城市经济学基础》由佐佐木公明、文世一编写。
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与行政区划体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一点在此前的研究中,常常为各界所忽略。《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以浙江省当代改革实践为例》首先阐述了对“行政区划体制”和“城乡统筹发展”有关概念的全面理解,并分析了“行政区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以及行政区的文化意蕴和“合法性”意义等,从理论上分析了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性与对其实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行政区划体制的变迁与改革过程;并着重从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重点分析了行政区划体制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行政区划领域的“浙江模式”加以总结,提出行政区划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