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重器,百炼乃成。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的修改将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供强大的宪法基础,
本书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中的重点法条及专业术语进行了注解,根据司法实践提炼了疑难问题并作出解答,并收录了与消费者领域相关的配套规定。
在哈特著的《法律的概念(第3版)(精)》中,作者把语义分析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检讨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学的法律概念入手,对法律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其他概念,如规则、权利、义务、主权、法律的效力和实效,进行了全新的或具有初始意义的解析;富有启发地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正义、道德与正义的关系;并比较中肯地分析和评判了自然法学、概念法学(法律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等西方近代以来有代表性的法学思潮。总之,这本书对法理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我们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从本书的理论和方法论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民法典共七大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及侵权责任编。本书附录《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及《 关于适用 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
本论题的一般理论研究的预设前提:(1)假定社会成员都是理性的人,他们都有一种反思性生活智慧,从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学习如何生活与如何做人,能够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出发,根据存在的场景环境,选择自己的生活类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丰富、修正自己的观念与信仰体系。这种生活智慧是一种主动适应过程。(2)社会成员的行为完全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假定社会能够提供完全健康、合法的环境,其成员能够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只会按照自己的原则、信念或价值观念去行为,而不会受利益的引诱而失去做人的原则,也不会因为受权力的威慑而改变自己的选择。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伦理作为特定社会的应有社会关系体系,是道德和法律的基础,这一“应有社会关系体系”必须表现为实有规范——道德与法律,并通过
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从“系统性”、“权力向度”、 “普遍性问题”、 “虚假性问题”四个角度对法律意识形态语义进行了系统阐明。 提出要将法律意识形态作为法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来看待,并从法的本体论、法的价值论、法的方法论、法律传统、法律全球化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通过法律意识形态”的法理学研究之内容.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经验总结,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
一、本卷共收法学学科词目5933条。选收范围包括名词术语、学说学派、人物、组织、著作等。 二、本卷按法理学、立法学、宪法法 、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婚姻法学、劳动法学、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法医学、司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国际法等大类编排。 三、本卷相关学科交叉条目,按词目的主要方面, 由一个学科选收,其他学科只收词目,并注释“释文某某页” 四、本卷所收词目,凡一词多义的,用123等分列义项。 五、本卷词目一词数名或一词多译者,以常见者为正条,习见的别称、异译条为参见条。参见条不作诠释,参见条或需参风其他条目的,凡不在同页的,酌注明正条或他条页码。 六、历年纪年,中国古代部分一般用旧纪年;近现代部分一般用公元纪年,必要时加注旧纪年。外国部分一般用公元
《阶层犯罪论的构造》一书是车浩在过去十多年里,持之以恒地思考和探索犯罪论体系的成果,也是车浩首本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 本书以阶层犯罪论的结构为主题,分上下两篇,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整体考察和具体展开这两个方面具体探讨。上篇共四章,分别从历史、话语、逻辑和功能四个角度,整体性地考察在中国语境下引入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境遇、理由和前途,体现了一种反思性和整体性的立场,属于"针对犯罪论体系进行的思考"。下篇五章,则是在各个阶层内部的一些具体构建,属于"根据犯罪论体系进行的思考"。
本书尝试提出、揭示和搭建“无罪命题”和“无罪的程序治理”的概念及理论框架,以微观、实证、变迁和多学科的方法与视角,探讨无罪的程序治理的面貌、逻辑、经验、局限、机理和效应,勾勒无罪命题在中国艰难展开的微观实证图景,揭示无罪的程序法理,倡导认真对待无罪命题。无罪命题不仅是一个关乎如何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程序法命题,关乎如何对待刑事诉讼中的人及刑事程序建构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实质也是一个关乎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制度如何影响命运、法治如何实现正义的制度治理命题。然而,无罪的程序治理面临着价值性、结构性、体制性、政策性的缺陷、漏洞、障碍和困局,无罪命题在中国的展开极其艰难,发生了各式各样的虚化、潜规则、程序异化甚至制度失灵。必须打造一种无罪的程序治理机制,让无辜者不被不当追诉
《裁判的方法(第3版)》以"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为主旨,从民法解释学概述、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漏洞补充方法、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利益衡量五个部分来阐述裁判的方法。《裁判的方法(第3版)》尽量回避理论性论述,采用浅显平易的口头语,着重以实际判决为例或解释例来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
中伦研究院编的《知识产权:技术颠覆背后的法律智慧(精)》包括案例评析和法律评论文章两大类文章。其中案例评析主要是对于2016、17两年新判决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完成的知产非诉讼案件的分析和点评;法律评论文章囊括了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涵盖了互联网与云服务、医药研发、网络安全、贸易等热点问题。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法理学、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及国际法的法学知识。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并对我国法律制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程度的法律实务知识与技能。本书第六版结合2011年《行政强制法》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相关部分进行了修订。
《现代监狱创制:江苏模式详解》,以江苏建设现代监狱的经验和规划为基础,对现代监狱建设绘制了蓝图,厘定了目标,更新了理念,进行了论证。它不仅对于江苏现代监狱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地区现代监狱建设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