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的法律难以形成真正的法治。法律功能研究是法律社会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它对于构建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首先从分析法律功能的发生根据入手,然后主要运用社会学中的功能理论探讨法律功能的内涵。法律功能体现一种法一社会关系,它是基于法律结构属性而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状态,表明了法律对社会的一种适应性。本书作出了法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法律正功能、反功能与非功能等基本分类。作者认为,法律对少数人的强制恰是为了对多数人的激励;法律体现的意志其实决定于各种利益。所以,法律功能表现为对行为本身的激励和对行为背后利益的调控。在法律社会学中,对法律功能形态或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应放在行为激励和利益调整上。本书特别提出,法之理在法外,法律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功能及于整个社会,企图通
目前我国的诉权研究徘徊于诉权的价值与诉权的技术之间,不是单向度地强调诉权的价值,就是一味地考量诉权的技术,呈现出价值与技术的割裂趋势。本文力图回到诉权的生成语境和我国公民的权利诉求现实,既关注诉权的价值又探究诉权的技术,寻求中国语境下诉权的价值与技术的衔接途径。即:追溯诉权的历史之源,探究诉权的法理之基,思考诉权的中国问题,寻求诉权的中国之道。
二十世纪是中华文化经受空前巨大、深刻、剧烈变革的世纪。在百年巨变的烈火中,包括法制文明在内的新的中华文明,中“火凤凰”一般获得新生。大体上讲,二十世纪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世纪。这一世纪的历程,不仅仅是移植新法、开启民智、会通中西的法制变革的历程,更是整个中华文明走出传统的困局、与世界接轨并获得新生的历程。本书不同其他中国法制史的是将法律与社会结合起来予以研究的一个创新尝试,故命为《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它既是一部法律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钱锦宇的这本《法体系的规范性根基——基本必为性规范研究》是以必为性规范的规范性语词的分析为起点,运用语义分析、逻辑实证和社会实证等基本方法,考察基本必为性规范的概念、运作、及其在法体系中的逻辑地位,进而证成基本必为性规范是任何特定法体系的规范性根基的命题。
本书从公共领域理论出发,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彭水诗案、许霆案、重庆最牛钉子户案、林松龄案等典型个案,详细分析研究网络舆情对司法过程的深度影响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网络舆情中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法律态度和情感;司法机关面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策略;网络舆情在个案中的走势和规律;网络舆情对司法过程的正负影响;网络舆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法治进程中的网络舆情规制机制等等。通过这些实证研究和图表化、数据化分析,探寻公共领域在中国兴起的深层背景和法治意义,描述和剖析网络舆情的法治功能与局限,从而为建立多元和谐的法治秩序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案和现实策略。
《法学教授教你怎样写论文:经典范例、问题解答 写作技巧(第3版)》一书,是一本指导法学论文写作的经典教材。本书在内容上,首先,为读者们提供了本科阶段学生所需要撰写论文的主要类型。第二,详细地介绍了论文写作的要素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第三,通过书中所使用的各种案例范本及具体的论文写作知识,为读者分辨优劣论文提供的了参考和指导。第四,本书同时为读者们清楚地指导了如何更加精准地收集资料,以及在论文准备阶段及撰写当中所的调查研究。
本书是法学家许崇德的自选集。编入本书的著作共计41篇。经大体归类,分成六个部分:部分汇集了10篇文章,主要是阐明宪法的根本性质和作用,以及宪法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我国建国初期制定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它们最初确立了我国的各项基本制度,从而是极其重要的历史典籍。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的文章所论述的均属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组织。第六部分在行文上是作者自述,但在实质上也粗略地反映了宪法学的成长和发展历程。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实证研究》分为总评估报告、分评估报告、第三轮评估报告三部分,内容涉及宪法相关类、权益保护类、社会管理类、环境资源类、农业林业类、城建交通科技类、财政经济类等立法后评估报告。
利益法学方法的进展,见诸于我国学者梁上上的《利益层次结构和利益衡量的展开》一文,以及德国法哲学和功法学家阿列克希的《基本权利理论》之中。前者将利益纲目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具体化和形象化,以期像“读图表”那样为法官判决提供指引;后者则运用数理思维,希望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来回答价值评判和利益衡量的客观性问题,这两种衡量方法所依托的形象思维和数理思维,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上的风格和差异。——陈林林
本书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为目的,从法律制度评述的视角,详细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对粮食生产、收储、流通、贸易和消费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完善现行法律架构的建设性意见。旨在为从事粮食安全研究、立法、实务操作的读者提供一本内容翔实全面的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法律体系的参考读物。
《法学总论》是《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三部分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它是当时的罗马法学家根据查士丁尼的要求编写的,因此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它融会了罗马法的全部基本原理,是罗马法的精髓;第二、条理清楚,概念明确;第三、文字浅显,易于阅读;第四、内容翔实,包括了民法的各个方面。所以,查士丁尼对它十分重视,认为它是“包括全部法学的基本原理”,是学习罗马法的主要教科书。
边缘法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应用与发展规律的学科体系,边缘法学是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实验场。它将法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了法律应用的疆域,扩大了法学研究的视野,增添了司法实践的方法,成为法律科学的新亮点。
《法律制度与法律渊源》是“法律哲学与一般法理学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考察了法的严格制度性渊源,又论述了传统上的法的渊源,讨论了宪法、权利法案和宪章的作用。本书作者以相当严谨求实的态度研究问题,凸显了法哲学的特有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