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已身不由己地置身于全球性的风险社会,由此不得不直面与处理诸多新型的社会问题,刑法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而面临如何应时而变的重大课题。与其他风险刑法理论只关注局部或特定领域不同,《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第二版)》以风险社会为背景,来审视外部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如何对刑法基础理论形成全面的冲击。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第二版)》的上篇旨在从宏观层面全面勾勒与描绘刑法体系所经历的重要变动,分析这些变动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并力图揭示促成这些变动的社会根源。下篇进行专题性探讨,按阶层论的体系顺序进行编排,从因果关系与结果归责、故意、过失、危害、不法、罪责和违法性认识等基本概念或制度切入,单线梳理其所经历的演变及带来的影响后果。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做了大
《刑法分则课》以问答的形式,详细解读刑法分则中的重点常见罪名,从罪名的设立、犯罪构成、既未遂、罪刑配置、竞合与数罪并罚等方面对罪名进行拆解,从实际典型案例的分析中探求司法适用的标准。《刑法分则课》既是对刑法条文、罪名的梳理,又是对整个刑法体系的考量和思辨,不只重在使法科学生、司法工作者理解刑法罪名实质,更在于培养他们面对刑事问题的说理与解释能力,提升刑事司法适用的思维能力。
本书以刑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结合阶层犯罪论的逻辑和理念,精选100个典型刑事判例,并对判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说理,对不同的学说进行梳理论证,注重建立刑法学说与案件处理之间的紧密关联。 本书致力于缩小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距离,注重客观性思考、体系性思考和功能性思考的同步推进,通过对我国司法机关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为刑法研究者按照刑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相关问题指引研究方向。同时,为司法实务人员提供更严谨的分析思路,得出妥当判决结论,以改变判决依赖司法解释的现象,使司法实务人员树立罪刑法定、刑法谦抑、人权保障等基本理念,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
本书是一部采用教义学方法对犯罪体系中的重要主题进行研究的作品,也是陈兴良教授以刑法教义学为号召的一部作品,其对于在刑法中采用教义学的研究方法的倡导之意昭然若揭。陈兴良教授就在本书中,以教义或曰信条(Dogma)为核心意念,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逻辑框架,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体系性地叙述了刑法教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展示了以教义学为内容的刑法学的学术魅力。
《刑法学(第六版)》在尽量吸收刑法学界新研究成果及新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等角度,围绕着刑法规定的具体内容以及刑法前沿问题,阐述了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以及基本原理。全书上下两册,分为绪论、犯罪论、刑罚概论、罪刑各论四编。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三版)是一部根据作者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学术著作,其突出特色是高深的刑法理论与具体的实务应用相结合。全书以 讲 的编写体例,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动、平易之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刑法学原理,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能使读者对中国刑法学基本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同时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使其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 本书既能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求,也适合相关学科以及大众读者阅读。本书既是作者对自己三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网络犯罪在犯罪总量中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比例,其智能性、隐蔽性、匿名性与跨国性等特征也给中国的实体刑法与刑事程序法带来许多严重的挑战。为了依法有效打击网络犯罪,一个完整的网络刑法体系必不可少。《网络刑法原理》即是我国部尝试建立网络刑法体系的学术专论,是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与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合作项目的成果。 《网络刑法原理》立足于网络刑法的理论学说、法律规范和司法判例,充分借鉴了国内外以往研究的经验,搭建了实体刑法(总论) 实体刑法(分论) 程序法 管辖与国际合作的网络刑法体系。全书共四编:在 实体刑法(总论) 编,《网络刑法原理》对罪刑法定原则、法益、故意、不作为、共犯等网络刑法总论的问题展开论述,展现了传统刑法总论经典议题在网络刑法领域
本书针对当前英美法系国家存在的过度犯罪化、不公正犯罪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比较和分析了广为学界采纳的限制犯罪化的基本原则 危害原则,以及乔尔 范伯格提出的冒犯原则,阐明了 不被犯罪化的权利 的法律基础,以及国家能够否定、剥夺行为人此项权利的标准,在英美法系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引起了法哲学、刑法学、宪法学、社会学和犯罪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英美法系国家犯罪化理论研究的深化。
本书是一本金融犯罪刑法学著作,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对金融犯罪的刑法惩治角度出发,运用刑法基本原理与概念,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金融市场上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成果共分十七个专题,具体包括:金融犯罪的概念及分类依据,我国金融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轨迹,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模式和刑事立法完善,共同金融犯罪和单位金融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的数额认定,金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研究,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设立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存贷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客户、公众资金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票证、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证券、期货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外汇管理制度犯罪研究,洗钱犯罪研究,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和互联网金融犯罪研究。
那些黑社会成员以及其他毒贩为了 清洗 其犯罪所得是怎样进行运作的?这部经过全面重新审阅和增补的新版《金融犯罪》,揭露和阐释了那些 洗钱者 *采用的手段、所冒的风险、所套取的利润以及其最青睐的金融和法律途径。 读者因此得以深入到这些将大大小小走私收益重新注入合法经济之中的令人惊奇的国际 洗钱机 之奥秘当中。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今天,洗钱已经在世界金融流通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并且使那些犯罪分子得以在其所有能够攫取收益之领域的实力更加稳固。 《金融犯罪》资料详实,面向所有那些,由于职业需要或者出于兴趣,希望了解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黑色一面的人士。洗钱,在某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的 颤音 ,因为洗钱的现实早已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中国朝着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迈进了一步。民法总则针对民法目的和原则,民法渊源和效力,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具体内容,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等,进行了系统而明确的规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民商事活动、调整民商事法律关系、裁判民商事案件的一般规范依据。 主要内容:本书由全程参与民法总则起草的权威专家组织编写,是理解和适用民法总则的权威解读,为民法总则的准确适用提供专业高水平指引。本书采取独家特色体例,对每个条文从规范对象、规范基础、法条释义、适用分析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还精心撰写了章节导读,便于对法律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 本书对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
《图解公安机关管辖363种刑事案件统一罪名的认定界限、量刑标准与相关执法参考(套装共3册)》对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刑事侦查部门、禁毒部门、治安管理部门、边防管理部门、消防管理部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363种刑事犯罪的罪名,按照《刑法》条文的顺序,逐一进行阐述。 n 《图解公安机关管辖363种刑事案件统一罪名的认定界限、量刑标准与相关执法参考(套装共3册)》在整体上采用图表的形式,在每一具体罪名的写作上,分为 概念 、 犯罪构成要件 、 认定界限 、 量刑标;隹 与 相关执法参考 等五个板块,重点突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
法律科学是一门规范科学。刑法上的规范分为举止规范和制裁规范。举止规范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身体、财产等各种法益,制裁规范则旨在维护举止规范的效力。当举止规范被违反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而未为举止规范所要求的行为,成立刑法上的不法;当事人能够形成避免违反举止规范的相应动机,而却没有形成,则有罪责。 金德霍伊泽尔教授以规范理论为基础,对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犯罪的一般学说以及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错误、力图、过失犯、不作为犯、参加、竞合等犯罪论各基本领域进行了深入、平实、简易、全新的阐述。 德国刑法是世界刑法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刑法制度为很多国家所借鉴。《刑法总论教科书(第六版)》由当代德国著名学者金德霍伊泽尔撰写,是一本以传授德国刑法总论的基本知识为目标的教科书
套书共5册,第1至4册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侵犯财产案,危害国防利益案,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第5分册是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包括贪污贿赂案,渎职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
这是一本实用刑法参考用书。以刑法条文为框架,结合刑法修正案(九)的*修订解释,对于刑法修正案(九)进行了逐一梳理与解释。在总体的刑法框架内,为方便查找总则条文起见,将刑法总则也列入其中,刑法附则予以简化。重点对分则规定,分了十章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刑法罪名相关不同量刑幅度的主要解释规定列于相应条文之下,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并包含了2016年4月*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方便办案人员外出办案时携带使用,对于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本书以单位犯罪刑事责任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国内外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理论与刑事立法,勾划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立体构造,提要中国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沿革与完善.探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展望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研究趋势。
《刑法的私塾》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 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刑法的私塾》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刑法的私塾(之二
1997年新刑法颁行以来,立法机关已经对其进行了11次修正,即一个单行刑法和十个刑法修正案。活跃的刑事立法呼唤刑法理论在重视解释论的同时,也必须重新重视立法论。本书对历次刑法修正作了多维度的考察,旨在总结评估其得失,以促进我国刑法立法的进一步科学化。全书既涉及刑法立法的价值观、刑法介入的边界等理论问题,也涉及刑法立法模式、刑法结构等制度问题,还涉及某些具体领域和具体罪名的讨论,视角多元,内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