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站在刑法的立场,从多个角度综合探讨了我国金融安全的保护问题。首先是对当前我国保护金融安全的法制状况作出总结与评价;并结合刑法原理探讨金融安全的基本问题,认为金融安全是一种有待立法者重视的刑法法益;刑法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充当后一道保护屏障;对金融安全加以刑法保护是出于功利性价值的考虑;提出“危害金融安全犯罪”的概念,并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危害金融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然后进一步探讨了金融安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问题,提出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基本理念,包括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基本定位、基本原则、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等,以及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若干构想,包括立法模式、立法章节编排、罪名与罪状、刑法配置等方面。在刑事司法问题上,按照司法进程探讨了相关争议问题,如审判
为了使各级国资委更好地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依法维护所有者和所出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对涉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系统清理,在清理出现行的257件政策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按照准确、实用、系统的原则,选择了其中170件编辑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汇编》,藉以把握政策,通晓法规,明确职责,准确定位,依法办事。同时,也藉以本汇编使广大国有企业系统地掌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更好地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
本书是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展开的调查研究。该调研课题既是北京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也是该院受北京市法学会委托承担的一项重点课题。通过精选材料、严谨分析、科学论证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分为十多个章节,分析定义特征,归纳当下现状,剖析高发原因,揭示警示问题,详解具体罪名,研讨法律问题,总结有效经验,提出治理对策,全面、真实、清晰地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整体情况和重点问题。
王崇青编著的《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为背景,撷取了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而又极具理论价值的若干证券犯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研究始终站在刑
本书综合采用实证研究、法理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现状、原因、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侵犯著作权的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司法认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对各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和有关国际公约中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规定进行详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进行了全面检讨,并提出应取消“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增加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方式、扩大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对象范围、完善构成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情节标准等多项颇具合理性的完善建议。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以走私犯罪形态为视角对走私犯罪的证据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走私犯罪证据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中,对走私犯罪证据的概念、特点、类型、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走私行为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对各种具体走私行为中的证据问题结合司法实践进行探讨。《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针对各种走私犯罪证据的特点,从证据收集、证据认定、证据规格等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对海关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济刑法》第九期又与读者见面了! 本期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为依托,组织了三个专题研讨,分别为“经济刑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走私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和“贪污贿赂犯罪研究”;另外,作为《经济刑法》的一个传统栏目“经济刑法专论”,本期也精心组织了20篇论文,对刑法中的新罪名或热点罪名进行了研究。
《走私罪研究(第2版)》立足于法定犯的视野,从刑事实体法的层面对走私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兼顾社会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意义上的走私犯罪。通过对走私罪基本问题的研究,构建了走私罪的基础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构成上对客体、走私行为、因果关系、单位主体等诸多争论问题进行了剖析。
《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为背景,撷取了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而又极具理论价值的若干证券犯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研究始终站在刑法谦抑原则、行为无价值及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相统一的立场,阐释证券犯罪的概念、类型、法益和被害人,剖析证券犯罪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关系和衔接。主张以因果关系推定规则认定证券犯罪的因果关系。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提出共同犯罪罪名确定规则,讨论各类证券犯罪的从犯形态及转化为共同正犯的情形,主张从物理的因果性和心理的因果性入手区分不可罚的中立帮助和可罚的帮助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框架内,探讨兜底条款的刑法解释。
本书以第三方支台为研究对象, 关注其犯罪引起的刑事责任问题, 旨在构建第三方支台“总—分”式刑事责任体系。本书首先指出了第三方支台犯罪面临的刑事责任问题, 梳理了外规范治理的现状。其次, 界定了第三方支台的性质, 并明确了其在网络服务和网络管理视角下的角色定位。再次, 确立了第三方支台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和主客观依据。以此为基础, 构建并完善了第三方支台以作为方式实行犯罪、实施具有帮助行为性质的犯罪以及不履行管理义务的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现代化的国家是法治国家。现代文明进步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贯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勿庸置疑,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繁荣最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并被首批纳入建设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之规划。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确理解和适用新型犯罪的刑法规范,对于完善我国刑事司法,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开拓新型犯罪这一课题的比较性研究,不仅对于我国刑法的正确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繁荣我国刑法学领域应用理论研究
本书在体例安排上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部分,着重对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各自的一引起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在整体上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作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还对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交叉案件在程序上如何处理、责任竞合与重合、以及司法实践中普遍发生的赃款赃物追缴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等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在分论部分,对于一些常见的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按照各自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发生的普遍程度,依次论述了利用合同犯罪与合同纠纷、贪污贿赂犯罪与相关经济纠纷、知识产权犯罪与知识产权纠纷、公司犯罪与公司纠纷,以及金融犯罪与金融纠纷共五大类问题。对于各类总是不但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有关经济犯罪的构成特征,而且对与这相关的经济纠纷以及两者的界限均有探讨和研究。
本书通过对非法集资刑事犯罪各种典型案例的研究,并从有关众多的案例中剥离和提炼出解决非法集资犯罪的理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以为解决非法集资犯罪的理论和实践、完善我国非法集资犯罪的相关立法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可以此研究为参考,抛砖引玉,促使更多的刑法学者和相关人士今后能够通过案例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刑法问题,从而使得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走私犯罪是依附于海关法的法定犯罪,具有很强的业务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对海关业务的生疏,刑法学界对走私犯罪在理论上和实务层面都没有能够进行深入和精细的研究作者结合多年来在全国海关关长、处长和海关缉私警察培训班的教学实践,不仅深入剖析了走私罪定罪量刑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对走私犯罪的立法及其完善、原因及其预防诸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刑法理论界、司法实践和海关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关注的新课题。
本书是一部勾勒西方自启蒙运动开始到二战之后刑法思想发展轨迹的著作,以西方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刑法学者为写作对象。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以走私犯罪形态为视角对走私犯罪的证据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走私犯罪证据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中,对走私犯罪证据的概念、特点、类型、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走私行为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对各种具体走私行为中的证据问题结合司法实践进行探讨。《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针对各种走私犯罪证据的特点,从证据收集、证据认定、证据规格等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对海关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