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站在刑法的立场,从多个角度综合探讨了我国金融安全的保护问题。首先是对当前我国保护金融安全的法制状况作出总结与评价;并结合刑法原理探讨金融安全的基本问题,认为金融安全是一种有待立法者重视的刑法法益;刑法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充当后一道保护屏障;对金融安全加以刑法保护是出于功利性价值的考虑;提出“危害金融安全犯罪”的概念,并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危害金融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然后进一步探讨了金融安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问题,提出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基本理念,包括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基本定位、基本原则、必须处理好的几大关系等,以及金融安全刑事立法的若干构想,包括立法模式、立法章节编排、罪名与罪状、刑法配置等方面。在刑事司法问题上,按照司法进程探讨了相关争议问题,如审判
本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
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结合交易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经济刑法的法益、义务犯、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以及解释论等方面的理论变革提出了富有启发性与可行性的见解。基于法益二元论,将超个人法益划分为溯源性超个人法益和独
本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
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结合交易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经济刑法的法益、义务犯、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以及解释论等方面的理论变革提出了富有启发性与可行性的见解。基于法益二元论,将超个人法益划分为溯源性超个人法益和独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以走私犯罪形态为视角对走私犯罪的证据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走私犯罪证据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中,对走私犯罪证据的概念、特点、类型、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走私行为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对各种具体走私行为中的证据问题结合司法实践进行探讨。《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针对各种走私犯罪证据的特点,从证据收集、证据认定、证据规格等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对海关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些黑社会成员以及其他毒贩为了“清洗”其犯罪所得是怎样进行运作的?这部经过全面重新审阅和增补的新版《金融犯罪》,揭露和阐释了那些“洗钱者”*采用的手段、所冒的风险、所套取的利润以及其最青睐的金融和法律途径。读者因此得以深入到这些将大大小小走私收益重新注入合法经济之中的令人惊奇的国际“洗钱机”之奥秘当中。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今天,洗钱已经在世界金融流通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并且使那些犯罪分子得以在其所有能够攫取收益之领域的实力更加稳固。《金融犯罪》资料详实,面向所有那些,由于职业需要或者出于兴趣,希望了解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黑色一面的人士。洗钱,在某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的“颤音”,因为洗钱的现实早已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本书是一部勾勒西方自启蒙运动开始到二战之后刑法思想发展轨迹的著作,以西方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刑法学者为写作对象。
本书针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这一经济现象,基于对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 高利贷法律治理的观察和比较,阐明了高利贷的刑法规制原理。论述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高利贷本身的入刑,指出刑法打击点应落在消费借贷中的道德高利贷;二是高利贷周边行为的入刑,提出刑法打击精准化的思路。
本书针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这一经济现象,基于对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 高利贷法律治理的观察和比较,阐明了高利贷的刑法规制原理。论述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高利贷本身的入刑,指出刑法打击点应落在消费借贷中的道德高利贷;二是高利贷周边行为的入刑,提出刑法打击精准化的思路。
本书针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这一经济现象,基于对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 高利贷法律治理的观察和比较,阐明了高利贷的刑法规制原理。论述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高利贷本身的入刑,指出刑法打击点应落在消费借贷中的道德高利贷;二是高利贷周边行为的入刑,提出刑法打击精准化的思路。
本书是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展开的调查研究。该调研课题既是北京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也是该院受北京市法学会委托承担的一项重点课题。通过精选材料、严谨分析、科学论证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分为十多个章节,分析定义特征,归纳当下现状,剖析高发原因,揭示警示问题,详解具体罪名,研讨法律问题,总结有效经验,提出治理对策,全面、真实、清晰地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整体情况和重点问题。
本书是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展开的调查研究。该调研课题既是北京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也是该院受北京市法学会委托承担的一项重点课题。通过精选材料、严谨分析、科学论证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分为十多个章节,分析定义特征,归纳当下现状,剖析高发原因,揭示警示问题,详解具体罪名,研讨法律问题,总结有效经验,提出治理对策,全面、真实、清晰地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整体情况和重点问题。
《偷、逃税行为的违法与犯罪》将从税收行政法和刑法两个法域全面研究偷逃税行为,并将偷逃税行为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分和衔接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期解决长期以来立法上偷逃税行为刑事立法与行政立法的不协调和司法中偷逃税行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不良问题。
经济犯罪是由合法公司实施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犯罪,如非法污染、商标侵权、逃税等等。而犯罪的受害人可能是公民个人,公司或者国家。在这本重要的新著中,作者们运用各种学科视角,充分展示了经济犯罪研究领域的进展。本书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犯罪的经济学;·管制的实施;·环境犯罪的法律和经济学·公司欺诈和逃税;·经济犯罪的历史。本书并未给出问题的答案,但它们都问到了关键之处。不管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参与经济犯罪调查和规制的学者还是政策制订者而言,这本书都是重要而又有趣的。
本书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包括中国税收制度在内的相关专著、涉及美国税收制度、税收犯罪的相关外文文献,以税收债务法律关系的立场,考察了中美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异同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发现中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虽已由权力关系转变为债务关系,但税收刑事立法和司法仍受旧有税收权力法律关系的影响,与税收债务法律关系偏离,这也是当前中国税收犯罪司法实践困境的根源,因此,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税收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应当在重心、调整范围、保护法益以及犯罪主体的定位等方面回归税收债务法律关系。本书研究结论条分缕析,逻辑论证清晰充分,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