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行本收录了《企业年金办法》和《企业年金方案(实施细则)》(范本)。 对比2004年的《试行办法》,本次《企业年金办法》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变化: (1)弱化了企业年金的自愿性质,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2)下调了筹资规模上限。企业缴费不超过年度工资总额的8%(《试行办法》为8.33%),企业和职工缴费之和不超过年度工资总额的12%(《试行办法》为16.67%)。 (3)对企业缴费分配差距作出限制。企业当期缴费分配至职工个人账户的高额,不得超过平均额的5倍。 (4)增加了企业年金方案变更、终止,以及中止和恢复缴费的内容。 (5)明确了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企业缴费及其投资收益的归属规则。 (6)适当放宽了待遇领取条件。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企业年金。 (7)完善了待遇领取方式。职工达
暂时没有内容
《中国资产管理法律实务》分为三编十三章,编概括介绍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典型案例引出资产管理的意义、现状及前景,并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基本介绍,使不具备资产管理从业经验的读者能对资产管理有个了解,从业者可以跳出本机构之局限而了解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产业现状。 第二编共六章,以资产管理机构为纬度,分别介绍信托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期货公司六类主要的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 第三编共五章,以特定形态的资产为纬度,分别介绍产业基金、公司制合伙制基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基金这五种特殊资产的募集及管理。 第三章至第十三章,每章基本上分别按照管理人、委托人、委托资产、资产募集、账户监管、资产运用、所需法律文件及其主要条款、案例及操作流程、需
作为一本系统介绍收益现值法的理论与实务、操作经验、操作方法与操作规范的资产评估,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探讨性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收益现值法的概念、对象、适用性以及收益额、折现率、收益期、收益法模型、收益法评估报告等收益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主要内容,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收益现值法与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收益现值法的主要特点,阐述了资产价值类型与资产评估方法选择之间、收益额和折现率之间等涉及收益法的重大关系,并对财务分析在收益法中的应用、收益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的比较、收益法在评估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二、评估方法的操作性与规范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应用,所以,本书在理论叙述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实务操
图书背景: 2012年底至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章、规则及政策,对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行业定位、交易方式、投资者门槛、交易单位、涨跌幅设计、审批制度、转板制度、定向发行制度、股份锁定与解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股东突限制度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及完善,作为“纳斯达克灵魂”的做市商制度也引入其中。特别是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这充分说明“新三板”扩容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由此也可以看到国家领导人对“新三板”及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本次扩容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巨大轰动,更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家翘首以待,希望尽早享用这期盼已久的
《经济法专论》将经济法界定为调整市场监管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据此,本书分为经济法原理、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三编,并分别就各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较为清新、隽永的经济法画卷。
《中国建投研究丛书:集团治理与管控》重点研究集团的三个核心问题:权力边界、授权安排、跨层管理。集团总部要尊重成员子公司独立人格、尊重公司治理准则,注意关联交易公平公允;要把握授权原则,对授权进行全程管理;要创新权力配置机制,通过跨层治理解决治理困境。
《企业国有资产法》主要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规范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权益的投资、管理、处置等重大事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分章作了规定。新法专列一章,重点规定了企业改制、与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等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使得实践中争议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议论较多的国资流动性问题有了新的法律依据。要知道,原来涉及国企改制方面的纠纷案件,法院大多以无法律依据不予受理,而MBO(管理者收购)与外资并购问题则是近些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争论的重点。新法对这些影响出资人权益的事项作了较具体的规定。 总体上讲,国有资产包括的内容是广泛的,这次制订的国
《经济刑法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节至第八节、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和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的各种经济犯罪为研究范围。从其研究的内容来看,既有经济刑法学总论方面的研究,也有经济刑法学分论方面的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采取的是对经济犯罪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多学科综合渗透的方法,其研究视野涵盖了我国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来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立法内容,包括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的内容。因此,本书的研究可以说是对经济犯罪研究的全面回顾与总结,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书由李永升、朱建华主编。
经济法学是法学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目前学术上对其仍是众说纷纭。我一直以为,要使经济法能够站得起、立得住,仅对有关具体经济法律制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还须对经济法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以奠定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品格。世明教授不惧辛苦,对法学及经济法学界存在的避重就轻倾向和不时滋生蔓延的畏难情绪不以为然,独辟蹊径,对经济法学的理论渊源和流变进行研究,着重梳理经济法学术发展的脉络。此课题兼及法学、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辩证思维,涉及德日英俄诸语种文献,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很大,但又是建构经济法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凸显其意义和价值所在,令本书在众多经济法出版物中展露头角、独树一帜。 学术著作的生命力不是依靠任何人自夸自擂而得以保持的,必须经受住市场考验。本书出版
资本在市场化破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破产程序中成功实施资本运作,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一门艺术。郭克军、龚乐凡主编的《资本运作--规则与创新(精)》涵盖基金实务、一级市场运作、公司治理与风控等诸多方面,真知灼见,精彩纷呈。这本书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公共经济学研究专著。全书16章,主要包括市场与政府,公共物品理论,公共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公共投资,购买性支出:公共消费,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债理论,财政政策,国际财政等。全书深入研究了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对促进我国公共经济学理论研究深入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