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均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长期活跃在商业银行法律工作的线,既有系统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又有较为丰富的银行法律实务工作经验,一直致力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把日常工作和业务指导、实务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的工作任务,而且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取得了很有实用价值的专业研究成果,可喜、可贺。虽然这本书并非尽善尽美,但我仍然很乐意向商业银行业务人员这本书,希望能对大家开展业务、防范风险有所裨益。
本书是20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法律学科,是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银行法学》由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组织编写,以银行法在我国当下的立法、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国际上的新近发展为依据,对银行法的基本理论和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银行监管法的主要制度和重要规则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解析,尤其对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做了较全面详细的论述。《银行法学》可用于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经济(金融)专业的银行法、金融法教学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务培训,也可以用作从事银行法实务的司法人员和律师的业务参考书。
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信用担保的广泛应用。本书在详尽研究我国及国际商会、联合国有关保函和备用信用证法律、惯例、公约的基础上,对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的含义、分类、法律属性、运作程序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于我国银行及其他担保机构开展保函和备用信用证业务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未来完善相关立法提供了参考。
本书作者对信托原理和国家经济调节理论有颇深研究,他结合信托法和国家经济调节法,对信托业监管及其制度建设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国家调节说又被经济法学界称为“三三理论”,其研究核心是国家如何应对市场发展的需求,对其不足的地方采取相应的强行规制、直接参与和宏观调控等方式进行管理。具体到本书有三个特点: 1.观念新颖。作者在提出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功能性监管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对信托业的扶持帮助和引导促进也是监管的内容。这就突破了过去将监管与被监管者对立的思维,是一种构建和谐信托监管的观念创新。书中所总结提出的信托监管部门通过向市场提供统计数据、交易模版和业务模式等方式来实现监管目标,也正是这一观念的具体延伸。 2.紧扣实际。无论是论及模式选择和监管体制拓新,还是对信托业准入、业务经营和退出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快速地向前推进,各家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需要人才的支持,特别需要懂经营,会管理,又熟悉银行业务及市场经济规划的高素质人才。造就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和银行家,这是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与培训,要求银行培训工作有大的进展,使各家商业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贷款法律实务,介绍了有关借款合同与担保的法律知识,同时作为一本参考书,能方便大家在工作遇到难题时作为查阅的资料之一。本书对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贷款担保等具体银行实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目前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困境是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农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过往三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改革现有金融机构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是确立一种有效的融资体制机制,一方面将社会资金引入农村,另一方面通过调动农村内部资源尤其是最重要的农地资源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本书立足于解决我国农村重大现实问题的需要,从经济法视角出发,通过对土地银行这一外生性制度的引入和本土化建构进行探讨,以期解决我国农村资金匮乏和农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的两大困局。作者没有囿于微观的一般问题分析,而是从我国农村资源配置现实需求出发,借鉴大量手的美国数据和资料,结合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平衡不同主体利益,统筹农地金融市场公平、效率、自由和秩序,尝试多维度重新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