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深入分析国内环境法典编纂的现实立法条件和政策条件以及国外环境法典编纂经验和考量因素,指出我国编纂环境法典的历史性重要意义,旨在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提供对策,为学者及立法机关等提供资料,推动中国环境法典的研究与编纂。
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本书围绕 基本建立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 的制度建设目标,对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问题产生的背景,所有权委托代理的法律性质,所有权委托代理的理论依据,所有权委托代理的法律关系构造,自然资源清单编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资产核算、统一登记制度,以及所有权委托代理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期望这些研究对促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对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机制予以系统的研究,寻找、辨析、阐述其背后的原理,并形成系统性的观点,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的依据、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新近改革政策、地方政府的探索实践、公众利益保护之强烈需求,提出制度改革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权的重新分配、实施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的市场化改革、实现公众在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审批中的参与。
本书在风险社会和人类世的场景之中,对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进行界定,并对生态环境安全法的范围和体系进行探讨。本书以生态安全法的时代背景为统领,以理论创新编和制度创新编为节点,分别从理念、原则、主体、行为、程序、救济、问责等多个维度讨论生态环境安全法的基本理论,并对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水安全等四个生态环境安全法领域的具体问题和制度创新进行考察,最后对环境安全法治前瞻性展望,着力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法治。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 三步走 圆满收官, 天问一号 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外空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航天事业整体快速发展中凸显出愈加重要的地位。《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进一步指出,为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未来五年我国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积极参与外空资源开发利用等国际议题讨论和机制构建。本书较为深入地探析了有关外空矿产资源探索和利用的现有国际法原则、现有指导理念、当前外空国际立法的困境,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需引领外空国际法治变革。在此基础上,本书考察了有关 区域 和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的相关法律制度,并与外空矿产资源活动进行比较和类比,创造性地构建了外空矿产资源探索和利用的活动协调、惠益分享及环境保护制度。本书旨在为我国参与并引领相关国际规则制定、维护我国外空权益、构建外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经济互补,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与制度创新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完整构建了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与制度创新的体系框架。本书既阐述了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的背景及意义、双方安全合作的基础及成效,也论述了我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合作的支撑条件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安全合作与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着眼未来拓展,分析我国与东盟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合作的重点项目,结合全球矿业资源的区域分布,提出进一步拓展国际矿业经贸合作,打造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合作区,以实现我国战略性矿业的全产业链 走出去
《能源法导论》结合我国能源法立法进程及法治实践,模拟了能源法章节编制,重点阐述了能源法总则、能源行政管理体制与主管机关、能源监管、能源企业、能源开发建设法律制度、能源生产法律制度、能源供应与服务法律制度、能源节约法律制度、农村能源法律制度、能源特别法律制度、能源国际合作、监督与保障、能源行政执法、能源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并提出建议。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能源法起草过程与研讨的主要问题,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述。 本书可供能源法立法人员、能源法律专家、相关法律工作者及研究人员等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