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是经典著作的再版。《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学界很有影响,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年之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面向社会再度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用格言的形式讲述程序正义的理念,普及法学常识,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适合专业读者阅读,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是《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惩治与防范丛书》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罪界限与定罪量刑研究》一册。书中针对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的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力争对多数问题给予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司法处置对策,希望以此来减少职务犯罪惩治与防范中的定性不准与量刑不当情况,从而为打击职务犯罪、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秦汉刑事法律适用研究》以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及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狱等状四种》为主要材料,对秦及汉初时期刑事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收录了真实司法案例的材料为考察秦汉法制的实施状况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及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解读,探讨了哪些主体具有适用法律权限、对象在法律适用中有何意义、如何解决法律适用疑难、适用法律活动体现了哪些特征、数罪并罚的原则与加罪一等减罪一等的原理等问题。
本书的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是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原理进行的论证和制度构建。其中探讨了经济犯罪的概念、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经济犯罪侦查的程序、经济犯罪证据的发现和收集、经济犯罪侦查的价值等基本性问题;分论是对具体经济犯罪形态进行侦查的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详细阐述。包括了网络犯罪侦查、合同犯罪侦查、走私犯罪侦查、货币犯罪侦查、洗钱犯罪侦查、信用证犯罪侦查、犯罪侦查、证券犯罪侦查、保险犯罪侦查、危害税收征管犯罪侦查、商业贿赂犯罪侦查、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等12个专题,并就具体经济犯罪形态的特点、原因、分类、认定、侦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tt
本书研究了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笔者在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毒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毒品及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以司法实践中的发案率,分为常见的毒品犯罪与不常见的毒品犯罪。评析了关于毒品犯罪一般构成要件中的各种学说,提出毒品犯罪侵害的共同客体是我国对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秩序。其犯罪行为方式包括“作为”与“持有”。指出外国人、我国少数民族公民不是毒品犯罪的特殊主体。对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警察圈套中的毒品犯罪”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书还探讨了毒品犯罪的共犯形态、未遂形态、转化形态。
《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包括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之“道”、反贪侦查谋略与技巧之“器”。
“法官判案完全实务操作指引丛书”按照审判业务进行分类,分为婚姻家庭卷、合同卷、物权卷、侵权责任卷、破产卷、公司证券卷、劳动争议卷、知识产权卷、执行卷、刑事卷。按照法学理论、审判实务、法律、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顺序进行拆解、归纳、整合,方便办案人员查找、使用。做到一个问题一站式查找、一站式解决。
《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共分十一讲,包括绪论、上篇、下篇三部分,是中国刑法史的古代部分。 一讲,中国古代刑法的起源,是本讲义的绪论。上篇从第二讲到第八讲,依照王朝更替的顺序,系统介绍各朝各代的刑法。其中,每个朝代先介绍刑事立法概况,再具体讲述刑法的内容,包括刑名、罪名、刑法原则和刑法的特点,这种以朝代为经问题为纬的写作方法,是以往一些刑法史通行的方式,如周密所著《中国刑法史纲》.,张晋藩主编《中国刑法史稿》等,其优点是线索清晰,缺点是一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往往贯穿几个朝代甚至千年之久,在分朝代论述中就难免显得零散;而有些问题千年不变,各朝各代大同小异,反复论述就显得重复累赘。对此,本讲义又特设下篇作为专题,第九讲,以唐宋律的刑事罪名为核心,介绍中古时期的罪名之制
这是一本对刑法所涉基本问题进行通透讲解与独到分析的专著式法学的教科书。本书以刑法机能、刑法原则、刑法解释、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刑罚制度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涉学说予以客观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辅以丰富案例,从而对刑法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
刑法机能的发挥总是有限的,一方面,依靠刑法可以在程度上抑制犯罪;另一方面,刑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违法行为,而只能慎重、限制地适用于必要的范围内,这便产生了刑法谦抑性问题。刑法谦抑性可全方位适用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实践以及刑事理论研究,它不仅是一个刑法理念问题,更是一种广泛的刑事政策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保障人权,强调刑事和解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全面研究刑法谦抑性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书从罪犯权利的起源开始,在理论上详细研究了罪犯权利产生和发展的正当性,剖析了罪犯权利的构成情况和特点,之后结合国际罪犯权利保护情况,重点研究目前我国自由刑罪犯权利的保护现状,以及如何从理论认识上提高和从实践上改善当前罪犯权利的保护。笔者从对权利救济、权力制约制度,劳动制度,分类处遇制度,教育制度,假释制度等重要的罪犯改造制度的探讨中,提出了罪犯权利保护状况的改善之道。
基于对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观察的科学”、“批判的科学”、“决策的科学”和“形而上的知识体系”的学科定位,梁根林对刑事政策问题的研究充分注意了实然审视和应然展望的逐步推进,应然展望又充分兼顾了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因而使其设计的解决具体刑事政策问题的方案既积极又稳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梁根林关于死刑的存废、去留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分析,不仅表明梁根林的刑事政策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思想深厚度,展现了其姻熟的学术驾御能力,而且使其对死刑的刑事政策分析具有丰厚宽广的学术信息,真正做到了思想深厚与信息宽广并茂。 “刑事政策研究系列”的出版,标志着梁根林在刑事政策研究上的成熟与自立,也足以使其在刑事政策领域树起一座学术的高峰。 梁根林对刑事政策研究从刑罚切人
1.文本标准,内容准确。本书收录的法律文本出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等刊物,并经反复校对审定,保证内容的准确。 ???2.收录全面,编排精细。本书收录了刑事立法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其中刑法部分将法律文件按效力级别编排,司法解释按照刑法典的体例予以收录;刑事诉讼法部分则收录了刑事诉讼活动各阶段最常用的法律文件。 ???3.附加条旨,便于查阅。本书对所有法律的条文都加注了条旨,意在用精炼的文字概括该条文的含义,可使读者对法律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轻松理解和查阅条文内容。 ???4.内容,提供增补。本书收录的法律文件截至2011年2月。对于寄回书末《读者意见反馈表》的读者,可提供一次免费的法规增补服务,并可根据读者需求,以优惠价格提供不同资费标准的有偿法规增补。
本书是大专函授法律专业的系列题材之一。 从干部教育和函授教学的特点出发,遵循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原则,形成了这本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刑法学简明教程》是大专函授法律专业的系列题材之一。该书既可作为大专函授法律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各类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自学教材和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