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30年从基层到总部各级机关的亲身经历,紧贴机关工作实际,阐释机关工作的特点和奥秘,传授做好机关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全面、系统、准确、透彻,兼具理论性与指导性。不仅帮助“新机关”尽快入门,也帮助“老机关”全面提高,更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士提升管理能力和技巧,堪称“机关生存技术手册”。
这是一本介绍公共政策内容分析方法的作品,全书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今,国际上在不同时期用内容分析方法于政策分析的案例。内容涉及国际政治危机中的政策策略国、美国总统竞选过程中新闻媒体对于竞选政策的报道特征、内容分析在教育政策分析中的运用、对于中国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群众自发诉求反映的定量分析,以及对于美国学校办学理念的语义规律分析。 本书通过个案分析方法力图反映出内容分析方法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成功应用的分析技巧。 本书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与社会政策分析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政策分析方法学习中比较有用的参考书。
刘忠祥等编著的《基金会导论》结构是:章讲基金会概论,第二章讲基金会设立与登记,第三章讲基金会的依法运作,第四章讲基金会的内部治理,第五章讲基金会的外部环境,即社会选择机制,第六章讲基金会的项目设计与运作,第七章讲基金会的筹款。
本项研究注重于集财产权的形成、演进及演化过程。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1)国家与农村集体的关系:国家安排乡村社会的财产制度;国家不仅是农村社会财产契约的始作俑者,还是乡村集体产权的一个利益共享者,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直接参与乡村集体的财产收益及分配。意在于此,国家政权的建设及集体产权的构建将是研究过程中的两大主线条。(2)国家与农民在关于财产权利上的关系:通过系列化的土地改革、集体化及国有化运动,国家逐步获得了农民的财产权利,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产权。不过,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实际意义上重新确立了农民个体及其家庭对土地的财产权利。随着乡村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扩张,乡材社会的集体资产出现了一个“再集体化”的过程。本项研究将着重关注这一“再集体化”的过程,并探讨其对乡村社会
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长期存在局限,如偏重于规范性研究和定性分析,存在“一边倒”和“非规范化”的问题。未来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必然是规范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互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互为补充,比较研究与本土化批判反思相合的多样化趋势。《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主要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并用大量实例,讲解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决策方法与技术、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方法与技术、公共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内容。
我国以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于单兵突进,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改革并未取得明显进展,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本书从政府管制经济学、行政学和行政法学三个维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较为全面、深刻、系统地剖析—了行政审批制度的历史沿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并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了整体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方案。
《民政应急管理》是2005年出版的《民政公共行政概论》培训教材的姊妹篇,如果说《民政公共行政概论》主要是讲民政领域的常态管理,本书就是解决民政领域非常态或危机状态下的管理问题。民政应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它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注并致力于研究民政公共行政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分析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具有前瞻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管理思想、措施和方法。
《工程维修中人的可靠性与人为失误及人为因素》对工程维修中人的可靠性、人为失误以及人为因素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详细阐述。 首先详细介绍了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基本的数学工具。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高层级的分析方法(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人机系统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失误一原因消除程序、原因一效果图、概率树方法、故障树分析及马尔可夫方法)一一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比较全面、概念丰富、来源诸多。对数学公式与理论方法的阐述既有推导又有维修案例,易于学习理解。 《工程维修中人的可靠性与人为失误及人为因素》再进一步从设计原则、程序步骤、改进原则、实施方法等各个方面对发电厂、航空等容易发生人为失误的行业做了详尽的分析。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前述理论应用,与前述知识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著,立足中国国情,系统梳理了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历程,提出我国当前实施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从政策层级和政策工具类型角度,对我们现有实施发展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系充分总结世界主要国家实施绿色发展的经验,从水资源、电力、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农林等领域分门别类归纳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手段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着眼于现实要求和未来发展,指出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分析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规划了下一步推进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对实施绿色发展提出富有创新性的系列建议。
本书收集了欧洲、澳洲以及亚洲部分国家社会福利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涉及卫生体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政策,内容翔实,领域宽广,是近年来介绍国外社会福利政策法规比较丰富的一本工具书。 推进社会福利化,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从而建立起家居供养为基础、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福利机构供养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由唐健编著的这本《睢宁网事》集中了睢宁近两年来网络问政、网络行政、网络执政的典型事件,它是睢宁一系列综合改革的缩影,反映了基层干部对待网络由应付到应对、到运用,再到善用的提升过程。它折射出了基层党委政府新时期善政理念和应对网络舆情所表现出来的睿智。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对政府机构的工作要求和期望也更高。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广大领导干部首先应当认清客观形势,深入了解国情民意,才能够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政府机构服务水平。 本书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方政府常用的融资模式,非常值得各地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学习借鉴。只要我们掌握了更多先进的方法和有力的工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就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任何社会都需要纠纷的最终裁决者,而不论这个最终裁决者是上帝还是巫师,是圣人还是鳄鱼,是法官还是长老。我们需要做自己的主人,并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拥有自我救济的权利。如果说私力救济社会是“没有法治的法官社会”,公力救济社会是“有法治的法官社会”,那么,权利救济理论就是一方面要发展法治规则,另一方面又要使“没有司法的法治社会”成为可能。但这种“可能”可能吗?本书提出了这一问题并以理想图像做了初步的回答。
本书是对中部和东部不同地区农村选举的深度个案报告,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有关乡村治理体制转型的分析和讨论意见,是对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的全景式描述、多视角解读和立体性研究,它有助于扩展人们对不同地区农村治理状况的类型比较,从而认识复杂中国的多样性及其变迁的艰难性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