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吴冷西同志手稿校订整理。 吴冷西(1919—2002)是中国新闻界著名领导人,自1952年起任新华社社长,1957年至1966年又先后兼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1982年任广播电视部部长。长期伴随在毛主席身边,见证了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过程。 他是中共党内重要的笔杆子,从1959年起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文稿的起草工作。1975年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和《毛泽东选集》材料组领导成员,并负责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作的常务工作。 吴冷西奉调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时,毛主席提醒他,要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要准备碰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也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 。 毛主席还对他说:“如果在《人民日报》呆不下去,就回到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是乔木1991年开始的回忆毛泽东的写作,计划写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但没有完成。自1994年9月出版,期间2003年又出修订版,此次是修订版改版重印。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第三部分是增订本补充的《胡乔木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共24篇文章。全书约550千字。
《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其学术价值在于,在系统、全面地记叙毛泽东革命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独到思考和探索,深入地梳理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深入地阐释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正确思想、观点和论断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解读毛泽东决策思维模式》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的专著,也不具有毛泽东的独家史料可曝。作者是依据着一种新的思路,对现有已公开的毛泽东的曾经作出过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史实,从决策思维的角度重新进行梳理,以图得出一些不同于他人的认识和看法。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正在热播电影的同名图书。影片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北影视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河北电影制片厂领衔出品。影片上映后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引起了强烈反响。本书严格依据此影片改编而成。 本书以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书中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
《首相洪森——柬埔寨政治与权力40年》以柬埔寨首相洪森这位传奇政治家的人生经历以及政治生涯为主线,向读者真实再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40多年来柬埔寨的政治社会发展进程和发生在柬埔寨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生动描述了洪森从食不果腹的寺庙儿童成长为万众瞩目的政府首脑、从名不见经传的丛林战士成长为统率三军的五星上将的非凡传奇人生,清晰勾勒出了柬埔寨从血火战场到和平绿洲、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的起伏跌宕的历史脉络,《首相洪森——柬埔寨政治与权力40年》是深入研究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柬埔寨政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部著作。
三十年后的重逢,从前的青年伙伴已成为帝国元首…… 奥古斯特库比席克,他是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时的朋友。从林茨到维也纳,只有他见证了希特勒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包括希特勒长达数年的初恋、学校生活、家庭变故、对艺术的追求、政治观点的形成等。 库比席克在书中将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鲜活、立体、真实的青年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