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包括其教育系统和知识生活,的一个特征就是两种文化的分裂——一边是艺术或人文学。这一现象有很长的历史,但直到斯诺在1959年作里德演讲时才把它鲜明地提了出来,并凡此开始了现今在媒体上仍热烈进行的公众讨论。《两种文化》及其续篇《再看两种文化》(斯诺四年后对一些争论的反应)在重新出版之际,由斯蒂芬·科里尼为此写了导言,为我们勾画了这场争论的历史和来龙去脉,以及其意义与后续影响。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同体系的文化,有各自的脉络,所以彼此需要对话与交流。这里的前提是,我们必须透彻地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寻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然后我们才有资格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年,体系庞大,内涵湛深,它的核心是什么?史学家钱穆先生把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或称礼乐),他说:“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①近代以来,儒学与礼不断被妖魔化,以致不少人不知礼为何物,以为礼无非就是三跪九叩之类。甚至有些学者也感到无法接受钱先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