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一部关于茶的历史,但不同于其他关于茶的图书,本书着重从茶叶的商品属性入手,详述其在历史中产生的重大影响。 茶,成为一种战略物资,一种国际交流的语言,一种传承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一种国际关系。因为茶叶而引起的争端和冲突,也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文献,将茶叶的真正起源、传播过程以及茶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做了系统的阐释和介绍。从妇好征鬼方有了茶叶雏形开始,至十六世纪走向并改变世界的进程,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资源,直至鸦片战争的结束,茶叶在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伦敦大瘟疫后的快速崛起、里斯本大地震后的重新修建、七年战争(法国走私茶叶事件)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因素,以及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波士顿事件),背后
关于《(读书)十年》,关于我和《读书》的十年,一切尽在这挑挑拣拣选出来的几十万字中……这里记录了不少月旦人物的“私语”,似乎不宜公开,不过想到这些评议其实很可以反映评议者本人的性情与识见,却无损于被评议者的成就与声名,时过境迁,这些“私语”便只如《世说新语》的,我们便也只如听故事罢。 ??? ——扬之水
1986年到1996年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十年,也是中国思想学术界经历了兴奋、挫折与彷徨的十年。《读书》这份三十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思想杂志,见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历程,与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本书以《读书》编辑部的日常事务、编著往来为中心,记录了当时与《读书》发生往来的知识界的种种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二集(1991—1993)、第三集(1994—1996)将陆续出版。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每年出版六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书中所登的照片都是20年以前所拍摄的,每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
本书内容包括“有巢燧人时社会状况”“伏羲神农黄帝时社会状况”“五帝时社会状况”“三代以来首服”“身服”“足服”“饮食”“周时车马”“五帝时社会状况”等,共四十四卷。作者追本溯源,上自夏商周三代,下迄晚清,凡历代社会情状、风俗变迁等专史未说者,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博弈游戏、岁时祭祀、市肆街衢等,条分缕析,详加考证,征引典籍凡三百余种。这对热衷于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想了解历代社会风俗的人来说,自是益人心智、不可从得的重要文献。
本書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崔與之著述迄今所見最早刻本明嘉靖十三年(1534)《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為底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與《續修四庫全書》均影印收入此本。 本書用以校勘的本子,主要有下列三類八種:(版本系統詳見《崔與之著述版本源流考》)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香道以及日本香道发展历史以及香料的选择和香道具、香事礼仪的图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中日香道的发展历史;香道主要原料沉香的基础知识、鉴别与购买等基础知识;同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玩家适合品玩什么样的香以及如何品玩;最后书中还介绍了多种不同的合香、香道具、各种品香方式等,是一本有关香道的百科全书。
本书集中了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日本一流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思考的学术随笔,思想深刻,笔触细腻。书中既有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到表述,也有对现代文化的深沉思考。其中有关与鲁迅、周作人等中国作家交往的篇章,尤其有价值。 编写本书的原则:一是为了体现近代以来日本汉学的上述重大变化,入选的作者,基本上都生活在明治、大正、昭和时期。二是尽量选择论题不俗、篇幅适中、文字清畅的较有可读性的札记随笔,这既是为了照顾读者的兴趣。三是选文力求避开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以免去必要的却也可能是复杂的背景解释等等。
这部“综论”共二十个单元可以分成四个版块:第一版块由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构成,从舞种的视角选择了近七十年来堪称“佳作”的舞剧四十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所列舞种作品的选择中或许有“遗珠”之憾,但已选的作品却
这部“综论”共二十个单元可以分成四个版块:第一版块由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构成,从舞种的视角选择了近七十年来堪称“佳作”的舞剧四十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所列舞种作品的选择中或许有“遗珠”之憾,但已选的作品却
作者简介:Professor Zhang Qizhi waorn on November 12, 1927 in Nanto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graduati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1950, he pursued further studies at the graduate level at Tsinghua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1953, he began work as a teacher in Northwest University in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e was president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rom 1984 to 1992. He is now honorary president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singhua University'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Culture. He is piler of A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The History of China's Confucian Though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uthor of Confucianism, Neo-Confucianism, Real Learning, and New Learning, and Gu Yanwu. He is also editor-in-chief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Culture.
皮埃尔丰城堡,由路易·奥尔良建成于14世纪末,路易·奥尔良是查尔斯五世的儿子,是瓦鲁瓦的伯爵。城堡于17世纪被路易八世拆毁,建筑工程师维维奥莱·勒·杜克为拿存仑三世重新将它完整地修复。修复中需要将旧时与19世纪的风貌完全地融合“要较好地修复建筑物就得发掘它的用途,将这一点发挥到,[……]而的方法就是重视它的古老的面容,让我们为世间的幽灵重建一座城堡,就像为我们自己建立一座城堡一样。
本书运用文学文化学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巫楚文化与沈从文创作的关系,认为作为原始拜物教的巫楚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人的自然生命形式及其情感本质方面深刻地影响了沈从文的创作理念和文化观念,使其具有了自然拜物教的思想特色。这就是敬畏自然、崇尚情感,反对功利主义、追求纯正的现代审美理想主义文学观念和实践。绪论对巫楚文化与沈从文创作的关系作历史性的事实分析,一至五章从沈从文文学视野中的自然、 “神”、“人”、历史和人文、现代社会几个方面对其思想和创作的文化哲学内涵进行细致剖析,结论对沈从文创作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作出基本总结。
本书以编年为序,内容斑斓广泛,就中既有作者对艺术(音乐、绘画、戏剧、小说、现代艺术装置等)的独到思考和剖析,亦有对所历诸国街巷风景、人情言语的漫笔素描,捕捉点点富有启示性的灵感时刻,浸染了在人生历程中的种种心绪幻化和生命体认,展露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率真性情。作者在国外从事艺术创作多年,从文字中可窥见其敏锐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多元文化处境下的创作指向。本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各择以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著,极见作者功力。
本书有重点地勾画从史前到194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其中又以社会变迁、社会构成和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为叙述的主要内容。有些方面是以往的历史书讲得不多的,有的是与以前讲得有些不同的,因为体例的需要,有些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尽量展开;有些展开了,但只是一个局部;有些必须采取轻松可读的写法,取代了学术著作应有的凝重,目的是使读者感受到一点清新的气息。较多的插图并不能简单视为取悦读者,甚至媚俗的商业性做法,而应视为加深理解所述历史的工具,视为史料,视为无言地讲述自身历史的老人。读者如能这样理解“插图”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一书,用实例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叫卖吆喝、韵语说唱、器乐招徕市声,及招牌幌子演变历程。五彩缤纷、声色各异的传统招幌与招徕市声艺术史,既展示着中国民族经济和市井商贸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融会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人文内涵。相对社会的发达进步来说,这些并非什么历史遗迹或深重的包袱,而是生生不息、伴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生活要求为社会所用的宝贵文化财富。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市场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招幌与招徕市声以其独特的民族风采和现实功能重新被推上商业竞争的舞台,同现代广告艺术相互辉映、各领风骚。
古有“千字文”,今有“三千字文”。 作为启蒙读物,全文三千字无一字重复。 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文辞华美,用韵工整。 本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解读三千字文,插图均出自王昱珩之手。绘画线条立体,精细入微;图片风格别致,让人心静。 精彩的释文与逼真的插图交相辉映,使得文因图而生姿态,图因文而入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