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 又称 蒙馆 ,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授的内容主要有识字、写字、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四书》以及《苍颉篇》、《千家诗》、《幼学琼林》、《格诗联璧》、《龙文鞭影》、《弟子夫》、《女儿经》、《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蒙学读物经过上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时间检验,有些已消亡,有些则流传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读物,其中不乏封建落后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则积极向上,劝人行善积德,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为便于今天的读者了解这些蒙学读物,我们精选了六种加以注释。它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合称《蒙学六种》。
神秘的色彩最怕事实冲涤,迷信的积垢需要科学清扫。思想的雾霭不能靠利斧驱散,历史的现象需要从历史角度解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神秘文化,是光怪陆离的复杂共同体,是精华与糟粕交融的意识形态。它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有无孔不入的市场,有衰荣再生的能力。
孤独,是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本书为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关于当下中国文化反思的结集,话题兼及文化、文学、电影、建筑、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朱先生以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倾情讲述了在时代变动下个体与时代的精神孤独:信仰与信义沦丧的“世态孤独”,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语孤独”,浮华盛世下寻找灵魂皈依的“文化孤独”……他在行文间不时流露出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关切之情,并由此创造了文化的孤独意象:孤独,也是向文明攀登的一道阶梯。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与满足人的需求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中国发生呢?” 近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外诸多学者,包括李约瑟博士,至今没人能给出满意答案,遂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16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重大科学文化事件,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入、发展、艰难前行和后兴起的历程。其中一些观点,不失为对J“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回答。这样的历史难题,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闲来读读,一定能让你多一分思考、多一分收获。
小学时。 总想把作文写长,因为老师要求字数。所以出现的标点多,的、地、得多,啊、呀、呵多。 长大后。 有点阅历、会点技巧、懂点人事,就把文章往长里写。总追着给人家送书。大多数人都说先睹为快、一定拜读。事后才知,这不明摆着给人家负担吗。老婆、孩子、爹妈、亲朋、领导、客户、同学、战友,哪个不需要维护?有精力端着本厚书阅读的人,不是精神有问题,就是失业了,还有一种极少的可能就是太富有、太优雅。 到如今。 微信冲击着每个人的生活。你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不用微信。各种段子层出不穷,一见心灵鸡汤就想吐,好不容易有个原创,立刻被山寨、复制和抄袭。 下决心。 把文章写短。写情,写爱,写工作,写创业,写求学,写教育,写家长里短,写为政从商,写人格修养,写祖国富强,写大国博弈,写天地自然。 《张建云说微
除了经济活力,本丛书还对所选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素描勾画,总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有活力的城市才是最美最健康的.它也最能映射出一座城市非凡的发展潜力。 2.优雅的城市环境特色: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名片。 3.独特的民俗风情魅力;民俗风情是有地域色彩的元素,也是展示城市个性的重要环节。 4.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彩: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脊梁。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让一座城市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 本丛书站在城市的发展前沿,从城市的历史风貌,人文背景、消费市场、经济行为方式等多点出发,反映每个城市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心态,发展每个城市的跳动节奏,发展方向,从而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里既有对城市宏观经济的整体性分析,也有对微观经济的生
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这些名人如王国维、弘一法师、朱生豪、闻一多、于右任、傅雷、邵洵美、李广田、翦伯赞、陈翔鹤、陈寅恪、焦菊隐、王伯祥、王芸生、赵丹、梁漱溟、张友鸾——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因为时代、个人处境以及思想境界的不同,他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都在生命的后时光中,展现了真切的自我,他们用生命谱写的歌曲,给后世留下了悬念、智慧、愤怒、宽容、痛苦、觉悟……促使后来者不断地解读,并在解读中引起共鸣。让我们试图与主人公一起,解读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今天,在叙述着这些人的人生结局时,似乎很有点悲壮,其实在当年这样的结局很孤独、很平淡,无声无息。很多人生故事,只有在后人的眼中才看得出精彩……
人生在世,百“忍”为上。居家要忍、处世要忍、为人要忍、做官要忍,谋生存要忍,成大业要忍,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为人处世的隐忍之道。相信书中古人的典籍精粹,融会贯通的故事、案例,不仅能让你领悟“忍”的含义,掌握“忍”的谋略,而且能让你的心境豁然大开,变得更明达、聪慧,理智地洞察与处理世事,从而左右逢源,事业有成,由此迈向卓越人毕。 中华民族是个极具忍耐力。也极具坚忍力的民族。隐忍谦让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一种美德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儒家的内柔、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皆是“忍”的表现,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内圣才能夕卜王,守柔才能刚强。慈悲才能超度。
做一个自由的读书人:凤凰读书四年磨一剑,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 朱天文、苏伟贞、骆以军、严歌苓、梁文道、莫言、李洱、洛夫、安妮宝贝、白先勇、林夕、九把刀、罗永浩、冯唐、李银河 分享他们精彩独到的文学见识,畅谈文学背后的故事,讲述写作中的痛与情。 朱天文只给侯孝贤写剧本?她眼中的胡兰成是怎样的人?苏伟贞如何为亡夫完成极限书写?严歌苓为什么不再写移民小说?骆以军的 经验匮乏 和梁文道的 穷 是怎样的故事?洛夫给*的女人写情诗难?莫言如何塑造中国人的形象?白先勇为推广昆曲做八年义工?九把刀小说里的女主角都是沈佳仪?林夕从不选歌手写歌词?冯唐写书之前是妇科医生? 他们是情感与心灵的书写者、精神苦旅的探路者,他们也是平凡生活的体验者、世事变迁的记录者;他们有的是对文字的痴迷及对写作的
本书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
书中饱含作者廿载每天阅读两小时的读书笔记,以及十余年自己编撰、整改、收集的经典短信,浓而缩之,拼合而成,似乎包罗万象。 四大篇名“理道篇”、“悟觉篇”、“人味篇”、“闲趣篇”,首字“理”、“悟”、“人”、“闲”,倒过来读正是“闲人悟理”;而四个尾字“道”、“觉”、“味”、“趣”,倒过来读恰是“趣味觉道”,藏头伏尾,颠来倒去,颇得回文的含蓄与玄机,耐人寻味。 封面意境:要在人味,重在有味。有人无味,无人有味;封底意趣:睁眼世界,闭眼覃思,大开大阖,恍然顿悟。 作家贾平凹等为本书题书荐览。
戈壁的古道风尘湮灭了多少风起云涌、时代变迁;大漠的长河落日又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过客匆匆。荣辱盛衰的兴亡故事已随风而逝,唯有千年的敦煌依旧在驼铃隐约的宁静中守望着昔日不朽的文明…… 《敦煌》一书根据央视同名纪录片精心制作而成。全书不但用文字记录了敦煌千余年风云变幻的磅礡历史,还用大量珍贵图片向人们直观展示了敦煌艺术的风雨沧桑和璀璨绚丽。从亲和的视角出发,用故事讲述历史,以访谈沟通古今。历史不再遥不可及,艺术不都高不可攀,就让本书带领你亲历敦煌历史、领略敦煌艺术、思考敦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