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考工记》,不是《上河图》。但琢磨过了这《三百六十行》,那汉代人拣够文字补周礼的苦心,那张择端窥遍风物走丹青之孤诣,就都琢磨透了。--是浅显白话,侧记历史的帝都“考工记”,是几近白描、存照文化的燕蓟“上河图”。“从前有许多人号称念书的,意思是什么也不会,只会念书”(齐如山开卷《序》),于是有了念书做官之外的“三百六十行”、又于是有了这本钩沉之上的《三百六十行》。只不过,读来一行一行地比,怕愧是“念书”也外行!《故都市乐图》亦然,《中国固有的化学工艺》亦然。亦不尽然--更多绘声绘色,更多活灵活现。叫人想起了荔枝笾豆里的苏东坡:问罢三百六十行,恨不那岁北京人……
唐宋两代,是中国文化最为鼎盛的两个时期,而作为唐宋集唐宋文华大成者的诗词成就也最为高超,唐宋两代,在诗词创作上。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陈,风格各异,精品如林。董元编著的《唐宋诗词鉴赏(经典珍藏)》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这部《唐宋诗词鉴赏(经典珍藏)》,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唐宋诗词、领略唐宋诗词的幽深情韵。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发展须臾离不开水,同时水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华民族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领悟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哲思,奠定了中华水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本书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以水为线,涉及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民俗、军事、交通等多个领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对中华文化与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地阐释,展现了水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研究没有仅仅停留在将水与某些文化现象、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罗列和肤浅比附的浅表层,而是凭借自己对中国文化和水利工作的深沉感情,将水文化的研究上升到了审美的层面,全面综合地进行论述,表达了学者式的个人化思考。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水文化不应仅仅局限于水利文化,
明清江南“士风”酿成的特殊性又与经济密切相关。当时苏州堪称东南胜会,经济总量占到全国十分之一。以苏州为中心的整个江南繁盛的经济活动激活了商人和群体。商人对娼妓文化的消费推动素养的提升,由此后者中的佼佼者(上厅行首)得以有能力慰藉失意或狂狷文人的心灵。在女色粘合剂的作用下,辗转形成了“士商相杂”的局面。本书所谈论的“士风”,并非文人于国家工作系统中所表现出的仪态,而是特指明清江南士人群体中所呈现的举止乖张、行为狂狷亦或隐逸绝世、沉醉山林等行状。即如书中所说,“活跃在江南的一大批狂狷之士,如王守仁、李梦阳、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徐渭等,从意识形态到日常生活,就已经明显形成了与道统相悖的品相。”放浪形骸、醉生梦死乃至“天子呼来不下船”的仪态早在阮籍、嵇康等魏晋文士身上已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