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有时如阿拉丁神灯,有时如潘多拉魔盒,催化出不同的故事,演绎出不同的传奇,使中国文化飘荡出一股浓浓的酒香。 酒是重要的沟通媒介,上至国家大典、祭祀宗庙,下至亲朋相会、节日欢聚,都离不开酒。对于酒的好恶,不同的人评价可谓霄壤之别,毁之则为穿肠毒药,誉之则为琼浆玉液。毁谤酒者,谓之亡国之源;盛誉酒者,谓之钓诗之钩;前者如周公旦,后者如白乐天。周公鉴于夏桀殷纣溺于酒亡国,而制禁酒令;乐天因为饮醇酿文思如泉涌,而自命醉司马。不论是毁谤酒者,还是盛誉酒者,都有执着于一端之嫌。客观地说,酒对于祖国文化实在有着莫大的贡献。 无数文人雅士在酒的刺激下,于诗、词、歌、赋、文、琴、书、画等文化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既有酒后狂草的书法大师张旭和怀素,也有斗酒诗百
《话说中国茶(第二版)》以图说形式,用故事、传说和1000余幅彩色图片,向读者生动讲述历史修久的中国茶文化,共分茶史溯源、茶品荟萃、茶具珍赏、茶艺问道、茶事艺文、茶俗话聊、茶馆风情、茶之传播八篇。包括茶的起源与茶文化的萌芽,唐、宋、元、明、清各代及近现代茶文化。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在《茶经》中,陆羽继承和总结唐代及唐以前茶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煎茶法”。他制定系统的茶事规范,制作以“二十四器”为代表的茶具、茶器,并通过实地寻访茶叶产地,
在中国文化里,茶禅“并不如许多人,包含茶界与佛门所以为的,是在恢复一其来有自、卓然而立的固有文化,它其实更是一种文化创建。”林谷芳在其作《茶禅》中,抢先发售就“茶禅”概念做了清晰辨正。他认为茶禅的初始关键,就在于于此有心的茶人能“以禅入茶,以茶契禅”。在《茶禅》一书中,林谷芳从茶道文化与禅宗精神的流变出发,以“茶”“禅”“茶禅之立”“茶禅之成”四个章节步步深入辨析,目的在于为中国之茶禅立基,希望能有志于此的茶人,“立正知见,作深行履,蓦直而去”,成就中国茶禅。相对于日本茶道立基于禅,中国茶文化之精主要缘于文人之参与,用事极尽世间之美。近年来中国茶有复兴之趋势,于道也较前多有观照,却往往“以禅为学、以禅为趣、以禅为美”,禅只作为生命装点,囿于表象,以致朱紫不清。究其缘由,一是
茶文化以可触、可见、可品的茶物质文化为出发点,向可感、可思、可悟的茶精神文化延伸。研习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茶道艺术,让你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本书用简单直接的问答形式,介绍古人抚琴品茗的历史文化、与古琴相关的知识和抚琴品茶的礼仪等。全书内容为:一、抚琴、焚香,古人生活中的雅事,介绍古琴的起源、人文故事等;二、余音袅袅 现代人的古琴之爱,介绍古琴、古琴谱和抚琴的基本常识;;三、抚琴、焚香与品茗,介绍现代茶饮生活中品茗时焚香、抚琴的礼仪、讲究等。
谁人不爱吃?但有时候,我们会抱着偏见、怀着不安,急匆匆的将食物囫囵吞下,个中滋味,根本无从辨析。 在这本音乐创作人于逸尧的跨界之作中,无论怎样的食物,或中或西,或生或熟,或怪异或温良,都呈现出未曾有过的真实。他爱吃,更懂吃,每一顿盛宴过后,都将吞进肚中的种种食材消化为一篇篇美妙的文化盛宴。 种种滋味在他细腻的味觉中得到安抚,在他笔下得以展现真切的饮食文化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