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CEL语料库光盘的总体结构包含三个部分:口译语料库、笔译语料库以及检索工具。口译语料库包含语音文件和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包含学生的完整英汉、汉英译作和经过句级对齐的平行语料,平行语料又进一步分为生文本和经过词性赋码的文本。笔译语料只包含文本语料,其分级格式与口译部分相同,同时笔译平行语料也包含生文本和词性赋码文本。本手册共四章,章为绪论部分,对PACCEL进行了总体介绍;第二章详细介绍了PACCEL的口译语料库;第三章详细介绍PACCEL的笔译语料库;一章对PACCEL检索工具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列国汉学史书系”作为一个文化工程,其撰写的难度非一般学术著作所能比拟。严绍□教授谈到siniligy的研究者的学识素养时提出四个“必须”:①必须具有本国的文化素养(尤其是相关的历史、哲学素养);②必须具有特定对象国的文化素养(同样包括历史、哲学素养);③必须具有关于文化史学的基本学理素养(特别是关于“文化本体”理论的修养);④必须具有两种以上语文的素养(很好的中文素养和对象国的语文素养)。这几点确实都是汉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文化和语文素养,否则很难进入汉学研究的学术境界。
该书的主旨是跳出象牙塔,以知识性及趣味性为特点服务于莘莘外语学子,帮助他们从史料中把摸翻译的脉搏。为创造直观的生动效果,为再现译者的风格,本书多处提供其译品片断(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但一般不做技术性的评论,由读者裁定优劣。笔者认为外国翻译理论为中国的译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活跃了我国理论家的思维,促进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建设,但我国的译论不应失去自身的特色。翻译理论家们面对一味“崇洋”的现象,提出了“建立中国自成一体的翻译理论体系”,并采取具体措施,总结和集中传统译论的经验和智慧,糅以西方理论之精华,构制成我国新译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翻译事业近100年飞速的演进,以及翻译工作者的呕心沥血的努力,在本书中得到详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