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的要求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设备器材、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测试技术、工程管理和验收规范。本教材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引导,配合实训操作,融入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概念简洁、层次分明、叙述清楚、图文并茂,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通信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综合布线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综合布线技术的培训教材。
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是计算建筑结构和施工支撑系统等临时结构,其行动领域归纳为 建筑结构及施工临时结构计算 ,转换为学习领域后为 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 ,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选用 类型 为载体,将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临时结构等结构类型相组合,以 必需、够用 为原则,根据新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2011)编写而成。《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共分为5章,分别为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砌体结构构造及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及计算、钢结构构造及计算、临时
本书是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而编写的教材,是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的。按照理论阐述与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思路,力求达到实用、适用的目的。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本教材适合高职高专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及工程施工、监理人员使用。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包括招标投标的概念和意义、公路工程施工招标、公路工程施工投标等内容,重点介绍公路工程旋工招标与投标的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监理概述及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监理及合同管理的内容,较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监理“三监控、两管理、一协调”的工作内容。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精神和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要求编写了本书。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等院校等的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也可供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编写的设想与目标是力图贯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应用为目的”和“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尽力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色;对课程体系适度重组,对教材内容精选精编;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把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作为重点;以满足培养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的广泛和迫切需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试图把编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所累积的
本书以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为内容的建筑速写生步骤图、钢笔淡彩表现的建筑速写、马克笔表现的建筑速写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实物图片与写生作品的相互对照的内容。本书以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为内容的建筑速写生步骤图、钢笔淡彩表现的建筑速写、马克笔表现的建筑速写等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实物图片与写生作品的相互对照的内容。
本书认真分析、总结、吸收部分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根据*高等教育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以课程改革精神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适度降低知识难度,在遵循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编写完成。本书由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数学教师与机电类和汽车类的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主要内容有:复数和复平面、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法、留数理论及其应用、共形映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快速傅里叶变化。本书并丰富了各章节知识点,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每章后给出了本章自测试题。本书内容充实、体系新颖,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在传统的还是在现代的管理模式下,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始终是基于信息的管理。项目管理者是根据大量瞬息万变的工程信息来作出各种决策,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而文档恰恰是信息的载体。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任何一道工序来说,其内业资料的转序签认,标志着该工序真正意义的结束;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竣工资料的编制完成和移交档案部门,才意味该工程项目真正意义的竣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文档(信息)的管理,工程文档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长期以来,工程界一直存在着“重外轻内”的思想,档案界通常重视的是档案在档案馆内的管理,而往往忽视了对工程文档产生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文档管理方面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造成工程文件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的严
本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方面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画法几何基础知识、轴测投影、阴影与透视,专业方面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介绍了包括建筑、结构、装饰、给排水、电气、道路及桥涵等工程图样的图示内容和识读方法。本书还介绍了使用*版本的AutoCAD 绘图软件绘画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操作。
道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道路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学生,结合现行的 全书共分9章,主要阐述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实用方法,包括汽车行驶理论、道路等级与技术标准的确定,选线与定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道路外业勘测,道路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设计等内容。本书力求言简意赅,并与工程设计的实际相结合,为本专业学生今后从事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书可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学生教材,也可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精品课“楼宇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编写而成。全书共10章,系统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现场控制器及末端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智能楼宇工程的设计、编程、组态,消防技术,安全防范技术,智能小区,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等。本书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也给公路工程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效益。速度快、精度高、费用低、调整和修改方便,这些优点都是传统的手工方法所无法媲美的。正因为如此,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任何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都离不开电子计算机,掌握公路CAD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公路工程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的交通土建类专业相继开设了公路CAD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一部分是以讲授公路CAD软件的开发原理和开发过程为主,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公路CAD软件开发能力和维护能力;另一部分是以讲授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的AutoCAD软件的具体用法为主,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
《建筑安全员一本通》结合当前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编写,全书分为十二章。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知识,土方工程,基坑工程,模板工程,爆破工程,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建筑机械,锅炉与压力容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建筑安全员一本通》涵盖面广、实用性强、查用方便,可供建筑工程安全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教材。
《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高职高专教育):建筑施工技术》是根据建筑施工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的要求内容和《施工工艺指南》中的相关工艺做法编写的,以期读者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达到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作业能力和职业水平。 《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高职高专教育):建筑施工技术》共分8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地面和楼面工程施工、层面及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和建筑节能施工。 《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高职高专教育):建筑施工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施工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全书共有7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情境1土石方工程施工测量、学习情境2基础施工测量、学习情境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学习情境4砌体结构施工测量、学习情境5钢结构施工测量、学习情境6特殊工程施工测量、学习情境7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编绘。全书还安排了相应的实训环节,学习情境1和学习情境7有8个技能训练的内容,而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3、学习情境4和学习情境5以实训任务的方式来体现。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建筑或测绘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根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要求编写而成,体现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内容包括三角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矩阵和线性方程组以及概率统计初步。 本书可供三年制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
本书从隧道测量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的原则,力求反映现代隧道工程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及新成就,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书根据隧道测量的特点,结合我国地下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系统阐述了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类精密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具体阐述了地下隧道测量工作: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阶段全部测绘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阶段:地面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定线测量、路线纵、横断面测量等测量方法;施工阶段:加密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施工放线测量、限界测量等测量技术与方法;运营阶段:变形监测测量等工作方法。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结构合理,考虑隧道测量的全面性、整体性;在知识点取舍上,保留一些常用测量方法,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