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病毒为什么不是生物?恶劣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多?吃零食会让孩子变得 兴奋吗?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 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转基因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生物为什么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只要一直进化,人类就会拥有X战警般的超能力吗?……你知道吗,你的生活与生物学息息相关!本书由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生物学教授联手打造,致力于帮助读者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英文版自上市以来在 近20年,被加拿大TOP HAT 网站评选为年度4大 图书之一。全书以贴近读者日常生活的有趣问题引入,辅以细致、前沿的解答,可以帮助读者在探究中掌握生物学常识,进而构建通识思维!
《湖南鱼类原色图谱》共收录湖南鱼类168种,每种鱼类配有1幅全景图及数幅局部特征图,并简要列出了其中文名、学名和分类地位,部分种类还列出了其俗称或别名。为了提供更多的鱼类信息,我们制作了一款“潇湘鉴鱼”小程序,该小程序基于平台开发,无须下载安装,在主页搜索“潇湘鉴鱼”即可打开使用,扫描鱼类学名前的,即可获取该鱼类的详细信息。
东北豹可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尽管东北豹极度濒危的状况已被大多数人所知,但对于东北豹在中国的栖息地和种群生存状况依然缺乏了解。近些年,我们通过东北豹猎物种群调查、雪地足迹追踪、架设自动相机,以及收集粪便等遗传样本等方法对东北豹的出现信息数据进行了核实与确认,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中国野生东北豹种群和栖息地分布信息数据库。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些年我们所开展的野外研究工作,对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豹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猎物种群、竞争者-东北虎、以及栖息地因子对其种群和栖息地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当前分布区范围和适宜栖息地斑块的分布,对适宜栖息地斑块潜在分布种群的大小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其种群和栖息地的分布信息制定了景观保护行动计划。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动物解剖学彩色图谱》共15章,内容包括动物体表结构、骨和骨连结、肌肉、内脏概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雄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和被皮系统,涉及牛、羊、猪、马、驴、犬、猫、骆驼、马鹿、熊、长颈鹿、原麝、兔、鼠、鸡、鸭、鹅、鸽、斑头雁、孔雀等25种动物。
本书是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鲸类专著,是作者50余年对中国鲸类研究的总结,也是《中国动物志》目前尚欠缺的海兽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篇为概论,简单介绍中国鲸类的研究概况,中国近海捕鲸简史,中国鲸类的分类及检索,中国鲸类区系、经济意义及资源保护。第二篇为分论,共37章,分别记述中国水域产鲸类37种,其中须鲸亚目3科4属10种,齿鲸亚目6科21属27种。分别对各个种的形态、地理分布、洄游、生态特性、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或资源利用现状作了论述。各个种均配有外形图、形态和部分生态照片、头骨图和骨骼照片及分布图。本书可供动物学研究工作者、水产科技工作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环境保护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是集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及工具书为一体的鱼类分类学著作。书中总结了、外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成果,首次采用J.S.Nelson,1994年的分类系统,介绍了世界鱼类66个目的特征及分布于我国的800余属,约1000种的分类特征及分布。内容除了介绍鱼类分类原则、研究方法;纲、目、科、属和种的分类特征、起源与演化及地理分布外,对、外经济鱼类、习见鱼类及分类地位重要的鱼类,还简要介绍了其生态、养殖及分布。 书中附有种以上分类阶元的拉汉名称索引,其中包括425个科(含亚科),800余属;主要参考文献,便于查阅。 本书可供有关水产、生物、海洋、环境的研究、开发、管理和教学人员应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水产及生物系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本卷动物志论述了中国沿海分布的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凤螺总科和玉螺总科,共计3科18属130种。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简要综述了两总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在各论中对各科、亚科、属、亚属和每一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等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有的近似种和有争议的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列有异名录和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书中附有黑白插图和地理分布图共138幅,彩色图版10面。
《湖南鱼类原色图谱》共收录湖南鱼类168种,每种鱼类配有1幅全景图及数幅局部特征图,并简要列出了其中文名、学名和分类地位,部分种类还列出了其俗称或别名。为了提供更多的鱼类信息,我们制作了一款“潇湘鉴鱼”小程序,该小程序基于平台开发,无须下载安装,在主页搜索“潇湘鉴鱼”即可打开使用,扫描鱼类学名前的,即可获取该鱼类的详细信息。
东北豹可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尽管东北豹极度濒危的状况已被大多数人所知,但对于东北豹在中国的栖息地和种群生存状况依然缺乏了解。近些年,我们通过东北豹猎物种群调查、雪地足迹追踪、架设自动相机,以及收集粪便等遗传样本等方法对东北豹的出现信息数据进行了核实与确认,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中国野生东北豹种群和栖息地分布信息数据库。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些年我们所开展的野外研究工作,对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豹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猎物种群、竞争者-东北虎、以及栖息地因子对其种群和栖息地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当前分布区范围和适宜栖息地斑块的分布,对适宜栖息地斑块潜在分布种群的大小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其种群和栖息地的分布信息制定了景观保护行动计划。
本书共收录我国沿海常见的和部分珍稀贝类698种,隶属于5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111科。本书分绪论和各论两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软体动物的系统演化关系、栖息环境和生活方式、地理分布与区系特点、海洋环境的划分、软体动物简介与贝壳构造、贝类标本的采集与保存等。各论部分对每科动物形态特征和分布状况等有一个简明扼要介绍,对每种贝类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同物异名等进行了文字描述,对应有精美的原色图片。为方便广大读者查找和检索,各论后附有中文名和学名索引。
本卷是《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多毛纲》的第三分册。含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记缨鳃虫目Sabellida四个科的研究简史、形态和生理、经济意义等。各论:系统报道我国的缨鳃虫科Sabellidae2亚科20属64种龙介虫科Serpulidae3亚科23属83种帚毛虫科Sabellariidae2亚科5属13种欧文虫科Oweniidae2属4种总计4科50属164种(含1新种、我国首次记录50种)。
本书是集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及工具书为一体的鱼类分类学著作。书中总结了、外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成果,首次采用J.S.Nelson,1994年的分类系统,介绍了世界鱼类66个目的特征及分布于我国的800余属,约1000种的分类特征及分布。内容除了介绍鱼类分类原则、研究方法;纲、目、科、属和种的分类特征、起源与演化及地理分布外,对、外经济鱼类、习见鱼类及分类地位重要的鱼类,还简要介绍了其生态、养殖及分布。 书中附有种以上分类阶元的拉汉名称索引,其中包括425个科(含亚科),800余属;主要参考文献,便于查阅。 本书可供有关水产、生物、海洋、环境的研究、开发、管理和教学人员应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水产及生物系师生及科技人员参考。
《北京九龙山野生动物图谱》编著历时5年,参考了 外同类著作的编写特点,按脊椎动物分类规则进行排列。本书记录的脊椎动物除了生活在山林中的野生动物外,还包括部分活动在九龙山周边水域的水鸟等动物,共计4纲27目60科118属181种,其中,哺乳纲6目8科10属11种、鸟纲18目44科93属152种、爬行纲2目5科11属14种、两栖纲1目3科4属4种。 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 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每种动物介绍由文字和图片组成,文字描述了动物的中文名、学名、英文名、部分形态特征和习性、保护级别等,图片展示了动物的生态特征。
本书详细叙述和分析了中国境内蚓螈目1种、有尾目30种、无尾目174种的核、带型,对其核型演化和演化极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地理居群的核、带型进行了必要的关注。为体现两栖动物的完整分类系统,对全球两栖动物的细胞分类作了概述。同时还讨论了两栖动物的诸如核DNA量、超数染色体、性染色体、多倍体和异染色质等细胞遗传学特征。并着重阐述了两栖动物的核型演化极性分析、核型演化的生态地理条件以及核型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本书可供从事动物学、生物系统学、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工作的科研教学人员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