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的“法律与人类学”研究经历了既相互区分又对话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有法学与人类学者的参与,也有历史学者、社会学者的参与,并且与政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也有相通之处。在中国语境下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包括法律与情理、法治现代性反思、法律语境化、延伸个案方法,等等。适时分类整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将会对降低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强化彼此知识和方法的互惠能力产生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形成认识中国问题的“法律与人类学”知识框架。
法律实证研究是一股全球学术研究的新浪潮,在华语学界也得到了的关注和实践,并形成了一场法学研究的范式革命。本书挑选了十多位有代表性的华人学者在过去二十年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介绍这些学者是“怎么说”法律实证研究的,也就是法律实证研究的定义、内涵与价值为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本书也收录了针对法律人而撰写的统计方法导论。通过阅读这些代表性学者的代表性论文,读者可以对华人学者探索法律实证的学术历史有基本了解,并能知悉这个学术范式革命的“子丑寅卯”。因此本书既是华人学者介绍法律实证研究的“入门读本”,也是了解该方法在华语学术界发展的知识史“读本”。
《天下·法学新经典 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第二版)》于2005年初版,主要运用哲理分析、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行政法的“法定、均衡、正当”原则及其“类型化、具体化”的原则体系,以及“开放性、可适用性”的司法效力,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做出了初步的体系化构建。本书初版至今已历十余年,伴随着一部部新法的出台与修改,书中所倡导的系列“原则”被大量写入成文的条款,正在通过立法而获得全面确立与深入贯彻,同时我国法院通过个案中的“法官造法”,不断创造性地适用法律原则判案,并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极大地推动了行政法基本原则得以制度化的新发展。本次修订回应相关制度及司法实践对“原则”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各项原则的时代内涵,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制度化发展作出了更加深入的体系
《罗斯科·庞德的社会学法理学》是对20世纪初年美国法学家罗斯科·庞德的社会学法理学的思想史研究,试图将庞德置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其思想体系的脉络,及其与前后相继时代的法律思想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约瑟夫·拉兹是当代西方世界的法哲学家之一,其论著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资源,全方位、系统性研究拉兹的法律规范性理论。本书穿梭于拉兹的各类文本之间,详细解读法律规范性理论的两要素---“理由论”和“论”,完整展现法律系统“理由--理由”的规范性结构。本书还阐释了该理论的重要意义,探究该理论与拉兹所主张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形式法治理论、自由主义至善论之间的关系。
《天下·法学新经典 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第二版)》于2005年初版,主要运用哲理分析、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提出和论证了行政法的“法定、均衡、正当”原则及其“类型化、具体化”的原则体系,以及“开放性、可适用性”的司法效力,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做出了初步的体系化构建。本书初版至今已历十余年,伴随着一部部新法的出台与修改,书中所倡导的系列“原则”被大量写入成文的条款,正在通过立法而获得全面确立与深入贯彻,同时我国法院通过个案中的“法官造法”,不断创造性地适用法律原则判案,并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极大地推动了行政法基本原则得以制度化的新发展。本次修订回应相关制度及司法实践对“原则”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各项原则的时代内涵,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制度化发展作出了更加深入的体系
近年来,全球公司丑闻——包括美国的安然、俄罗斯的尤科斯、日本的活力门事件——对于在成功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中法律如何发挥作用的主流观点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法律与资本主义》通过研究六个国家的当代公司治理危机,阐明了法律制度与经济变革的关系。这本极富启发意义的著作,矫正了法律之于金融市场发展及经济增长的工具功能的过于简单的见解。 通过对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案例比较研究,柯提斯J.米尔霍普和卡塔琳娜·皮斯托认为,迥然相异的法律和非法律机制的混合体,共同支撑着全球的经济增长。他们具有奠基意义的发现表明,法律与市场的发展演进路径,呈现出“螺旋型的关系”。因而,法律制度、包括那些最为成功的经济体的法律制度,在其组织特征方面亦迥然不同。《法律与资本主义》展现出的革故鼎新之理论
约瑟夫·拉兹是当代西方世界的法哲学家之一,其论著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结合多个学科的理论资源,全方位、系统性研究拉兹的法律规范性理论。本书穿梭于拉兹的各类文本之间,详细解读法律规范性理论的两要素---“理由论”和“论”,完整展现法律系统“理由--理由”的规范性结构。本书还阐释了该理论的重要意义,探究该理论与拉兹所主张的法律实证主义理论、形式法治理论、自由主义至善论之间的关系。
《法律文献学(修订版)》出版主要为了扎实出土文献与法制史的研究,并创建彼此交流心得的平台。本书也是一本法律文献学研究的著作,在法律史学界具有良好的口碑。全书共分为以下四章:法律文献的类目,法律文献概况,法典编纂体例的发展、嬗变及其影响,法律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本书由张伯元著。
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系从英美法系借鉴而来(并参考了某些大陆法系法域移植英美信托法的经验),主要是为了促进证券投资信托、资金信托等各类商业信托的发展。但在英美法上,商业信托法的发展是晚近之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等大陆法系法域继受信托法时,以英美普通信托法为蓝本,对后发的商业信托法关注不足,而商业信托在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信托,由此造成了其信托法不适应于商业信托的局面。我国2001年《信托法》亦有此不足。信托法的不适应症,在司法裁判和交易实践中已有表现。本书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商业信托的特性,发掘商业信托法律制度的独特内容,以期完善信托法律制度,促进信托制度的运用。本书以商业信托和其他信托之比较、商业信托和公司等其他商业组织之比较为经纬,兼顾解释论与立法论,综合考察各国商业信托立法、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