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分析创始人科胡特经典遗作。《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最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善恶之源》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
。。。
《政治哲学丛书·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分别探讨了中国是否具有独具特色的权利思想,以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中西方进行权利对话是否可能的问题。《政治哲学丛书·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结合宋明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与19世纪后中国权利概念和权利话语的发展历程,以大量的思想史材料证明,中国始终存在一种与自身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并且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独特权利话语,但这种特色并不会也不应妨碍中国与西方在权利话语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和对话。《政治哲学丛书·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认为,跨文化的权利话语对话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只有具有各自独特权利话语的中西方国家都对此持开放态度,权利对话才能成为跨越彼此观念隔阂的桥梁。
我们只有直觉和反思两种思考方式吗?当一条信息证实了你的想法,你是否还会去询问它的真实性?如果事后证明这条信息是错误的,你是否依然会极力辩解?你是否 容易相信那些和你“不谋而合”的观点?你有没有根据自认为有代表性的有限信息来快速做决定的时刻?你是否总是通过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人,但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 我们的感知是片面的,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大脑通过设置各种机制技巧,使我们能够理解并分享这复杂多元的世界。本书将研究这个既神秘又非凡的器官的机制和运作方式,以发现它何时、为何以及如何欺骗我们。 知道如何在必要时怀疑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直觉,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所有细微差别和复杂性。
对于心理学来说,荣格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于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然而因为理念不和,随后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本书正是对荣格心理学分析的一种归纳,通过对荣格一生中重大事件的解析,还原荣格心理学的来源。本书从不同的细节刻画荣格,一一揭示荣格的学术历程、思想根源、与同时代人的关系。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被誉为 心理学界的哥伦布 ,他提出的无意识概念是对心理学研究的极大拓展,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并对后世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魔法师荣格》结合荣格的生平、著作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探寻了荣格思想
现象学关注中心是意识,符号学关注中心是意义,哲学符号学,或称符号现象学,关注意识与意义的关系,或者说,意识中的意义,以及意义中的意识。因此本书从意义的产生,讨论到意义的经验化,最后讨论意义的社会化。无论讨论任何问题,意义与意识,是本书不敢忘的两个核心概念。
2013年,《心理学导论》的3版在全球正式面世。在美国,该书的使用者已超过280万人,堪称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 新版不仅融入了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而且对各章内容的表述方式、组织架构、案例材料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本书的特色是以读者为本,利于学习。两位作者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他们在书中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系统地讲述了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动态。在撰写方式上,他们力求将一门严肃的学科赋予生动活泼的表达,同时指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您把书本里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体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将是那么轻松快乐,不失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您会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学知识终身受用,引导自己生活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思想错综复杂,有必要加以梳理澄清。较之同类著述,本著或许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文献较为详实,这主要源自作者正在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西方科学思想经典文献编目研究”;二,研究纲领较为明晰简练,本著采用文献检索、思想源流、研究纲领、学界评论和理论重估等五个维度审视了“历史转向”“实践转向”“社会转向”“STS转向”“修辞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等六个重要思想趋势;三,本著的基本结论是,在科学哲学后现代思想中值得关注、有思想价值的是“回到康德”,回到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回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尽管我们的头脑中充斥着简单自私的偏见——它们在人类的进化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祖先籍此得以幸存,但是,现代人类却绝不是浅薄而自私的野人。肯里克认为,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这些心理机制,最终导致了当今人类多层面的社会生活,并产生了人性中极具正面意义的特质,包括慷慨、艺术创造力、爱,以及家族纽带等。一切社会复杂性也是由这些简单的机制生发的,诸如国际冲突和全球经济市场等等。通过探索社会心理学的精深见解及其本人的惊人研究结论,肯里克详细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关心他人、充满创意和复杂性——换言之,究竟是什么令人充满人性。 肯里克从他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经验中撷取故事——从他住在贫民区的爱尔兰裔亲戚的犯罪倾向,他本人多次被中学开除、婚姻破裂,以及杀人的幻想,到他最终成为一名演化心理
希腊哲学中,自然哲学路线的高峰之一就是原子论哲学和快乐论伦理学,而希腊化罗马时代原子论哲学和快乐论伦理学的代表就是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很喜欢写自己哲学的“概要”,作为信众们达到心灵宁静的幸福保障。这些概要性的哲学书信和格言集构成了《自然与快乐 伊壁鸠鲁的哲学/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上编的内容。《自然与快乐 伊壁鸠鲁的哲学/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下编是罗马的伊壁鸠鲁派卢克来修的哲学长诗《万物本性论》,生动、详尽并且忠实地阐发了伊壁鸠鲁的哲学。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库》探讨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抽象和具体、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内容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新意。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亚里士多德古典叙事理论》具体而系统地探究了西方叙事理论的古老起源和初步发展,以古希腊文学和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叙事理论的一些经典命题进行了重新考究,融历史性、合理性和创新性于一体。
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心理治疗著作,受到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心理治疗从业者的认可,至今已被翻译为15种语言,被广泛用于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治疗师的培训及督导。2004年,《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的中文版出版后,立刻成为心理治疗培训的公认优质教材。十年后,她的另外两本著作《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和《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二版)》亦翻译出中文版,由此三本著作的精装版本共同出版,希望为心理治疗领域的学习和工作者们提供便利。
长江文化研究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缘由。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资料,作为亚洲大河,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90/0,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010,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010,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占全国的30%以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向内地转移以及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1995年8月在武汉举行的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把多学科、多层面、全方位研究长江文化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离开了长江文化,就没有中华文化;全面深入地研究长江文化,不利于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而且对于从整体上认识长江流域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及其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交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速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