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儿童都会经历恐惧情绪,只要允许他们坦率地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恐惧情绪都会被克服;反之,则会加剧并成为真正的困扰。 在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并和他们直接交谈后,《儿童恐惧心理学 从涂鸦中读懂孩子的恐惧情绪》的两位作者建议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儿童的恐惧情绪时,要特别留意他们传递出的非言语信息,如他们的绘画和涂鸦。图书内容包括恐惧与情绪、9种心理类型与恐惧情绪、从出生到12岁儿童恐惧情绪的发展及34种常见的儿童恐惧情绪在涂鸦和绘画中的表现,并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只有当儿童的恐惧情绪超过一定程度时,才需要求助于专家。在其他情况下,只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正确地理解从儿童那里接收到的 预兆性信号 ,能够为他们做很多事情。
重磅推荐: 孩子是易怒体质? 你觉得没什么的事情,他却大吼大叫? 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不可避免? 为什么班上总有一个小孩挨欺负? 孩子的愤怒,从来不是我们想得那样简单。 当他们情绪激动时,下意识地会用愤怒来保护自己。害怕、嫉妒、伤心 都会用愤怒的形式表达出来。读懂孩子的愤怒,让我们的孩子、学生读懂自己的愤怒,是小学阶段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话题。 这是一本有关孩子愤怒的书。它讲了孩子愤怒的特点,提供了孩子专属的控制愤怒的技巧,语言简单生动,用场景对话为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我们不可能不生气,但是不必在意那些不必要的愤怒,毕竟,我们的*终目的是幸福啊。
该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婴儿的生理发育、动作与认知及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同时系统阐述了影响婴儿发展的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其体现了以下特点:其一,充分展示本领域理论的多样性及不同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对多姿多彩的婴儿发展过程的解释。其二,婴儿研究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决定了婴儿研究的深度。该书补充了大量新近研究,这些研究已经发现婴儿在许多方面比我们过去认为的更有能力。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知道如何能更好地看待和养育孩子。
童话故事的结尾总是如此:“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王子和公主不会永葆青春,当王子和公主白发苍苍,生活又将怎样?美国荣格派精神分析学家艾伦·B.知念从四千多篇世界民间故事中精选出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老人童话故事,描绘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以及其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精)》揭示了每个人在后半生必须完成的心理发展任务。
本书针对家中有受焦虑情绪困扰的孩子的家长,提供了一套经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实证有效的家长应对方法(儿童焦虑支持性教养疗法,简称“SPACE疗法”)。家长使用这种方法时,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反应,而不需要强迫孩子改变行为。家长将学到如何以支持性反应(承认孩子在克服焦虑情绪上遇到困难,同时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来取代他们原本对孩子的顺应行为(孩子一出现焦虑迹象,家长就尽自己所能帮孩子解决可能引起他焦虑的“隐患”,这反而会让孩子 容易焦虑),让孩子有勇气面对焦虑情绪,进而逐渐克服焦虑。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1985年的 版中即 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 with 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