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处于濉河的支流雷河岸边,时代自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2017年和201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烈山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Ⅰ区金元窑址区域、Ⅱ区唐代末期至北宋窑址区域,Ⅲ区汉代窑址区。清理各类遗迹70余个,有窑炉6座、灰坑52个、道路1条、灰沟14条、墓葬4座。出土了数以吨计各时期陶瓷器残片,可复原器物4000余件。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品、建筑构件以及玩具,比较有特色是定烧的“公用”、“丘大人”等瓷器,黄釉印花大砖类建筑构件和刻有“鞏縣”字样素烧瓷。烈山窑址安徽省 发现烧制宋三彩的瓷窑址,并且北宋窑炉单体体量在北方是 的,反映了高超的烧造技术。作为安徽大运河通济渠沿岸的瓷窑址是南北方制瓷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也是大运河瓷器贸易中的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出版项目之一“世界遗产丛书”首辑八册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为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添砖加瓦。让世界了解中国——正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要宗旨。各分册科学而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助于的读者,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世界遗产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本册以大量精美图片展现云冈石窟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
本书为“玉耀长河——凌家滩文化展”同名展览图录,共分为四个板块:“长江流域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中国史前治玉中心和 个高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祥地之一”、“文明对话”四个单元,共有横空出世、饮食劳作、 信仰、琢玉成器、玉见文明、审美觉醒、礼法滥觞、社会分化、城市发轫9个章节。收录石器、玉器各类文物 100余件,包含玉龙、玉鹰、玉人等,文化种类囊括钺、锛、璜、镯环、碧等,蕴含了 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至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则主要探讨了早期佛教遗迹与石窟寺遗迹的分布,云冈、河西地区以外的早期石窟寺,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初步探索等有关内容。来自异域的佛教,两汉之际已传入中国。经过200年的蔓延与发展,魏晋以后,才在一般民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关佛教的遗迹中,当以石窟寺遗迹最为丰富,成为中国佛教考古的重点研究对象。
新疆龟兹研究院保存有丰富的吐火罗语材料,是目前国内最为集中的收藏单位。这些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出土的木简和文书残片,这部分文字除了用来书写吐火罗语与梵语的婆罗谜文字之外,还有少数书写梵语与印度俗
楚地出土人俑研究旨在利用田野考古成果,研究楚地的人俑文化,其时段界定为春秋至西汉早期,地域限制为楚文化所及的长江和淮河流域,所用材料除传世文献之外,以历年公布的楚地人俑为主,以及简帛等古文字资料,具体工作方法是利用考古类型学、艺术风格学并结合传世礼书进行综合考察。凌宇所著的《楚地出土人俑研究--早期中国墓葬造像艺术的礼制考察》对于丰富物态文化史的内涵、深化楚文化史的研究、拓宽上古中国礼制研究的视野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