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是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寄生虫的标本丰富多彩,有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固定、染色标本和活标本,寄生部位和病理标本,以及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的标本。实验课中,学生可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实验诊断技术的操作、绘图、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来理解、巩固和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掌握寄生虫病的主要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与预防医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临床实践应用和教学使用方便的要求出发,编者对本实验指导的编写,不仅完全改变了版实验指导编排的格式,而且增国了一些新的实验技术和知识。在编排格式上,均按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划分,依形态观察与实验技术分段,将教学内容分作9次实验安排。其中,前6次为寄生虫形态学观察内容,后3次为实验技术部分。为突出重点,并将常见或重要的寄生虫和少见寄生虫分割开。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均以满足临床检验和寄生虫病防治实践需要为编写目标,较全面地涵括了我国所发现和发展的人体寄生虫及其检验技术,新增加了寄生虫虫种鉴定方法、寄生虫免疫诊断常用抗原制备及其应用和原虫三色染色法等技术;添加了组织内寄生虫横断面和改良加藤片中虫卵等形态描述内容及寄生虫学模拟试题。这些都将利于学生结合临床,系统掌握和熟悉常见人体寄生
本书为“面向21世纪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之一。全书包括总论、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寄生虫学实验等内容,主要介绍了各类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措施。全书内容流畅、图文并茂、构思新颖,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本书可供高职(3年制)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工艺、影像技术等相关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教材
教材
人体寄生虫学是高等院校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的配套教材,适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药和学等专业。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寄生虫学实验总则、要点解析与实验指导、人体寄生虫学试题三部分。在要点解析与实验指导中,对重要寄生虫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并对寄生虫学实验内容做了重点介绍。在试题内容和编排中,力求与职业医师考试相吻合,以便复习掌握。书后附有寄生虫学常用试剂的配制,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保存与鉴定,并附采图。全书包括十次实验,有些内容为选择性实验,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
由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规划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寄生虫检验技术》(供医学检验专业用)已于2002年7月正式出版。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满足读者的要求,便于掌握寄生虫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编写了本教材的配套教材《寄生虫检验技术学习指导》。 全书包括学习指导和实践指导两大部分。学习指导以《寄生虫检验技术》教材每章为一个单元,列出了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每章后有试题及试题参考答案,试题类型包括A型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实践指导以各纲为一单元,共分八个纲实验及免疫诊断技术,各单元以每个虫种为一个子单元编写,编写体例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
本书分重点和难点解析、测试题和模拟试卷三部分。测试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四大类,各种题型均附有较详细的参考答案。 全书叙述简练、条理性强、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本书是中央电大医学高等专科学生的辅导教材,对医学院校专科生和本科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世界各畜牧业发达地区。在我国的22个省和自治区已经发现有在当地感染的包虫病患者,其中,以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和牧区流行比较严重。在我国的《传染病法》里,包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包虫病防治工作逐渐深入。1988年卫生部在新疆组建了“卫生部包虫病防治培训基地”,使包虫病的防治研究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10月,卫生部防治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敦煌会议中明确指出,包虫病是西部地区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特别是对少年儿童构成严重危害的地方病。近年来,包虫病在农村居民中也很多见。由于病因明确,防治措施明确,各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只要根据当地包虫病流行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计划并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