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凭借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何挑选品质优良的药材,如何根据病症运用中药调理等问题,成为了中医爱好者关注的话题。老中医养生堂的专家学者们本着为读者解决这些疑问的目的编写了本书。本书收录400余种中药材。以功效分类,采用清晰大图展示药材特征,针对中医爱好者买药认药的盲区,突出饮片识别和优质品表现的内容。一药一码。详述其使用注意、优品表现、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配以高清中药饮片图及特征示线,使消费者辨别中药时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同时,本书在各药下收录了该药的传世名方与实用验方,供读者自我调理与疗疾参考。
本书力求做到一书多用,收载了5个方面的品种:即国家基本药物(200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物(2004年);《中国药典》2005年版及国内外新近上市的特色药物;非处方药;常用中成药。对2005年12月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第六批非处方药(OTC)也做了标记,方便医药人员对此查阅。另名一栏中,将进口及国内大厂生产较常有的别名提供给读者对照。新增加了药物的妊娠期分类索引、口服药物与进食时间指南,方便查阅,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较为罕用的抗吸虫病、抗麻风病、抗黑热病等药物及不属医院供给的疫苗等生物制品则不予收录。在内容上,略去其他工具书中易于查到的化学结构式、性状、贮藏等项,着重写入药物的正名、别名、主要药理作用、主要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常见规格和用法及与给药方案密切相关的药代动力学数据
笔者曾在大型医药企业担任专职教师多年,近年来又工作在药品销售的线,比较了解药店店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特将药店店员日常营销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顾客最关心的疾病治疗和如何护理才能尽快康复等相关内容,经过悉心整理,编撰了这本集药物基础知识、药品中外名称查询和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等内容为一体的药店店员工具书兼培训教材,以供药店店员在工作中参考使用。本书所列的一些常见病,大多是可以在药店购药治疗的疾病。内容分为病因、症状、诊断要点、选药治疗、护理常识及预防等。
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介绍了214种西药和45种中成药的临床新用途。全书共20章,按药物作用分类编排,扼要介绍每种药的别名、药理、制剂、传统应用等基本知识,重点介绍近年来各医药杂志发表的临床新用途。临床实践证明,这些药物的新用途疗效确切,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作者将零数发表的资料精心整理,汇编成册,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本版与前两版比较,不仅药物品种有所增补、更新,而且在临床新用途方面增补了近5年的新资料,同时删去了部分陈旧的内容,使全书内容与时俱进,更为新颖实用。本书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药院校师生和药品生产、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中国中医药年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综合反映中国中医药工作各方面情况、进展、成就的史料性工具书。《中国中医药年鉴》前身为《中医药年鉴》,1989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年鉴》,自1983年起已连续出版20卷。本卷为2003卷(总第20卷),收编内容截至2002年底。 本卷分为13年部分:1.重要会议报告;2.政策法规;3.农村中医药改革与发展;4.工作进展;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机构;6.地方中医药;7.中药工作;8.中医药院校;9.学术团体与社会团体;10.机构与干部;11.大事记;12.中医药统计;13.附录。 工作进展部分下设7个专栏:1.医政管理;2.科研管理;3.教育管理;4.规划财务管理;5.国际交流与合作;6.健康教育新闻出版;7.行风建设。
药品安全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书旨在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用药安全的管理技能,科学防范用药差错,构筑用药安全防线。本书主要内容涵盖降低用药风险相关的主要管理手段与措施,包括从用药安全文化概述到用药安全的常见问题、数智建设与用药安全、药学服务与用药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与分析、应急预案体系、持续质量改进,再到员工教育与安全文化等,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用药的新思路和实用策略。本书可为促进药品监管能力的提升和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