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修订版的国际金融本科教材。为了方便读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解,本教材以《汇率和国际收支》作为主标题,用 现代国际金融 作为副标题,以便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国际货币史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五个部分,涉及10个相关模型。相比初版而言,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这本教材除了对一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调整,也增补了相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前沿理论不是本科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以后有志于从事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了解前沿进展,激发学习和思考,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介绍。
本书全面介绍了金融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如何规范等细节内容,并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调研结果来讨论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应该实施何种治理方式,以及如何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国际上难得的详细解读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治理的书籍。
本书的论述以西欧、北美与东亚若干重要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为主,兼及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史实,按照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的脉络将人类金融发展史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论述,*阶段农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这是金融发展的先驱,阐述了金融在农业文明中诞生;第二阶段商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商业革命时期金融业的崛起;第三阶段工业化过程中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工业革命中金融业的大迈进;第四阶段当代金融业的发展,阐述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科技进步与金融发展、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协调等。本书试图把金融的历史变迁、发展与当今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是一部全球货币、全球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史书。
本书收录了黄海洲博士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为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他力图遵循学术、政策及投资策略的研究框架,从国际与历史比较的视角出发,对近年有关全球金融体系演化、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资本市场趋势的重大议题展开全面阐述。本书尤其着墨于对全球金融危机背后深层次制度、历史因素和复杂市场博弈的思考,深入分析全球货币体系开启第三次寻锚带来的重大调整,系统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再平衡格局,着重研究全球资本市场的博弈规律和趋势形成,以期为政府决策、经济研究和投资管理人士提供有关全球金融体系、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资产投资的深度分析和建议。
国际金融中心早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至今却鲜有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的研究、凯西斯教授,一位杰出的金融史学家,通过这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作为一部囊括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例如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阿姆斯特丹、东京、香港、新加坡等)的比较历史学著作,时间跨度从工业时代早期到当今、其目的是从动态的视角反映各金融中心在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起落变化。虽然本书植根于宏大和生动的历史性叙述,但它仍然在分析事件的同时运用了金融经济学的相关概念、《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的目标读者是商学和金融学教授,以及金融史或者经济史领域的学者和学生。
本书分别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1982年拉美和非洲的债务危机、1989年到1994年布雷迪计划、1997年亚洲经济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体系、2001年的阿根廷大骚乱、关于债务减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国际上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多德-弗兰克法案:美国的立法应对措施、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措施、全球措施:国家资产负债结构、全球性措施:银行特别税和金融交易税、全球性措施:主权国家破产制度、全球性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前方的路十七个方面对国际金融体系及其规制进行分析和论述。
2009年,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一种通过密码编码,在复杂算法的大量计算下产生的电子货币。虽然是虚拟货币,比特币却引起了的全球关注热潮。 这一串凝结着加密算法与运算能力的数字不仅可以安全流通、换取实物,1比特币价值甚至曾高达8000元人民币。有研究者认为比特币具备打破几千年来全球货币由国家垄断发行的可能性。在不经意间,比特币引起的金融新浪潮已悄然成型。 虚拟货币并不是新鲜事物,为什么只有比特币受到如此追捧?它激烈变动的价格行情更让投资者们担心:比特币的合理价格到底是多少?其价格的支撑体系又在哪里?如此剧烈的上下波动是不是预示着它的不稳定直至最终崩盘? 作为国内首批参与并研究比特币的开拓者,《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作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本书从介绍比特币的概念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影响之巨、危害之深,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也被波及。 针对当前西方经济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动荡,王伟光等20余位学者运用《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解析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结合实际提出应对策略,并深入探讨了中国如何避免当前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这些专家大多是本领域内的学术,对当今世界所处时代性质的判断切中要害,提出的应对建议发人深思。 《资本论》《帝国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信用制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具有双重作用的分析,仍然符合当今的实际情况。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新的表现形式,提出根本性的有效规避和防范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认清
曾经,钱来自规模的扩张、效率的提升;而在微利社会,钱来自爱,来自情绪,来自体验,来自四面八方的涓滴。 2023年,著名金融学者香帅调研了旅游、房地产、服装、人工智能等行业,访谈了阿那亚、知衣科技等企业,在《钱从哪里来5:微利社会》中为你写下—— 经济金融趋势的前沿洞察: 在“YOLO”价值观的影响下,消费市场存在哪些机会? 品牌如何打造爆款? 房地产市场下行,企业如何转型?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 与万千中国家庭密切相关的财富观点: 什么资产最值得买? 房子还能增值吗? 人工智能汹涌而来,我该怎么办? 我的职业会被AI取代吗? …… 翻开这本书,一起走上财富增长之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美国等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稳定。此次危机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稳健不代表金融体系宏观层面的稳健,宏观审慎监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对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的探索也逐步增加,我国学者和决策机构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探索。随着我国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也日益频繁,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文献,并详细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的历程。在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短期跨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