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净*的《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辽金元时期北京的城市空间秩序及其变迁展开研究。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将辽金元时期的北京城置于宏观的政治与经济变迁脉络中考察城市角色从地区中心向都城的转换,及其对城市物质空间发展带来的影响。下篇则将宫殿、坛庙、市场、道路等既作为社会力量的载体,也作为主要的城市形态构成要素,从权力运作、经济体系等方面展开讨论,揭示国家制度建构、日常生活状态与城市形态变迁间的关系。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及文化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地名是观察城市历史变化的一个独特的参照,又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元素。本书以大量手资料,通过地名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观察上海城市发展变迁。包括租界的拓展、产业的发展、市政的发展、都市娱乐业的更替、道路命名方式的由来。
《漳州古城保护与开发研究》从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学、有机更新三个理论维度对古城进行研究剖析,结合巴黎、京都、苏州、丽江、平遥等国内外五个古城保护与开发成功案例,在对漳州古城历史、山川形胜、文化价值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漳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应按照 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 的思路开展。从论证目标、整体保护、分类引导、功能布局、文化挖掘、风貌维护六个方面入手,实施古城保护与开发策略;从技术、法制、机制、社会、经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完整的古城保护与开发保障体系。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学习。
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 (费孝通)19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原真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原真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是定义、评估和监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实体。城市空间形态记录着城市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城市经浊、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和城市功能空间组合的形体表现。 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城市空间形态也将不断演化,城市空间形态的探索永无止境。适适逢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研究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从历史角度把东北地区城市划分为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论述了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演进过程和典型模式;探讨了新时期东北地区空间形态与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对策和建议。本书既是对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的一次总结,也晃对城市空间形态这一科学命题的新探索。
温州大学的王新和温州市规划局的蔡文云合著的《城中村何去何从》是以温州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根据大量事实而作出的对策性研究成果。温州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领先地区,温州市的城中村改造起步较早,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为化解其中各种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政策和取得的一些经验,对于更广阔层面的城中村改造的对策研究和制度安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部著作立足城中村改造的实际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社会矛盾,有针对性地作出政策研究,表现了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尤其是书中关于政府在城中村改造、房地产开发中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地行使政府权力与政府职能,怎样既推进城中村改造顺利进展,又切实保护村民权益的一
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空间是我国城镇近现代的新城市空间,也是引导近现代中国城镇空间拓展、重组的重要空间类型。相应地,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也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大量搜集相关史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史志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基本分期、总结了其基本规律并挖掘解析了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规划史在专门史研究角度的学术空白。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我们正在进入梦寐以求的城市时代。大量的农村人口加速度地向城市流动,无数的小城市正在成为中等城市,无数的中等城市正在变成大城市,许多大城市正在变成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标志着民族复兴的城市时代越来越近地走进我们。在这个时刻,有一本书我们不能不读。尤其在这个为城市时代的到来欢呼的时候。本书是一个英国人霍华德先生1898年所著的,书中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充满预见性地表明了自己的忧虑和担心。尽管此书已出版100多年了,但它依然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对于跨越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该书几乎是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建设者的指南,在欧洲,它被称为城市建设的圣经。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空间是我国城镇近现代的新城市空间,也是引导近现代中国城镇空间拓展、重组的重要空间类型。相应地,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也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在大量搜集相关史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史志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基本分期、总结了其基本规律并挖掘解析了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规划史在专门史研究角度的学术空白。
本教材内容分10章阐述,即行人和车辆的基本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端面规划设计,道路线形综合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路面基本知识,城市桥梁和隧道。本教材在编写中尽量结合我国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本领域 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阐述的同时,在工程知识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加强与深化,以利于规划设计与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等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上述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既有建筑加层技术与政策研究》编著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书重点研究我国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政策体系和加层技术体系(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通过对既有建筑加层改造工程的实践分析,总结编制的“既有建筑加层改造工程应用技术指南”,具有高度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和技术可操作性。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为提高我国既有建筑加层改造技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我国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附有意大利、法国等外国实地拍摄的近千幅照片,仔细地对他们的建筑风格、形式特点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其中所呈现出的各种规律作出了归纳和研究,并进一步探求了这些规律之所以形成的历史、文化甚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本书共分为十个部分。在国外的城市中,以罗马、佛罗伦萨和巴黎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这几个城市几乎是西方(除希腊外)所有重要的建筑风格的起源地和代表地——罗马风格(其后的罗曼式亦是这一风格的延续和仿效)、文艺复兴风格、哥特风格、新古典风格、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既在时间上前后相继,也在形式上继承发展。探讨这些建筑风格之所以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原因,不仅可以从这些城市的建筑形式以及城市的规划和布局形式中发现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还需对其人文精神和
刘奔腾所*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模式研究》在 系统分析我国历史文化村镇近三十多年来的保护历程 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江南历史文化村镇的 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运用建 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法动态地剖析了 各社会群体在保护中的行为和动机,揭示了当前历史 文化村镇保护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探讨江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理论方法,以及社会 环境和空间环境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针对江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模式,并指出历史 文化村镇保护之目标。 本书从保护与发展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角度,选 取江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历史村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历史遗产保护的对立与统一,提 出既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保护模式。强调 对已有保护
《当代北京史话丛书》,是由当代北京编辑部和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系列中的一种。它以史话的形式,记述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方方面面发展变化的情况,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回顾历史,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这套丛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套丛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作者这部文集,收入的文章分为三组,主旨是考证元明之际北京营建的历史沿革。组六篇文章,根据明清官修书的记载,考证北京都城、皇城的城垣变化和紫禁城的相关问题。第二组六篇文章,是在组文章的基础上,考证元明之际北京历经大都、北平府、行在和升为京师的迁都与营建过程。第三组两篇文章,结合明代典章制度,揭示宫廷建筑规划中的有关问题,和太和殿在明代三次重建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内幕。这些文章,为鲜明的特点是勘比文献,见识独到,考索绵密,有所创见。唐人刘知几说:“凡为史者,苟能识事详审,措辞精密,举一隅以三隅反,告诸往而知诸来,斯庶几可以无大过矣。”(《史通》卷五《因习第十八》)作者的看法是否有“无大过”,都是可以讨论的;我想,“识事详审,措词精密”,可以形容作者文集中的有些篇目。 关于元明之际
许彤、高顺利主编的《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抢险技术与管理》是城镇燃气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之一,结合我国目前燃气事业的发展和设施、设备应用情况,系统介绍了靠前关于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抢险领域较成熟、优选的具体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抢险技术与管理》总体结构合理,内容注重实际,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燃气工程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对员工进行运行、维护和抢修培训的参考教材。
苏州,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中国建城史上巧夺天工的杰作。2500多年以来,苏州古城虽屡遭战祸,但历千年而城址未变、格局尚存,不仅是世界城市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苏州*的一笔历史文化遗产。 1986年国务院明确要求,苏州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好古城风貌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旧城基础设施的改造,积极建设新区,发展小城镇,努力把苏州市逐步建成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一直以来,苏州始终把保护古城风貌作为一项历史使命,高度重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古城依然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路河格局,保持着“灰、黑、白”的城市色彩,保持着“精、细、秀、美”的建筑特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应该说,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 位于苏州古
《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通过阮仪三先生口述的方式,介绍了他保护古城建筑的历程和反思,并对当下我国古城保护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阮仪三先生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他保护了平遥等古城,并主持的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南浔古镇保护规划。书中对这些故事和历史,都有着鲜活生动的叙述,为读者娓娓道来,道出一段又一段古城保护的故事。
本书主要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当前现状,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风格、描述方法、设计方法、评估方法与集成开发环境,以及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和主流软件体系结构等相关内容。本书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