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国内外声呐技术和声呐系统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声呐系统战技指标,分析了声呐方程和声呐系统组成要素,剖析了声呐信号产生与发射、接收调理、采样、并行信号处理、环境模拟等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要素,列举了声呐系统中典型的时域、频域与空域滤波算法以及主、被动声呐信号基本检测算法。书中给出了翔实的科研案例,向读者展示声呐电子系统实现的软硬件方案,从理论、技术、实现、测试及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全链条贯通示范声呐电子系统设计过程。
本书系统地介绍水声换能器及基阵的建模计算与设计方法。全书共11章,主要包括绪论,压电材料的性质,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分析、有限元建模和边界元建模,换能器及基阵声辐射建模与计算,几种典型水声换能器的建模与设计以及水声换能器共形阵发射波束优化。书中融入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水声换能器及基阵建模计算与设计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内容深入浅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结合。
本书为系统介绍消声器声学理论与设计的专业著作。全书共10章,第1章简要介绍消声器设计所需要的声学与噪声分析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管道中的声传播理论,第3章介绍管道消声系统的数学表述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表述与求解方法,第4~8章详细介绍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的一维平面波理论、三维解析方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时域方法,第9章介绍消声器声学性能测量方法以及吸声材料、声源阻抗和管口反射系数的测量方法,第10章讨论消声器的典型应用及其设计。
本书将声子晶体、声学超材料及传统工程周期结构统一到人工周期结构这一概念中,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人工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探索。
本书介绍非线性系统中噪声诱导的随机分岔和共振行为,主要内容包括有界噪声和时滞驱动基因选择模型中的随机分岔行为,以及不同噪声和时滞驱动的非线性系统中的随机共振与振动共振.本书关注非线性系统所处的噪声干扰环境,通过对具体模型的理论分析及MonteCarlo模拟,探索非线性系统的分岔及共振行为.
本书主要阐述人的听觉的空间感。全书共分5章。第1章扼要介绍空间听觉研究中的心理测试法,提出由该方法导出的实验模型,还简短介绍测试信号、声场和探管传声器。第2章和第3章依次介绍单个声源但位于不同平面时的空间听觉问题和复杂的多声源情况及封闭空间中的空间听觉。第4章介绍作者在1972年至1982年的10年内,在深入的实验研究中获得的重要成果,内容有:外耳物理,单耳和双耳信号的空间听觉属性等。另外,还以足够的篇幅介绍空间听觉在室内声学和建筑声学,以及在音响系统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听觉虚拟仿真”和重要的、主要建立在空间听觉物理基础上的应用领域;介绍外周听觉系统的信号处理和模拟由双耳倾听(所谓鸡尾酒会效应)得到的语音加强;讨论优先效应的**研究。
声呐是目前用来进行水下观测、定位、识别和通信的主要设备,它在海洋开发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声呐工作状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水声环境和声呐信号处理技术。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声呐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热点课题。《BR》 本书内容分为三篇:篇预备知识,介绍了声呐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基本知识,从信号与系统理论入手,进一步介绍**估计与检测理论:第二篇声呐系统与波束成形理论,介绍了声呐系统设计的一般概念,对波束成形和数字式声呐的信号处理技术作了详细的描述:第二篇,用专题选讲的方式,针对水声工程技术的特点,就人们感兴趣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作了简单介绍。
本标准是GB/T 14367有关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的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3747:2000《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现场比较法》,并对GB/T 16538—199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使用标准声源简易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GB/T 16538—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 ——除A计权声功率级外,还增加了不计权声功率级的测量;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内容; ——准确度等级包括简易级和工程级; ——规定必须使用1级声级计或类似的仪器设备。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
GB/T 485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包括8个部分: ——GB/T 4854.1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1部分:压耳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B/T 16402 声学 插入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B/T 4854.3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3部分:骨振器纯音基准等效阈力级 ——GB/T 4854.4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4部分:窄带掩蔽噪声的基准级 ——GB/T 4854.5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5部分:8 kHz~16 kHz频率范围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B/T 4854.6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短时程测试信号的基准听阈级 ——GB/T 4854.7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7部分:自由场与扩散场测听的基准听阈 ——GB/T 4854.8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第8部分:耳罩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注:在
工程噪声控制实践要求对声学基础知识、当今噪声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其内在的原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经完整修订并更新的第4版《工程噪声控制》详细深入地解释这些关键的知识、技术应用和原理概念。第4版的新内容反映了噪声控制各领域专家在其领域的**进展,具体包括:完全更新了传输损失、消声器和排气烟囱指向性章节;添加了实用数值声学的新章节;详细介绍了**测量和分析仪器。
本书以傅里叶变换原理为基础,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平面声波、柱面声波以及球面声波在波数空间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概念,以及近场声全息方法在进行正向声场预测和逆向声场重构时的原理、计算步骤和应用。全书共8章,第1章对广义函数进行了综述,第2章介绍了平面波和倏逝波的物理概念,引出傅里叶声学和角谱的定义。第4章和第6章分别在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下,介绍柱面波和球面波的表达和物理概念,并用图形详细解释了如贝塞尔函数和球谐函数等复杂函数的细节。第3、5、7和8章分别对应运用平面、柱面、球面以及任何几何形状的声学量测量全息面时,通过近场声全息方法,求解声场重构逆问题的过程,即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逆向重构声场的过程和步骤。本书讲解透彻,并配有大量图表和实验结果。每一章末尾都有练习题,以便检验读者对各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 本标准共7章79条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要求;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安装方法;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方法及规定;定点式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方法及规定;流量测验误差分析及精度控制;仪器检查与保养规定。
现代声学已渗透到几乎所有重要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国防事业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声学领域各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进展,重点突出中国声学工作者的贡献。 本书可作为声学专业的研究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声学边界元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快速多极子加速求解的基本理论与核心算法,主要内容包括声学边界元方法理论基础,声学边界元方法、边界元有限元耦合方法、自由空间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方法理论,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方法的若干专题,包括多联通域、半空间声学问题、声辐射模态分析和声学优化设计应用,以及丰富的计算分析案例。
《声学超颖材料与声子晶体》全面介绍了声学超颖材料与声子晶体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重点讨论了界面上发生的声传播现象,特别是独特的折射行为,并透彻分析了产生此类现象的内部机理,即声学超颖材料的局域共振机制和声子晶体的散射机制。
本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所讲授的研究生课程“结构优化设计”讲义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做进一步整理和补充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两篇。第1篇为基础部分,前5章大致涵盖了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一般性理论和较为常见的求解方法; 第6~8章介绍了一些在大规模结构优化问题的求解中十分有效的模型处理技术和灵敏度分析方法。考虑到结构拓扑优化是近20年来结构优化领域为活跃的方向,而振动和声学设计又是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书第2篇围绕此领域进行专题介绍。第9章对结构拓扑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进行介绍,第10~13章分别针对振动和声学拓扑优化领域的四个专题进行介绍,即特征频率优化、动态柔度优化、声振耦合系统优化及声学微结构优化,其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汇集了作者及其合作者在近年的一些相关研究
本书系统介绍了声学的基础理论和若干工程应用。全书共分四篇。篇介绍声学的基础理论;第二篇介绍噪声控制技术,主要是空气噪声控制技术,在吸声一章中附带介绍了消声瓦的设计与应用;第三篇介绍结构声基础及其控制;第四篇介绍声学测量问题,包括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声全息技术,在附录中还列出了有关声学测量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俞宽新等的《声光原理与声光器件》分成四个部分。部分由前三章组成,介绍声光技术所需入门理论基础,包括晶体基本知识、晶体光学、体波与表面波晶体声学、导波光学、光纤光学等;第二部分由第4章组成,介绍声光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即按照参量互作用概念建立起来的声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理论;第三部分由第5章至第7章组成,介绍声光器件的设计方法,包括各类体波声光器件,如声光偏转器、声光调制器、多频声光器件、可调谐声光滤光器、声电光器件和表面波声光器件,体波和表面波换能器的性能与设计方法;第四部分由第8章组成,介绍声光器件的应用,包括在激光显示记录系统、激光谐振腔、光信号处理、光计算、光探测以及军事上的应用。本书力求理论上的系统性、技术上的创新性、应用上的实用性。 《声光原理与声光器件》可供光学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