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国内外声呐技术和声呐系统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声呐系统战技指标,分析了声呐方程和声呐系统组成要素,剖析了声呐信号产生与发射、接收调理、采样、并行信号处理、环境模拟等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要素,列举了声呐系统中典型的时域、频域与空域滤波算法以及主、被动声呐信号基本检测算法。书中给出了翔实的科研案例,向读者展示声呐电子系统实现的软硬件方案,从理论、技术、实现、测试及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全链条贯通示范声呐电子系统设计过程。
本书系统地介绍水声换能器及基阵的建模计算与设计方法。全书共11章,主要包括绪论,压电材料的性质,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分析、有限元建模和边界元建模,换能器及基阵声辐射建模与计算,几种典型水声换能器的建模与设计以及水声换能器共形阵发射波束优化。书中融入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水声换能器及基阵建模计算与设计方面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内容深入浅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结合,系统性与创新性结合。
本书为系统介绍消声器声学理论与设计的专业著作。全书共10章,第1章简要介绍消声器设计所需要的声学与噪声分析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管道中的声传播理论,第3章介绍管道消声系统的数学表述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表述与求解方法,第4~8章详细介绍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的一维平面波理论、三维解析方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时域方法,第9章介绍消声器声学性能测量方法以及吸声材料、声源阻抗和管口反射系数的测量方法,第10章讨论消声器的典型应用及其设计。
本书将声子晶体、声学超材料及传统工程周期结构统一到人工周期结构这一概念中,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人工周期结构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探索。
本书介绍非线性系统中噪声诱导的随机分岔和共振行为,主要内容包括有界噪声和时滞驱动基因选择模型中的随机分岔行为,以及不同噪声和时滞驱动的非线性系统中的随机共振与振动共振.本书关注非线性系统所处的噪声干扰环境,通过对具体模型的理论分析及MonteCarlo模拟,探索非线性系统的分岔及共振行为.
本书主要阐述人的听觉的空间感。全书共分5章。第1章扼要介绍空间听觉研究中的心理测试法,提出由该方法导出的实验模型,还简短介绍测试信号、声场和探管传声器。第2章和第3章依次介绍单个声源但位于不同平面时的空间听觉问题和复杂的多声源情况及封闭空间中的空间听觉。第4章介绍作者在1972年至1982年的10年内,在深入的实验研究中获得的重要成果,内容有:外耳物理,单耳和双耳信号的空间听觉属性等。另外,还以足够的篇幅介绍空间听觉在室内声学和建筑声学,以及在音响系统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听觉虚拟仿真”和重要的、主要建立在空间听觉物理基础上的应用领域;介绍外周听觉系统的信号处理和模拟由双耳倾听(所谓鸡尾酒会效应)得到的语音加强;讨论优先效应的**研究。
声呐是目前用来进行水下观测、定位、识别和通信的主要设备,它在海洋开发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声呐工作状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水声环境和声呐信号处理技术。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声呐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热点课题。《BR》 本书内容分为三篇:篇预备知识,介绍了声呐信号处理中常用的基本知识,从信号与系统理论入手,进一步介绍**估计与检测理论:第二篇声呐系统与波束成形理论,介绍了声呐系统设计的一般概念,对波束成形和数字式声呐的信号处理技术作了详细的描述:第二篇,用专题选讲的方式,针对水声工程技术的特点,就人们感兴趣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作了简单介绍。
本标准是GB/T 14367有关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的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3747:2000《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现场比较法》,并对GB/T 16538—199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使用标准声源简易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GB/T 16538—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 ——除A计权声功率级外,还增加了不计权声功率级的测量;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内容; ——准确度等级包括简易级和工程级; ——规定必须使用1级声级计或类似的仪器设备。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
畅销科普图书作者西奥多 格雷是一名疯狂的业余化学家,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为美国《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杂志构想、尝试、拍摄和撰写各种新奇的科学实验,深受读者喜爱。在2009年和2013年,格雷以这些专栏文章为基础相继出版了《疯狂科学》和《疯狂科学2》,中文版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出版。 《疯狂科学2(第二版)》延续了《疯狂科学(第二版)》一书的风格,作者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近40个精彩的科学实验,如怎样制造发光二极管,如何从常见的胃药中提炼金属铋,如何把手安然无恙地伸进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和零上260摄氏度的熔融焊料中,如何用汞制作固体小物体 通过这些让人脑洞大开的实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科学的痴迷和热爱。 在这次出版的新版图书中,作者对部分实验进行了完善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实验内容,相信热爱化学
本书系统介绍了声学边界元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快速多极子加速求解的基本理论与核心算法,主要内容包括声学边界元方法理论基础,声学边界元方法、边界元有限元耦合方法、自由空间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方法理论,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方法的若干专题,包括多联通域、半空间声学问题、声辐射模态分析和声学优化设计应用,以及丰富的计算分析案例。
《声学超颖材料与声子晶体》全面介绍了声学超颖材料与声子晶体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重点讨论了界面上发生的声传播现象,特别是独特的折射行为,并透彻分析了产生此类现象的内部机理,即声学超颖材料的局域共振机制和声子晶体的散射机制。
本书论述了颗粒介质(特别是体积分数较高的颗粒介质)中的声传播问题,详细地分析了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液体中的气体颗粒(气泡)以及固体中的异体颗粒(包括固体和流体散射颗粒)所产生的次级波场,重点探讨了颗粒之间的散射场、黏滞波场之间的多体、多次相互作用, 进一步讨论了粒径分布以及颗粒的分形结构对声传播的影响,尝试性地研究了非线性散射问题.此外,书中还提议应用声学反演法来测量粒径分布和颗粒的体积分数等参数.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海洋物理和工程、冶炼技术、土壤沙漠地表监测和粮食保管等有关领域.本书可供声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从事此领域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水声学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专著,系统地阐述了水下无人航行器水声感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书共8章,主要包括绪论、避障声呐技术、测流测速声呐技术、侧扫声呐技术、测深侧扫声呐技术、多波束测深技术、浅地层剖面测量技术及水声通信技术,内容基本覆盖了水下无人航行器水声感知技术知识与发展动向。
现代声学已渗透到几乎所有重要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国防事业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声学领域各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进展,重点突出中国声学工作者的贡献。 本书可作为声学专业的研究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俞宽新等的《声光原理与声光器件》分成四个部分。部分由前三章组成,介绍声光技术所需入门理论基础,包括晶体基本知识、晶体光学、体波与表面波晶体声学、导波光学、光纤光学等;第二部分由第4章组成,介绍声光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即按照参量互作用概念建立起来的声光互作用耦合波方程理论;第三部分由第5章至第7章组成,介绍声光器件的设计方法,包括各类体波声光器件,如声光偏转器、声光调制器、多频声光器件、可调谐声光滤光器、声电光器件和表面波声光器件,体波和表面波换能器的性能与设计方法;第四部分由第8章组成,介绍声光器件的应用,包括在激光显示记录系统、激光谐振腔、光信号处理、光计算、光探测以及军事上的应用。本书力求理论上的系统性、技术上的创新性、应用上的实用性。 《声光原理与声光器件》可供光学与声
本书对各种声学现象进行了清晰的解释,且提供了实用的房间声学设计方法,同时本书还涉及了全新的测量方法和软件。它让读者了解到,如何进行声学测量、房间尺寸选择,如何摆放扬声器、分析频率响应曲线,以及如何设计安装吸声体和扩散体。读者还将会了解到,如何调节房间的混响时间、减小外部噪声,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声学的概念。借助于两位声学专家的洞察力,我们可以建造属于自己的声学环境,例如录音棚、控制室以及家庭听音室。
本书由声音和人耳听觉两大部分组成。声音部分主要是从声源的声学构造和发声机理出发,阐述人声和乐声的声学特性,主要包括频谱特性、时间特性和指向性等,同时从声音信号的*性、相干性、统计特性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声音信号的时域特性和计量特点。由于噪声也是常见的声源之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分类、噪声的测评以及噪声在声学测量中的应用。人耳听觉部分详细介绍了人耳的听觉特性,阐述了心理声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力求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本书较适合作为音频技术、音响和录音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的教材,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音响爱好者阅读。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颗粒介质中的声传播问题,特别是针对浓度(或体积分数)较高的颗粒介质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声波、粘滞波之间的多体多次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对于从事浅层海洋沉积物、研磨矿浆、沙漠和土壤特性以及仓库中的粮食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人员有参考价值。本书共有12章:第1-4章主要讨论单个颗粒(包括气泡)所产生的次级场(包括散射波和粘滞波),第5-8章介绍了颗粒(包括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论,第9-11章介绍了我们的理论在实际颗粒介质中的应用,并对国外同行的有关工作作了评论,第12章厄要地介绍了非线性散射问题。
《环境声学与建筑声学(原著第2版)》由前川善一郞、J·H·林德尔、P·罗德著,是有关环境声学与建筑声学的一本经典的指南。本书采用了多学科综合的方法,以求营建令人满意的声环境。本书所论述的基本声学原理涵盖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内容包括:声波与听觉基本原理、噪声振动的测量与评价、室内声学、材料和结构的吸声、室外声传播、空气声的隔绝、结构噪声与振动的隔离、环境中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厅堂音质设计、电声系统。 每章结尾处安排了习题以利于对该章的理解。 《环境声学与建筑声学(原著第2版)》涵盖了*更新的国际标准,很具实用价值。且本书侧重于技术工艺、实现方法、标准法规,以及专业声学材料,对于建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或专业工程师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和声学初学者的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