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是针对植物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在野外考察、实习和旅游中的便利性和实用性需求,邀请全国各地植物分类学专家、特别是青年学者编撰一套常见野生植物识别手册的口袋书,每册包括具有区系代表性的地区、生境或类群中的500~700种常见植物,每种精选原创美图加配精炼的文字描述,物种按照社会公众读者的习惯进行精心编排以便查找物种,为读者识别植物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检具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博物图书。北京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69 科898 属2088 种及171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5属63种,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33科720属1401种。本册精选北京地区常见植物127科565属1221种,每种配以生态照片、关键特征形态描述和相似种对照,详尽体现每个种的识别要点,可以为高校师生、社会公众认识和了解北京及华北地区野外
本书简要介绍了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的基本建模思路、理论研究方法、数值实现方法。同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生物动力系统中存在资源有限现象的必然性,以及资源有限在种群动力学、传染病动力学、生物资源管理、有害生物控制等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非线性因素对固定时刻脉冲、状态依赖脉冲、Filippov切换系统等非光滑系统的影响。为了方便读者和本书的完整性,本书还给出了基本的数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数学、生命科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和公共卫生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生物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生物数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学习数学建模的科研人员参考。
合成生物学作为认识生命的 钥匙 、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打开了从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大门,实现生命体系的理性设计与编辑,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促进生物技术迭代发展,成为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合成生物学领域已取得系列突破,创新应用逐步实现。近年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伦科学、伦理和治理上的问题和挑战。在科学的维度,合成生物学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学科逐步过渡到现在的形态,其科学特征以及学科体系的基础仍需要进一步说明和澄清。在伦理和治理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引起许多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如是否应该合成生命系统、合成生物学是否会带来分配的不公正、是否有适当的制度来管理这些技术,以及公众如何、何时参与这些决策。《合成生物学:科学、伦理
本书的首要主题是特长背后认知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特长在大脑里的实现方式。特长的表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其基本原理则是相通的,无论我们探讨的是放射学、 象棋还是网球。本书也围绕着这三个领域组织,因为它们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方式——一般先感知世界(知觉)和理解世界(认知),之后作用于外部环境(动作)。放射学是典型的知觉特长,这种特长的发挥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感官。除了放射学专家之外,在第2章我还将探讨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觉专家,从品酒师、调香师到触觉能力高度发达的盲人。知觉在 象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要成为高手还要有想象能力和在内心掌控各种策略的能力。第3章介绍认知特长,特别探讨棋盘游戏专家、超常的记忆大师、杰出的心算者和的士司机。接下来的第4章探讨动作特长,包括运动、音乐和涉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