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厌氧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古生菌域以及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氨氧化细菌、铁还原菌这几类重要的厌氧微生物进行系统的论述,并简要介绍厌氧微生物在废水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燃料电池、临床医学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由陈敏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形态观察,培养基配置,消毒 技术,菌种的分离、培养、鉴定和保藏,微生物的生长测定,遗传诱变育种,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以及乳酸菌发酵,沼气发酵,益生菌分离,发光细菌毒性检测等应用微生物的实验内容。《微生物学实验》共介绍21个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8个,综合性实验6个,研究性实验7个。 《微生物学实验》具有体系科学、特色鲜明、知识丰富、简明易懂等特点,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枝术等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或参考书。
隋新华主编的《原核生物进化与系统分类学实验教程》由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相关高校编写而成,介绍了目前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多相分类研究技术和方法,既有表型鉴定技术,又有遗传学鉴定技术和方法。其主要包括了不同类型细菌的分离,常规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方法,细菌脂肪酸分离和鉴定,细菌极性脂分离和鉴定,细菌Biolog法鉴定,细菌DNA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16SrDNA和持家基因序列分析用于细菌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等技术和方法。在附录中介绍了 的原核生物 分类单元、 主要菌种保藏和鉴定机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和细菌鉴定主要参考书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理、工、农、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司作为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2000年6月26日,美、英、法、德、日、中六国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正式发表,从而揭示生命科学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时代。与日俱增的海量遗传信息对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模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发展和应用针对全基因组或全系统的高通量、大规模的整体实验手段,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和材料研究基因的功能将成为这个时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功能基因组学除在分子水平、细胞不平上进行研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依赖于对模式生物的研究,通过基因打靶对模式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修饰并研究其相关的表型,可以提供某种基因在生理和病理中所起的作用,快速解析相关的分子途径和机制。同时也可为治疗及新药筛选提供动物模型,为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本书分为4章,共25个实验,涉及微生物遗传学基本操作技术;微生物正向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微生物基因功能研究技术;基因表达和调控研究技术等4个主要部分。实验操作对象既有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芽胞杆菌、放线菌),又有真菌(丝状真菌、酵母菌)和古菌。实验技术包括了基因突变,化学、物理和生物因子对菌株进行随机诱变等遗传育种方法,也有目的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功能互补和目标蛋白功能性氨基酸位点分析等技术。此外,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方法,有基因表达分析、细菌单杂交、凝胶阻滞、Footprinting寻找调控蛋白与DNA结合序列等方法。全书力求涵盖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技术和手段。
《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实用微生物技术》采用项目化编写,紧紧结合目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行业岗位要求来编排内容,本书除了对常用微生物实用知识进行介绍外,同时强化了微生物技术岗位的实用性,加强了微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突出了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实训。在免疫学内容中,突出了微生物在免疫中的作用。 《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实用微生物技术》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来编写,力求围绕岗位知识技能展开,突出实用性。可供生物技术类、食品营养与检测类、生物制药类、药物制剂类高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参考用书。
本书涵盖了微生物生态学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生态学基本原理,自然界微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微生物类型及开发意义,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发展与演替,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与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技术及其应用,还介绍了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剂等,尤其是*环境中的太空微生物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研究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前沿知识。 本书取材新颖,编排合理,结构紧凑,内容丰富而精练。可作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及农林、畜牧、医学等领域研究生的教科书,是硕士生方向必修课和博士生选修课的教材,还可以作为从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保持体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第二版各章节均做较大的调整,补充了很多新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较多地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 本书约60万字,共分12章,分别阐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营养、代谢、生长、遗传、生态、分类、鉴定、应用及传染、免疫等方面的知识。《微生物学(第三版)》取材广泛,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概念准确,图文并茂,科学性强,系统性好,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不仅适合作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本科学生微生物学课程的教科书,而且还可以作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鳄晰为我国珍稀的Ⅰ级保护动物,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Ⅱ,是应受到保护的物种。它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子遣种类,是原始古老的蜥蜴类。鳄晰的研究对研究动物进化、物种演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了对鳄晰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本书作者在25年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2006年,在广西,广东产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小区样线数量统计等方法,对两广的资源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野外考察,查实结果;分布范围为北纬23°25'-24°45,东经109°20'-133°20';海拔调度在760mm以下;雨量充沛,年隆雨量1360-2574mm,平均气温16-30氏市度间,植被大多数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为适生境。其种群数量分布主要在广西的贺州、昭平、金秀等县的少数山区,现有数量490-654只;广东在韶关曲江县罗坑保护区,产区现存160-2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