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汲取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环境领域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从细胞、分子或种群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生态分布等,并从微生物与物质循环的角度叙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还介绍了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含有与其配套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明,概念清晰,书中各章节前均有 学习重点 ,章节后附有 建议阅读 本章小结 和 思考与实践 ,力求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环境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海产蓝藻的研究成果,是我国第?D部关于海产蓝藻类的分类学专著。书中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我国已知海产蓝藻,共计1纲4目22科(包括*亚科)53属123种(包括变种),其中1新科,1新属和10新种,为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新的分类单元。除少数种类因原报道简单而引用公共文献外,其余种类均以产自我国海域的标本为基础进行科学而详细的描述,包括属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产地、地理分布等诸多内容,并附有形态特征构造插图88幅,图版4幅。
《微生物学前沿》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国内外有着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知名微生物学者组成编者团队。 本书在扼要介绍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基础上,涵盖原核微生物系统学、放线菌、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病原病毒与分子免疫、分子微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探索等十一个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全书各章都配有详实的图表。为了扩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每章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微生物学工作者查阅参考。
本书讲述了四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伟大的微生物学先驱??埃米尔?冯?贝林、罗伯特?科赫、保罗?埃尔利希和埃黎耶?梅契尼可夫的故事及其在科学领域做出的贡献;呈现了19世纪医学科学的突破,尤其是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揭秘了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成员提名与调研诺贝尔奖候选者的有趣故事。
在鹅膏科真菌中,有些物种是著名的食用菌,而另一些物种则是有名的剧毒菌,在误食毒菌而中毒死亡的记录中,90%以上是由误食毒鹅膏菌所致。我国鹅膏菌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因误食毒鹅膏菌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特编著此图志。本书记载了我国鹅膏科130个分类单元(含种、变种和变型),每种有个体彩图、重要外形和显微特征描述、生境、分布、经济价值及与相似种的区别等信息。书中还有我国鹅膏科的分属、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研究标本、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环柄菇类真菌属蘑菇科,其中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而有的种则是剧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常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作为分解者,环柄菇类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介绍了该类真菌的经济价值,阐述了该类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该类真菌14属104个分类单位(含种及变种),每种有形态描述、特征插图、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讨论等,并注明了各种的可食性或剧毒性。《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提供了我国该类真菌的分属检索表、各属的分种检索表,对物种丰富的环柄菇属还编制了分组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各属代表种的彩色图片。
本书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与广州市南山自然科学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出版。本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共 11 章,涵盖内容广泛而自成体系,前三章主要介绍微生物胞外呼吸概论、胞外呼吸菌及其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铁呼吸、腐殖质呼吸以及产电呼吸;第七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利用微生物胞外呼吸原理发展的各项应用技术;第十一章为大家呈现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生物地球电池效应。
食药用真菌因其生长和代谢特性,是天然活性物质和相关酶的资源库,如何深入挖掘、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是研究食药用真菌的重要内容。本书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食药用真菌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7章,具体内容包括:食药用真菌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及其应用(第2章);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参与合成的酶及其发酵生产(第3、4、5章);食药用真菌发酵产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类酶(第6章);生物信息学在食药用真菌活性物质与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7章)。
内容提要
《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共分为8章,首先介绍了产甲烷菌的分类、生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基因组研究及厌氧反应器中的产甲烷菌,然后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原理,后介绍了产甲烷菌的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6年曾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实用性。全书共分12章,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及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传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的分类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简明扼要,取材新颖,文字简练,图文并茂。每章均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大纲以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每章均有“研究进展”,对当前学科进展作简要介绍;每章除设有复习题、扩展思考题外还有考研提示、网上探究、参考文献和重要名词中英对照,利于学生掌握本章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对某领域的深入探讨和思考,便于读者查阅和参考。本
本卷记载了我国被毛孢属等束梗孢类真菌8属67种以及它们的有性型,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图解、培养性状及利用价值等相关信息及其在人民生活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对未观察的一些种,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扼要介绍。
《微生物实验教程》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医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教材。书稿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为基本技能部分,包括显微镜操作技术、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测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分子鉴定,共有 61 个实验;下篇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分环境、农业、食品微生物技术和食用药用真菌四个模块,包括农业微生物综合性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食品微生物、食用菌栽培技术,共有 40 个实验,全书共编有 101 个实验,重点突出了科学性、启发性、实用性。该教材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医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同时也能为食品、食用菌生产等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本书主要阐述工业生产中控制有毒物质危害的综合防护技术,全书共11章,第1-3章着重介绍毒物的来源,分类,毒性及其危害,第4-8章主要介绍工业毒物综合防护技术,通风排毒,净化技术和毒物检测方法,对吸附,催化,燃烧,吸收,冷 凝等净化方法的基本原理,设计原则和正确应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第9-11章主要介绍国家颁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条件和国家职业卫生监察,劳动卫生工程评价和有毒作业分级的意义和内容。 本书可供乡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劳动保护,工业卫生,环境保护专业干部,技术工人阅读,也可作为防毒专业培训的教材。
本书对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给予了—个详尽的分析和描绘,重点介绍了*进展和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的作者们向我们展示了较为简单的微生物在改善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增加对整个生命体功能生物学的理解方面的大量实验操作,以及这些微生物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成为如此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本书揭示了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分掀口何在药物的发现方面发挥作用,包括鉴别新的靶点、新的诊断标记物以及前导物的优选。 每个章节都是由该领域的—个或多个权威专家撰写,并被仔细地编排以确保本书保持系统性和连贯性。本书重点强调了目前有前景的研究策略、相关方法、技术以及工具。关键主题包括以下部分: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阐述微生物的致病机理 全细胞建模 结构蛋白质组学和计算分析 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生理蛋白质
真核微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微藻类)包含了数目庞大的有机体,它们有着超乎想象的各种形态、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它们已经进化了将近15亿年并且组成了真核生物世界的大多数分支。真核微生物是这个星球代谢的主要贡献方式、在海洋和陆地食物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与宿主共生或寄生引起病害。 真核微生物(导读版)的各个章节由微生物学百科全书的主编根据原作者能否更新其原作而精心挑选的。这真核微生物(导读版)提供了一个对真核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概观,介绍了真菌和原生物经典和前沿的研究进展,包括酵母、水华、地衣和肠道内原生物等章节。这本物美价廉的著作可作为微生物学、真菌学、免疫学、环境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学生和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内 容 简 介 《中国真菌志.第49卷,球盖菇科.1》记载我国分布的球盖菇科真菌9属112个分类单元,包括110种2变种,并提供线条图和部分种类的原生态彩色图片。书末附有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索引和参考文献。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发展历程、食品微生物研究对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微生物代谢、微生物遗传、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生态学、食品中的微生物、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微生物与免疫、食品中的指示微生物以及食品微生物学技术等。 在教材的内容结构上,主要考虑三大板块,一是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展示微生物自身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二是延伸阅读,即将微生物基本原理与其在食品行业中的相关技术或应用结合起来,尽可能让读者做到学以致用;三是热点导读,即在每一章的后,提出一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研究热点,引导有兴趣的读者做更深入的了解,或作为课后讨论的命题,并不列入课堂讲授的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又能结合食品行业的特点帮助读者解决学习和生产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