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鹅膏科真菌中,有些物种是著名的食用菌,而另一些物种则是有名的剧毒菌,在误食毒菌而中毒死亡的记录中,90%以上是由误食毒鹅膏菌所致?我国鹅膏菌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因误食毒鹅膏菌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特编著此图志?本书记载了我国鹅膏科130个分类单元(含种?变种和变型),每种有个体彩图?重要外形和显微特征描述?生境?分布?经济价值及与相似种的区别等信息?书中还有我国鹅膏科的分属?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研究标本?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本书在汲取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环境领域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从细胞、分子或种群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生态分布等,并从微生物与物质循环的角度叙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还介绍了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含有与其配套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明,概念清晰,书中各章节前均有 学习重点 ,章节后附有 建议阅读 本章小结 和 思考与实践 ,力求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环境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微生物学前沿》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国内外有着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知名微生物学者组成编者团队。 本书在扼要介绍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基础上,涵盖原核微生物系统学、放线菌、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病原病毒与分子免疫、分子微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探索等十一个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全书各章都配有详实的图表。为了扩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每章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微生物学工作者查阅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研究病毒的各种电子显微学方法以及**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内容包括:病毒样品的超薄切片技术,病毒的分离、纯化和病毒样颗粒的组装,病毒免疫电镜技术,生物材料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和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等。理论介绍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书中示例也取自经典的或者*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此外,在绪论中简略概述病毒的电子显微学研究的进展。《BR》 病毒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在近十多年来有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发展迅速、成果斐然,其中也有本书部分作者参与的工作,书中均做了翔实介绍。
《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共分为8章,首先介绍了产甲烷菌的分类、生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基因组研究及厌氧反应器中的产甲烷菌,然后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原理,后介绍了产甲烷菌的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对厌氧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古生菌域以及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氨氧化细菌、铁还原菌这几类重要的厌氧微生物进行系统的论述,并简要介绍厌氧微生物在废水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燃料电池、临床医学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资源学是研究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微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和策略、微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的措施等的科学。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汇集了近十多年国内外本领域的新进展、新思想、新技术、新成就,其内容更加丰富。
地质环境微生物代表着地球生命的极限和边界,对探索生命起源、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微生物拥有特殊的基因和酶,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推动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R》 本书分别从学科领域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研究特点、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未来发展的有效资助机制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本书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全书共分为10章,19个实训,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观察方法,病毒的结构及外在表现特征,微生物的营养及培养基制备技术,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技术,微生物代谢、发酵生产和生化反应在细菌鉴定中的利用,微生物的遗传育种和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生态和免疫学知识等内容。本教材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生化制药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生物化工技术等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生物制药和食品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历经多位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工作的教师的7年编撰,在总结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教材共分为12章,内容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微生物生态和感染与免疫,涵盖内容广泛,信息量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具时代新颖性。本书可以作为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作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参考书。本书配有复习思考题和电子教学课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由我国从事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的综述论文组成,反映了我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过去、现在,并指出了未来尚需研究的方向。共分为真细菌基因组(包括人畜病原真细菌,农用真细菌,环境真细菌,冶金、食品真细菌基因组)、古生菌基因组、真核微生物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方法五个部分。《中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内容属微生物学科前沿领域,可供从事医学、农业、工业、环境、生态、动物医学、植物病原微生物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该书介绍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细菌耐药外排的机制、减少耐药性的抗菌素的开发。该书适合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师生参考。该书介绍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细菌耐药外排的机制、减少耐药性的抗菌素的开发。该书适合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师生参考。
本书实验共分12部分,63个实验,内容全面,突出了药学专业微生物实验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相配合,既包括典型的印证性实验,还安排了一定的学生自主设计的开放式实验。本书编排方便教学,每个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按照目的的要求、实验原理、仪器与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报告(包括结果和思考题)等六个部分来编写的,各实验所用的菌种、染料、培养基、主要试剂等的配置方法均列在附录中,便于学生和有关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该书是药学类专业和相关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科书,同时也作为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实验参考书。
本书严格根据*版本综合大学微生物学教材,参考医学、环境、农业和食品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总结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各章的重点、难点及目的要求。每章分为五大部分,即名词解释(共800余题)、选择题(共近450题)、填空题(共近700余题)、判断题(共近450题)、问答题(共500余题),章后都附有参考答案;并设有考研疑难100解。本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习题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是一本新颖、系统、实用的备考书。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学生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练习用书,同时对高职(专科)升本入学考试复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微生物工程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为配合我国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7章。前10章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工程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微生物工程概述,微生物工程菌种的来源、选育及保藏.微生物工程的培养基,微生物工程灭菌、除菌设备及技术,微生物的代谢及其调节,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工程的生物反应器,微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的固定化技术和微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该部分意欲作为本课程必修的专业理论。后7章分别介绍微生物工程在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具体有微生物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制药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食品酿造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环保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能源开发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工程在资源
微生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生物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书参考了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微生物学教科书,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拓宽知识面,紧跟国内外微生物发展动态,由一些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年轻工作者编写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中图表主要引自国内外*教材,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在编排方面,注重启发学生学习微生物学兴趣。在内容方面,根据工科院校学生知识背景以及应用趋向的特点,增加部分基础知识,如细胞分裂周期、D值、Z值等概念以及对病毒的控制等;“遗传变异”一章中删除了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以避免与后续专业课程冲突。另外,为帮助读者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化工行业以及制药领域
《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是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专著。作者收集了150多个属微生物6000多+菌株,测定分析了4800多株微生物菌株的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研究微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在环境中的多态性。全书包含了14章。章微生物生态学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对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微生物脂肪酸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微生物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对微生物脂肪酸检测系统、微生物脂肪酸萃取的前处理、微生物脂肪酸的样品分析、微生物脂肪酸分析仪的报告诠释等进行了描述。第三章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的分析模型,对微生物脂肪酸数据来源与结构、微生物脂肪酸数据生态学模型、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分析软件的设计、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分析事例等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微生
本教材共有十一章,主要内容:绪论,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食品微生物的营养,食品微生物的代谢,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食品微生物的生态,免疫学技术及其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多毛类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本书专述中国海环节动物多毛纲叶须虫目,共2亚目15科67属153种。内容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综述研究史、形态描述、分类系统、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等。各论按作者首次提出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描述。包括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分类讨论,及叶须虫目的科、属、种的检索表。书后附有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拉丁名索引,使用方便。本书为动物学等学科的科研与教学人员,提供较系统的科学资料。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教师合作编写完成。 本书以微生物对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主线,系统阐述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深入讨论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具体介绍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有利作用与有害作用及其实际调控与应用。 全书分为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治理环境、微生物污染环境及微生物监测环境等四篇,共计十九章。书末附有“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词汇索引”。其结构科学合理,体系新颖有特色,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充实,联系我国实际,反映本学科的当代发展水平。 本书适于全国理、工、农、医、师范各类院校所设环境保护类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教材;对于非生物学环保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