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鹅膏科真菌中,有些物种是著名的食用菌,而另一些物种则是有名的剧毒菌,在误食毒菌而中毒死亡的记录中,90%以上是由误食毒鹅膏菌所致?我国鹅膏菌资源十分丰富,每年都有因误食毒鹅膏菌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为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特编著此图志?本书记载了我国鹅膏科130个分类单元(含种?变种和变型),每种有个体彩图?重要外形和显微特征描述?生境?分布?经济价值及与相似种的区别等信息?书中还有我国鹅膏科的分属?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研究标本?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学名索引?
《微生物学前沿》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国内外有着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知名微生物学者组成编者团队。 本书在扼要介绍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基础上,涵盖原核微生物系统学、放线菌、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病原病毒与分子免疫、分子微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探索等十一个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全书各章都配有详实的图表。为了扩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每章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微生物学工作者查阅参考。
地质环境微生物代表着地球生命的极限和边界,对探索生命起源、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微生物拥有特殊的基因和酶,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推动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R》 本书分别从学科领域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研究特点、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未来发展的有效资助机制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中国西南地区常见食用菌和毒菌》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本书在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试点”(No.2005DKA21209)项目的基础上,首次将我国的海洋微生物菌种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体现了下列特色: 收入的海洋菌种多数是近年来分离得到的,共9756株。其中,细菌319个属、1128个种、8378株;酵母32个属、114个种、1065株;丝状真菌,61个属、115个种、313株。根据来源地分,大洋微生物3600余株、极地微生物1000余株、近海微生物4800余株。引进及鉴定的模式菌株220株。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将所有细菌的16S rRNA序列在模式菌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并根据同源性的高低与理化特征,对菌名进行了修订。 本目录适合于从事微生物研发工作的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单位收藏,也可供从事微生物研发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全国第三次*调查是国家林业局在世纪之交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本书是此次调查成果的结晶。书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本次调查的内容、范围、工作量、调查方法以及*分布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植被、主食竹、人为干扰、圈养繁殖、分布区社会经济、*保护管理等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栖息地恢复、提高人员素质、扩大交流与合作等建议。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数据翔实可靠,是迄今我国已开展的三次*调查工作中正式出版的专著,可供各级*保护管理部门、自然保护区、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环境保护组织以及其他热爱、关注*保护事业的各界人士阅读使用。
热带西太平洋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对于系统了解该海域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与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采用图谱形式对热带西太平洋海域常见的浮游植物物种进行直观展示和描述,包括细胞大小﹑形态﹑主要鉴定特征及生态习性等,对形态相似物种之间的形态差异也进行了区分。《热带西太平洋常见浮游植物》涉及的浮游植物有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和金藻门,共计61属208种。研究区域涵盖黑潮、暖池、海山、深海等不同生境,观测水层包括真光层(0~200 m)及深层(300~8440 m)。
本书由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细菌学检验部门及医院等的90余位细菌学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著,本书共3篇106章。 上篇(细菌学基础)的17章涵盖了有关细菌方面的主要基础知识,同时记述了一些主要的研究历程与现状;中篇(病原细菌)的64章囊括了人及动物一些主要病原细菌,除分别记述了这些细菌的相应特性外,主要记述了其病原学意义、鉴定方法及研究进展等,另外对一些非病原性但与人、动物健康直接相关的细菌也有描述;下篇(细菌检验技术)的25章系统地介绍了细菌学检验技术与具体内容,包括经典方法及近年研究报道较多并已被学术界所公认的方法;在附录A和附录B中,分别记述了细菌快速检验的研究进展及实用方法。 本书基础理论内容丰富,技术方法可操作性强,融指导研究与实践应用为一体。适合相应高等院校师生、细菌
本书收入了世界各地区主要的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珍贵彩图1280余幅。涉及物种主要有蜥蜴类、龟类、蛇类、蛙类及鲵、蝾螈等。按照一般志书编写方式,记述了相关物种的彩色图片、拉丁学名、英文名称、中文译名以及规格大小和地理分布等。 为满足爱好者需求,本书还介绍了两栖爬行动物的驯养方法,疾病防治技术以及管理知识等。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资料权威,图文并茂,是迄今为止两栖爬行动物方面有价值的工具书之一。 本书可供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和广大公众欣赏,也可供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保护的专业人士参考。
无
环柄菇类真菌属蘑菇科,其中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而有的种则是剧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常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作为分解者,环柄菇类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介绍了该类真菌的经济价值,阐述了该类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该类真菌14属104个分类单位(含种及变种),每种有形态描述、特征插图、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讨论等,并注明了各种的可食性或剧毒性。《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提供了我国该类真菌的分属检索表、各属的分种检索表,对物种丰富的环柄菇属还编制了分组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汉名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各属代表种的彩色图片。
动物解剖学是师范院校及普通高等学校生物系,尤其是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迄今尚缺乏适用于教学的动物解剖图谱,本书将填补这一空白。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它不仅作为人的替身,承担着安全和效果的评价试验,还是学术交流、成果比较的科学标准。 了解和掌握有关动物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实验质量和教学效果。鉴于现有的动物解剖图谱比较少,动物种类不全,尚不能满足教学及科研之需要,在辽宁省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徐州医学院、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大连大学、大连铁路卫生学校等院校的解剖专业人员合作,对猴、犬、猪、猫、兔、鸽、豚鼠、大白鼠、小白鼠、蟾蜍等10种动物分别进行设计,精心制作解剖标本,并由医学专业摄
本书是 菌物 丛书的第七卷的第二版,由美国菌物学家D. J. McLaughlin和J. W. Spatafora 组织全世界71 位一线菌物学家编著的菌物系统学专著,全书的系统分类学大纲完全按照当前基因和基因组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来安排,重新建立了可反映高阶元进化关系的分类特征,摈弃了一些传统形态分类的趋同进化特征,确保每个科以上分类单位都是系统进化上的单系类群。全书把传统广义的菌物分为真菌和类真菌生物(类菌物)两大类,放在4 个总界(变形虫、古虫、茸泡虫和后鞭生物)、3 个界(有孔虫、茸鞭生物和真菌)和18 个门(真菌界11门,类菌物7 门)中来详细论述。同时对菌物系统学的命名知识及进化系统学研究的相关工具如细胞和亚细胞结构、菌物化石和基因组学都做了详细介绍。书后附有分类单元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和中英文名词索引。
本书是兼具学术和科普价值的动物学新著。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美称,自古以来,不少研究者都试图深入认识它。徐霞客在游云南时就对一些特有动物作过生动的描记。新中国成立后,以昆明动物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查清动物资源本底,踏遍了云岭滇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洒尽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资料,终于次系统科学地描绘了云南动物王国的基本面貌的形成过程。此中的艰辛与豪迈,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云南动物区系具有显著的区域地理学特征,众多的特有属和特有种,引起了生物学家、地学家以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兴趣。其动物资源具有物种丰富而物种种群数量较少的特点。本书以丰富多彩的照片和生动的文字,系统描绘了鸟兽虫鱼,是各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色彩及其生存环境
本书是7个国家专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根据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对各自保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标准化整理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书收集了各类微生物菌种约21000株,它是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开展2年的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全书共分“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古菌”“细菌”“酵母菌”9部分,主要介绍了菌株的学名、来源、分离源、用途和特性、建议的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和每个培养基的详细组成成分,以及按保藏中心名称缩写和菌株号编排的索引。该书适于工业、农业、林业、牧业,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制药、食品、酿造等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利用微生物资源时使用。
《中国热带真菌》是一部反映中国热带真菌资源、分类、分布及其用途的专著。 中国热带地区包括海南的全部和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台湾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地理条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哺育着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真菌种类,是中国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 中国热带真菌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宏观与微观特征相结合,重点调查与一般调查相结合,详细记录不同季节、不同生态类群与植被特征、物种数量与海拔高度等原始科学数据,依据相关文献资料与标本实物,对中国热带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进行研究与评价,探讨热带森林与真菌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是以作者吴兴亮、戴玉成、李泰辉、杨祝良、宋斌于野
本图鉴共记载中国已知的爬行动物4目、25科、120属、384种。每种配以色彩外形图和形态描述、生活习性及分布,并附有分布图。还有纲、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和各阶元的检索表。文后附有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本图鉴是中国部爬行动物彩色图鉴,是一部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工具书。 本图鉴可供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校、农林牧业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海关、商检、邮政、交通、防疫、卫生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考。
在细菌耐药性日愈严重的当下,噬菌体治疗被认为是对抗细菌感染*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全书由16章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特征和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书内容前沿,具有前瞻性。 本书适用于从事细菌感染研究的生物技术人员。
本卷记载了我国被毛孢属等束梗孢类真菌8属67种以及它们的有性型,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图解、培养性状及利用价值等相关信息及其在人民生活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对未观察的一些种,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扼要介绍。
本图志收录了庞大的抚顺昆虫群的全部家族,共计8目55科174属199种。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记述琥珀昆虫种类集中、数量多、分类系统的大型图册,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抚顺昆虫群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一是在地层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世界上古近世时期的一个群,它是一个既有更多的原始性,又出现进化特征与独有的特征三者兼并共存的新类型,尤其是与较新时代的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昆虫性质完全不同,这在地层垂直剖面上的划分与对比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在昆虫演化关系上,抚顺昆虫群表现出独特的中间类型,这对于探索昆虫从中生代向古近世的演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三是在区系分布上,抚顺昆虫群是东亚古陆始新世独有的新类群,占据世界古昆虫区系的重要位置,为古昆虫区系划分提供了新的化石类群,这对古昆虫新
本书是由微生物基因组学开创者们撰写,重点介绍了10年来微生物学转向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的进展,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历史、作为基因组学工具的生物信息学、核心功能、微生物基因组的进化、微生物基因组的调查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应用共6个部分。所有内容均涉及本学科前沿,作者们现身说法,深入浅出,既能使初涉微生物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生们感兴趣,又能使在微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们参考,是微生物学专著中的精品。
本书为《Brock微生物生物学》(原书第十版)的影印版,涵盖了微生物学的许多新进展,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保留了以往版本的精华以便灵活适应新世纪的教学手段。本书共六个部分:微生物学原理,进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代谢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免疫、病原和寄主的响应,微生物疾病和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其知识全面、内容丰富。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微生物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也可供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或技术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