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用真菌因其生长和代谢特性,是天然活性物质和相关酶的资源库,如何深入挖掘、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是研究食药用真菌的重要内容。本书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本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食药用真菌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7章,具体内容包括:食药用真菌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及其应用(第2章);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参与合成的酶及其发酵生产(第3、4、5章);食药用真菌发酵产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类酶(第6章);生物信息学在食药用真菌活性物质与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7章)。
广义的革菌科是一大类木材腐朽菌,它是一个人为的分类单元,不是一个自然分类系统,而是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的一个真菌类群。该类真菌不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戴玉成编著的《中国真菌志(第42卷革菌科1)(精)》阐述了革菌科真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态习性。本书按照广义的革菌科的概念,将目前所知的担孢子无色、薄壁、光滑,在梅试剂和棉蓝试剂中无变色反应的8属、109个种作为该科的卷。对每一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研究标本的产地及与相关种类的讨论,同时给出了每一个种的解剖结构图。 《中国真菌志(第42卷革菌科1)(精)》可供真菌学、林业、医药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微生物学:原理与探索》已出版了六个版本,它在美国等国家的许多大学中作为微生物学课本或教学参考书。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多次再版使它成为经典的教材之一。该书既注重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能不断消化吸收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热点。内容覆盖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该书着眼于可读性,力求文字简洁、易懂,并配有丰富的插图和显微照片。作者运用了热情笔触以及在其他教材中少见的写作技巧,通过令人回昧的奇闻趣事把微生物学的学习带到了生活之中,它们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作者注重与实畦结合,拓展读者思路,在每个章节中穿插“生物技术”、“应用”、“公共卫生”、“特写”和“动手一试”等小短文。各章后都有大量复习题,如临床案例研
真菌作为生物界一个古老而重大的类群,在农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以及医学微生物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真菌基因组学》(原著第二版)向读者介绍了多种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酿酒酵母、丝状真菌的模式菌粗糙脉胞菌、重要的工业真菌里氏木霉,以及动植物致病菌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等的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并以此延伸,对基因组学数据在真菌遗传学研究、工业技术、致病机理解析等方面的应用做了阐释。本书宽广的覆盖面、对*研究结果的详细阐述,使得本书内容深入且极富使用价值。本书可供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医学基础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参考。
《小鼠胚胎操作实验手册》由著名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出版,是其系列经典实验指南之一。自版至今已至少有15年了。这本书对哺乳动物胚操作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第三版是由一个全新的作者群体重新组织编写而成的。书中描述了*的小鼠胚胎操作技术,包括胚胎干细胞介导的遗传操作、嵌合体制作、克隆、辅助生殖技术(含胞质内单精子注射)、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全胚培养系统、着床后胚胎的点穿孔和基因表达分析等。书中描述了这些技术应用的背景信息。第三版中对前版描述的小鼠发育遗传学部分和利用重组DNA技术研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更新。 《小鼠胚胎操作实验手册》(第三版)不仅提供了小鼠胚胎操作的详细技术方案,也包含了相关的理论,是从事小鼠发育生物学和遗
本书旨在介绍环境微生物学中重要的微生物、微生物所依赖的不同环境的特性、检测微生物及其活性的方法,还评价了微生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位作者是亚利桑那大学的亲密合作伙伴,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却又相辅相成。这些涉及领域广泛的研究为本书阐明重要的知识点提供了大量例证。多位撰稿人的贡献也使此书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延续性,内容上则与当下的研究前沿基本一致。 根据国内读者的需要,导读版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所配光盘包含原著全部彩图。这本教材适用于环境微生物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也可以作为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RichardA.Harvey编著的《图解微生物学(原书第2版中文翻译版)》包括微生物世界、细菌学、真菌与寄生虫学、病毒学、临床微生物学概述五个单元。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丰富的图解及图片让读者快速记住每种微生物的临床特点;通过实用的案例分析,加深读者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本版新增加的第五单元中,第三十二章便于读者从分类、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获得临床感染微生物相关的必要信息。第三十三章对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归纳,使读者能够在鉴别中学习,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 《图解微生物学(原书第2版中文翻译版)》适合各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使用。
经过20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人类发现并命名了原核生物的许多分类单元,其间又有许多分类单元经过整理、重新划分、合并和废弃,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原核生物约有1200个属,8000余个种。 原核生物系统学涉及对原核生物的分离、描述、鉴定、分类、命名和菌种的保藏等内容,可以看作现代原核生物分类学,是原核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鉴于现有的原核生物系统学著作篇幅大,且多为英文作品,如 “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笔者在广泛听取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需要,邀请国内原核生物各领域科研一线的专家撰写了这本概括性较强的作品。 作为原核生物学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本书可供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师生查阅和参考。
阿特拉津是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三嗪类长残效除草剂,由于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效果好,博得广大用户的青睐。而阿特拉津的大量使用,对土壤、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关于阿特拉津环境污染的修复与治理已引起了科学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采用菌根生物技术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研究,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把研究结果整理成册,与广大同行分享。本书开篇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阿特拉津的使用现状、危害及丛枝菌根(AM)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然后开展了黑龙江省阿特拉津残留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研究,筛选到优势AM真菌菌株;继而以优势菌株和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三室共生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从生理学、酶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揭示菌根共生体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
本卷是《中国淡水藻志》绿藻门、双星藻纲、鼓藻目、鼓藻科的第2册,它是根据作者多年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的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论述了鼓藻类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系统演化和分类系统、地理分布和生态分布,各论部分系统地对我国绿藻门、双星藻纲的鼓藻目鼓藻科中的3属、233种、168个变种和25个变型共计426个分类单位逐一作了全面的、详细的描述,对有的种类进行了简短的分类讨论,其中有72个分类单位是由我国藻类学家首先发现、命名和绘图的,只有10个分类单位是由国外藻类学家采自我国的藻类标本进行研究并首先命名发表的。绘制的精致细胞形态图版70幅,插图3幅,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图版6幅。同时列述了目、科、属、种的检索表,以及附有译成英文的目、科、属、种检索表。书末附有中
内容提要
鸟类是人类有朋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然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当我们漫步在绿地、公园、乡村、滩涂,不经意间,人们发现鸟类离我们的距离越业越近了,鸟类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许多市民已经自发开始走出门户,到大自然中观赏千姿百态的鸟类。有鉴于此,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04年成立了鸟类专业委员会,旨在提高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开展爱护鸟宣传活动,组织市民有计划地开展观鸟活动。 为了使观鸟爱好者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野外观鸟活动时有一本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鸟类图鉴,我们根据近10年来的观察记录,并结合文献记载,挑选了222种上海地区常见鸟类和关键鸟种,编写成这本鸟类图鉴。热切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鸟类、关注鸟类的队伍中来。还希望本书
《中国海藻志(第2卷)·红藻门(第7册):仙菜目·松节藻科》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海产红藻仙菜目松节藻科海藻分类学研究的成果,记述了1科26属117种(不包括变种),其中有27种(包括新变种)为我国发现的新的分类单元。对每个分类单元均以我国的标本作出科学而祥细的描述,并附有精美的特征图,每种都有形态和构造特征描述、生态习性,产地和分布较祥细的论述,内有插图131幅,图版13面。《中国海藻志(第2卷)·红藻门(第7册):仙菜目·松节藻科》是目前国内较全面论述海产红藻松节藻科的专著。
本书篇介绍了以碳水化合物为底物的酶类,着重介绍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类型、结构和催化特性及在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此外对木聚糖酶、果胶酶、糖苷酶和转糖苷酶等也有讨论。第二篇介绍了蛋白水解酶家族的MEROPS数据库,之后是与工业关系密切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半胱氨酸型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等。第三篇对脂肪酶的结构和功能,在酯工业、有机合成、生物柴油、结构脂合成中的应用等分章进行了评述。第四篇对重要性日益提高的核酸酶给予了特别关注。后对多种重要而无法分类的酶进行了讨论,包括氧化还原酶、植酸酶、腈水解酶、青霉素酰化酶等。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及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阅读。
本书在论述中国特有鸟类资源的分布格局、分布中心、多样性中心、特有化现象以及特有种的研究及其对物种保护的意义的同时,对105种中国特有鸟类的野外鉴别特征、形态、量衡度、分类讨论、地理分布、生态习性、食性、繁殖、居留类型、种群现状及评价等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并配合以物种的彩色照片、黑白图、鸣声声谱图,其中一些重要类群还附有运用GIS预测的适宜生境分布图。鸣声声谱图及GIS预测分布图为国内有关专著之首创。 本书专门研讨了我国鸟类的特有万分,能使人们对这些鸟种的野外识别特征和综合、系统的资料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今后的鸟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鸟类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国内外从事鸟类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各大专院校有专业师生,鸟类爱好者和从事科研管理、地方动物资源管理
《免疫优化算法、模型及应用》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免疫机理、免疫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免疫系统概述、否定选择算法、克隆选择算法、人工免疫网络模型、树突状细胞算法、基于生物网络的计算框架、多层免疫模型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和引黄工程免疫优化调度模型及其应用。为便于读者使用和研究,书中给出了主要算法流程对应的测试结果,源程序可与作者联系获得。 《免疫优化算法、模型及应用》可供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简述了切叶蜂科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意义地理分布于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