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共上、中、下三卷,本卷为上卷,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记述我国鲤形目鳅科、胭脂鱼科和双孔鱼科3科29属185种鱼类。总论述及鲤形目鱼类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与染色体、生态资料、地理分布、系统演化、经济意义与增殖途径、术语说明等;各论系统记述了鳅科、胭脂鱼科和双孔鱼科鱼类,每种均含引证文献、形态描述及地理分布,并附形态特征图。书后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动物行为实验方法学(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based on animal behaviour research)是指融合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正常和(或)实验动物为对象,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以观察和实验方式对动物的行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将其实验结果类比和推演到人,研究其行为信息的生理和病理意义的新兴学科。 本书以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对象,以编著者和团队进40年从事动物行为实验的工作基础为核心材料,首次对动物行为实验定义、内涵和外延,动物行为实验分类及各类动物行为实验的原理、检测设备、动物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介绍。 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阐述了动物行为实验总论以及啮齿类、灵长类、非灵长类及其他动物的学习记忆、焦虑、抑郁、恐惧、运动、疼痛、成瘾、社会交往8大类行为共计80余种行为实验方法,以每种动物行为
本书以实验动物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为主线,结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和“北京实验动物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并参考近5年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的相关文件,力求全面、准确、完整地介绍相关管理机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以及近30种实验(用)动物及转基因动物管理的技术要求与应用。
《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 (第二版)》对我国海区浮游桡足类的名录和图谱进行了总结,查明了我国海区的浮游桡足类的种数;多年来,桡足类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变化,一些种的学名有变动,《中国海浮游桡足类图谱 (第二版)》总结了发生变动的种名录;对我国的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图谱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方便查阅;将我国海区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包括台湾东部),统计各海区浮游桡足类的种名录。
《黄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形态分类图谱》分上、下两册,内容涵盖了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以及刺胞动物、底栖鱼类等常见的较小门类,对小型底栖生物线虫也有较翔实的描述。上册共包括六部分,分别为多孔动物1科1种、刺胞动物9科22种、扁形动物2科2种、纽形动物7科10种、线虫动物19科73种、环节动物44科138种;下册共包括七部分,分别为星虫动物2科2种、软体动物42科76种、节肢动物43科76种、苔藓动物7科7种、腕足动物2科3种、棘皮动物19科29种、脊索动物22科45种。各部均以文字和图片(主要为实体图,部分是线条图)相结合的形式,描述相应门下各科常见于黄海的底栖种类形态特征,略述其生态习性、分布和参考文献,遇一科下有多属或种的情况编有分类检索表。
本书以个体发生时序为主线,论述了哺乳动物生殖调控机理及其相关应用技术。对配子体外操作、体外受精、配子与胚胎保存、胚胎移植、性别控制、动物克隆、表观遗传、干细胞技术、发育的大数据分析、基因编辑与转基因动物制备等分别做了较为详尽的专门介绍。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系统阐述了各类生殖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操作程序,融入了生殖工程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了大量实用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为生殖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及解决动物繁殖与育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用工具。
本书依据世界海洋生物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WoRMS)网站所提供的分类系统。当WoRMS数据库关于某个门类的分类系统不明确时,本书参考最新发表的该类群权威分类系统学文献,以及《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和《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两部专著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本书共记述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18门4585种,每种均有中名、学名及分布信息,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物种的同物异名。本书涵盖了我国常见的底栖动物种类,将成为我国海洋底栖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的实用工具书,进一步服务于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本书介绍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以及在动物日常健康管理、定期监测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策略和流程;主要针对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等实验动物,讲述了动物因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而引发的临床症状、大体病理、组织病理,以及疾病的病因学和预防措施;针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基因工程动物的特殊性,介绍了它们在感染性病原监控方面的特殊要求。
鹬虻科和伪鹬虻科是短角亚目中原始的类群。鹬虻科和伪鹬虻科幼虫均为捕食性,大多数种类的成虫为捕食性而有益,而少数种类的成虫具有吸血习性,为卫生和畜牧业的害虫。本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系统发育、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经济意义等内容。各论部分系统记述我国鹬虻科和伪鹬虻科共计12属140种(包括48新种),其中鹬虻科8属122种(包括37新种),伪鹬虻科4属18种(包括11新种),编制属和种检索表,提供222幅插图和6图版,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鹬虻科和伪鹬虻科世界名录及中英文索引。
鸟类多样性观测是在一定区域内对鸟类多样性的定期测量,是通过获取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质量、物种组成与分布及环境要素等数据,掌握数据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协助保护决策和成效评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11年以来,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保护机构和民间团体,开展了鸟类多样性观测。本书在介绍中国鸟类多样性状况、国内外鸟类多样性观测现状的基础上,从原则、方法、建设流程等方面阐述了中国鸟类多样性观测的总体情况。同时,基于10年观测数据详细介绍了全国及7个动物地理区中鸟类多样性的时空格局、珍稀濒危鸟类物种状况、典型生境鸟类群落特征及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基于长期的鸟类多样性观测实践,总结经验,为更好地实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 的 *卷哺乳动物 ,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哺乳动物的演化与现状、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现状、本红色名录评估对象的分类系统、中国哺乳动物编目(2021)、中国哺乳动物分布格局和受保护状况;介绍了红色名录评估过程、依据的评估等级和标准,还介绍了咨询专家、评估队伍,以及建立数据库和开展初评、通讯评审、形成评估报告的过程;总结分析了评估结果,介绍了中国哺乳动物濒危状况,分析了野外灭绝的和区域灭绝的物种,分析了受威胁物种比例、哺乳动物的分布和濒危原因等,并将评估结果与《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2020-2)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分析了中国哺乳动物保护成效与远景。各论是图书的主体,对评估的700种中国哺乳动物物种的相关信息,即分类地位、评估信息、地理分布、种
本书基于动物地理区划理论、动物资源调查成果,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生物地理学统计方法,根据1784种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信息和自然环境数据,进行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生态地理单元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动物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对各区划界限进行了精细化制图,并对各分区的生态因子、动物组成及保护状况进行了描述。
鲟鱼是一类古老、珍稀和濒危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开展鲟鱼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鲟鱼环境生物学-生长发育及其环境调控》是作者30余年来在鲟鱼环境生物学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凝练和总结,不乏他们对研究工作和研究对象的独到见解。内容涉及鲟鱼的早期发育特征、环境因子对其早期发育的影响、个体发育行为、体型形态对水流的适应、生长的环境调控、生长的营养需求、性腺发育调控、盐度适应与渗透压调节机制、生态毒理响应等诸多方面。不仅丰富了鱼类生物学知识,而且为改进鲟鱼物种的保护技术和开发鲟鱼养殖新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穿山甲科学研究和保护实践的综合性书籍。本书共分为4篇39章,全面梳理了全球穿山甲的进化与分类、自然历史文化、受胁状况以及保护措施,涵盖了保护科学、政策法规、兽医卫生和资金筹措创新等领域,凝聚了全球该领域科学家的集体智慧,旨在带领读者认识并深入了解穿山甲这一神秘且极具魅力的物种,本书的问世将对全球8种穿山甲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本图鉴的编撰整理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白蚁标本的收集。图鉴中的标本主要通过野外采集和地市收集两种方式取得。在野外采集方面,编者在2017 2019年走遍浙江省域内各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东到舟山群岛,南及温州泰顺,西至衢州开化,北达湖州长兴,也走遍了天目山、乌岩岭、清凉峰、古田山、凤阳山一百山祖、大盘山、安吉小鲵等自然保护区,重点关注浙江南部低海拔水域周边山区。在地市收集方面,我们请浙江省11个地市级白蚁防治机构给予支持,帮助收集以散白蚁、乳白蚁、土白蚁等属为主的白蚁标本。历经3年多的努力,我们共计得到2000余份标本,为本图鉴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另一方面是白蚁标本的整理鉴定。本图鉴以白蚁形态分类特征及量度尺寸为种类鉴定的依据,参考《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一书,对上述白蚁标本进
本书是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成果总结,系统性阐述了该海域浮游动物不同生态类群的时空分布、关键类群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掌握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特征。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第六十二卷,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论述了中国沿海分布的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动物共235种,隶属于9亚科54属。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综述了骨螺科的研究简史与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区系分析、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在各论中对科、亚科、属、亚属和每一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近似种和有争议的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列有异名录和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第六十二卷,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附有插图共计250幅,其中彩色241幅,黑白9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