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总论首先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管理制度和发展历史;而后就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工程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基础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第二篇各论对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固体废物等各环境因子的评价等级、预测模式和评价指标等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一些模式应用方面设置了例题和习题,对评价等级、模式的选用有比较接近实际的介绍,有助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同时对环境风险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清洁生产等方面也作了简要介绍。 第三篇分四章列举了房地产、化工厂、火电厂、公路建设四个环评案例,案例来自具有代表性行业的实例,每章均有对水、气、噪声、生态等某方面的重点评价。 通过《环境影响评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11》主要内容包括: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分析报告、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型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按类型分级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分部门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按部门分级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统计表、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人员分部门统计表、自然保护区名录、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专业人员知识丛书》中的一本,坚持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易懂”为导向的编写思路,围绕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等,重点对建设行业专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胜任施工管理的基本工作。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岗位职责与要求、相关管理规定和标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测量、成本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文明施工、施工信息资料、拓展知识。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与《通用知识(2021年版)》配套使用。
夏新、付强主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分册是全国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之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之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立足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注重对计量单位、标准样品、量值溯源和监测方法等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进行概述,并系统总结和梳理人员资格考核和监测能力认定两方面的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常见问题等,可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学习资料和基础性教材。
受环境保护部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从2010年开始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经过分年建设,已经构建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系列标准规范,建设了环评基础数据中心和支撑环评审批、技术评估的会商平台。 相关初步成果已经在环评管理和业务中得到应用,对环评工作起到了实际的支撑作用。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编*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指南》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系列丛书之一,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过程和经验。全书分为四大部分,**部分是项目建设。主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建设内容;第二部分是数据管理,主要介绍数据库设计、数据处理和入库、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成果及接口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现批准《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和《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等二项标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 14622-2007) 二、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 18176-2007) 按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正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华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3年9月2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构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本书根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的特点及其环境风险特性与评价要求,介绍了生命周期、安全检查表、概率风险、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大宗工业固废环境风险评价》可供环境工程、固体废物管理、矿业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单质磷的测定。
《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的有效性研究》首先对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的制度管理体系、区域性战略环评、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其次,从战略环境评价有效性的内涵和功能剖析入手,构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一般研究框架,并按这一框架,对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剖析和问题诊断;再次,以有效性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在已有的单一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法等方法,探讨影响战略环境评价有效性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间的影响机理;*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战略环境评价有效性评估的整合框架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群组决策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从实践角度看,《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的有效性研究》在战略环境评价运行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基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为配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贯彻实施,规范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中气态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中气态苯胺类化合物的样品采集和样品保存方法,测定苯胺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分析步骤等。 本标准经文献资料调研,方法研究和方法验证等过程,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后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海啸》分为4个部分,即认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预防,自然灾害的自救和互救,自然灾害的灾后心理自助。通过多个灾害实例,叙述了每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涝、泥石流、滑坡、火灾、风灾、雪灾等的特点、成因和对人类及社会的危害;然后通过描述各灾害发生的前兆,介绍了这些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并针对各种灾害介绍了简单实用的自救及互救方法,最后对人们灾害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做了的分析,介绍了有关心理干预的常识。
本书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污染源调查评价与研究的基础上缩写汇编而成的。全书含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气候特点等自然情况,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工业能源消耗及工业废气、废水污染评价,工业固体废弃物和有害废弃物等的现状评价,工业污染源的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等内容。对具体了解各省的工业污染源排污状况,能源、资源的消耗情况及综合利用水平,评价污染的危害和影响,搞好污染源的综合防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评价与研究》的补充和具体化。可供工业企业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监测部门的管理、科研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