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画竹见长,其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富有现代气息。本书图文并茂,详细讲解了水墨竹子的画法步骤,通俗易懂。
《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中的一种显象逻辑》基于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等相关专项项目成果,以京沪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温度场环境作用数据及位移、应变、振动等结构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高速铁路桥梁安全性能监控与预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本书是国内一本高速铁路桥梁安全预警研究的专著,系统地介绍了高速铁路桥梁安全预警理论、方法与应用,并成功地应用于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全书体系得当、内容翔实、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也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团扇画所具的形式美感是其历来为人所深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宋代团扇画,其艺术特点以笔墨的趣味性和审美的诗意化与宋代诗词中的意境追求完全一致,这一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宋代团扇山水画构图强调平远,也直接影响元代山水画在尺幅上的变化。《南山册页:宋画(团扇山水)》选取宋代较具有代表性的团扇山水画作品数十幅。
孙成慷的山水画作品无疑是属于写实的一类。他以写生的方式来描绘故土乡情。通过对川西风貌真切细腻的描绘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多年来不懈怠地写生,画自己熟悉的山岗、村落、老树、老屋、、秀水、古桥。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成慷的画正是在深入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加以提炼而成。他的画,布局平淡天真,直抒胸臆,以魏碑的笔意入画,设色明快鲜活,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股清新自然的蜀山风情扑面而来。读其画不难看出,其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且多为最普通最常见的田园风光。画家将自己儿时的记忆、感知以及多年来对四川山水、乡村的最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故其笔下的古镇、石桥、老树、瓦屋、溪流渔船、西畴南田、九峰三泖、农叟荷筱、平坡鸭喧,无不
浅绛山水是以笔墨为主,设色为辅,这就确定了笔墨技法在浅绛山水画中的领导地位,它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它具有功夫性和情感性,所说的功夫性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法度的追求和训练,所说的情感性是指行笔走线由于速度和运笔方式,带有的情绪,可抒发性。
中国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分多科多种。大的分科有花鸟、人物、山水。其中花鸟画中包括有有百花千卉,百鸟千姿;人物画中有古今、男女、老幼;山水画中有林、泉、峰、阁……作为美术爱好者不可能样样都学,但有可能样样都会。《中国画一册通》(作者:陈增胜)采取循序渐进,又快捷易学的编排方式,并配以丰富详尽的图例,希望爱好者在运用本书的时候,对“纲领”性的内容要多下功夫,其余的内容与“纲”对照,找准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提纲挚领,明理悟法,举一反三,便会一通百通。
观周裕国的画,自然之气扑面而来,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身心为之所动。多年来,他以四川西部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尤其是雪山和云水的画法独树一帜。以传统技法画雪山,多经留白为主,有时加以简单的皴擦,在画面中也多为陪衬而已。而周裕国画雪山,则通过山石的块面划分,褶皱的聚散和背景的映衬,将雪山既纯净又巍峨的气势表现得极其饱满、壮丽和神圣。周裕国画云水吸取了传统的烘染技法,利用宣纸浸润的特点,将云与水的质感十分的表达出来,山石得云水而活,云水得山石而动,画而氤氲灵动,生气勃勃。这是周裕国的作品广受称道之处,同时也是颇受争议之处。然而他既不惶惑于这种争议,也不拒绝这种争议,而是把这种争议作为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种参照。
《猫》是现代作家 郑振铎 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小说。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本书故事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石清虚》,故事主要讲述了爱石如命的主人公邢云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获得一块神奇的石头,并与这块石头分分合合的曲折故事。嗜石、藏石、赏石,嗜画、藏画、赏画……这其中的妙处,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外人或许只能看个热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