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现代的中医临证过于关注不和谐的病象模式,并专注于努力纠正这些不和谐的现象。然而,传统中医并不只是汲汲于“局部”的不和谐,他们更关注整体,因为“局部”揭示着“整体”,他们直观地把握“整体”。只有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才能够运用传统中医的基本原则来实践,而不至于在学习繁复又看似矛盾的后世各家学说时陷入迷惑。这样才能根据病患的体质、神质和邪正斗争反应情况,以药物的气味升降为基础,来配伍合适有效的方剂,而非根据课本上笼统的方剂功用来机械用药。对于有所领悟的医者而言,一切都只是开始。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开篇绪论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及其与心理学理论构建的关系,之后分上、中、下三篇,即上篇基础理论、中篇临床应用、下篇科学研究。上篇是移空疗法创立的学术基础,重点在于提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层次人格理论以及具象思维、无象思维理论,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独特视野、视角和深邃内涵,阐明了移空疗法之所以不同于许多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根源。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对现代心理学人格理论和思维理论的拓展与补充。中篇介绍移空疗法中已经应用于临床的移空技术和空技术,是对临床实操技术的系统化说明。下篇是科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理论阐释与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本书是第一部对于移空疗法进行完整的、系统化论述的专业著作。适
本书阐述了卢永定老师所传授的郑卢医学中维护正气,维护阳气的医理医法。它突破了上千年不辨阴阳、错辨阴阳,背时方、成方的状态。认为“历代注家俱未将‘一阳潜于水中’底蕴搜出,以致后学懵然无据,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非常重视辨别阴阳,阳虚不用阴药,诊断辨证中要达到“心手相应,人我相合”。指出辨证的准则是“洞鉴阴阳,显微毕露”,立法遣药要注重维护正气,要随守“法有章法,法无定法,法随证变,法定药随”的原则。出方则强调“病解灵法,法解灵方”。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医学,主要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汉方的治疗方法以草药为主,但也包括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等。 中医在大约7世纪至9世纪时从中国传至日本,江户时代时,为与从欧洲传入的"兰方医学"以及日本自有的"和方医学"相区别,便将源自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称为"汉方医学"。汉方医学以《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主要经典。
古中医天文学著作,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第一版深受古中医爱好者欢迎,故修订书中的错误出第二版,精装。本书是一本古中医天文学著作,是中医界提出“古中医”内涵的中医书,从天文、历法角度解释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从天干地支、五运六气角度解释《伤寒杂病论》,是国学界一本厘清子学根髓的国学书。本书从国学、子学、中医的根子上,即阴阳五行的起源及其天文机制、历法本质、历史演变考证论述。无极状态是《易经》之中最根本的天象,一切皆是从无极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万物,也是三生万物的过程。故天下万品皆是无极演变而来,最终又归于无极。镜者,映像万物而不染,镜中万物皆虚幻,此万象万物皆由无极而生化,一切世间之物皆是无极之镜中的影像而已,镜像最能反映品物真实,巨细无漏,故
《张梅芳眼科六十年医论医案精华》汇聚了中医眼科的深厚底蕴与张梅芳教授六十年临床精粹,是一部集理论、实践、验方于一体的权威著作。本书不仅是对中医眼科悠久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现代中医眼科发展的有力推动。 上篇:眼科理论,构建坚实基石。 系统梳理:全面阐述中医眼科基础理论,深入剖析眼科血证思想,为学习者搭建起清晰的理论框架。 独特见解:张梅芳教授结合个人临床心得,深度解析眼与气血津液的关系,以及瘀血、痰瘀等病理因素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下篇:临证医案,展现诊疗风采。 精华荟萃:精选69篇经典医案,从常见病到疑难杂症,全方位展示张梅芳教授的诊疗智慧。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每篇医案详尽记录,生动展现中医眼科的灵活性与科学性,让读者深刻理解中医整体辨证与个性化治疗的精
《沈氏女科临床入门100讲》由李成卫著
本书为扶阳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关于郑卢医学临床应用的讲稿。书中按照郑卢医学“先明理法,后言方药”,“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医学指导思想,将《易经》《内经》《伤寒论》的经典论述,结合五脏统帅全身来研究讨论,提出各类疾病的治疗指导思想和理法来源及依据,并通过具体应用郑卢医学之医学理法及病历病案,解密五脏各类疾病的治疗理论和系统方法。
王庆其教授从医执教50余年,在读经典、做临床、悟文化方面建树良多: (1)提出中医学经典的四大当代价值:打开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文化价值、开启认识生命另一扇门的医学价值、激活临床提高疗效的临床价值、开拓思路推陈致新的科研价值。 (2)提出研究经典三途径:用经典激活临床,从临床拓展经典;从经典启迪科研,用科研创新经典;用文化解读经典,从经典弘扬文化。 (3)创造新地提出《内经》的核心理念;五脏以藏为本,以通为用,藏中寓通;肝为调节之本;“湿为百病之长”;人体“焦虑体质”概念等。 (4)突破桎梏扬《内经》临床医学,开创经典教学查房先例;把《内经》理论应用于临床结硕果。 (5)开创脾胃病心身问题研究之先河,积累了诊治“抑郁型脾胃病”“焦虑型脾胃病”的丰富临床经验。 (6)倡导“由器识道”,在中医药文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并非“辨症论治”,更非“辨病论治”,实为“辨机论治”,即辨出病机以后再予治疗。此“病机”,即证候,即病因、病位、病性。 我从事中医的医疗、教学工作已61年,始终着重研究癌病的治疗。在屡经挫折以后,终于认识到从头开始学习经典著作的必要,也终于懂得癌病的原发病位在于先天,因此才使癌病的治疗初见曙光。本书虽然论述癌病的病机及治法,但核心内容则在于从根本上探讨并阐明人体的先天,故取名为《中医先天论—转陀螺治癌法》,以此为理论基础,可以治疗包括癌病在内的一切先天性疾病。 《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本条经文以分号(;)为界,此前言先天,此后言后天。联系《灵枢·天年》所
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20代,绵延600余载。其第19代传人沈绍功主任医师和沈依功主任医师为挖掘家学,领衔并会同师门及第20代传人和嫡传弟子,经多年潜心编撰,终成《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广受好评。为造福更多读者,时隔12年,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沈宁先生对原书内容进行精心整编,再次出版。 全书共111个条目,注重凝炼沈氏家传心得,更重视吸收、继承古今中医药学的发展成果,并加以创新丰富,不仅详细记录了沈氏家传的女科、内科的临证经验,而且加以完善发挥,增加了中医外科、儿科、五官、皮肤科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整理和系统总结了沈氏女科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经验。本书重视临床实用性,以疗效为中心,每篇不仅有概论和临证心得,更有家传秘方,还附病案引证其效,对临床有较好的启迪指导作用。
洞明医理,活用经方,历来是学习中医的正路。但是,经方之理很深,众医解说纷纭,初学者不仅难以把握,反倒有误入歧途之忧,而采取方证对应是比较切实的捷径,可以快速获取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过,很多中医生对经方并不熟悉,鉴于此,就有了《AI岐黄:中医大脑医案集》这本书。本书讲述了几十个案例,都是利用人工智能对经方进行解读,抓取主证建立经方数据库,利用特殊算法与临床证候联系起来,再由计算机给出基本推荐方,医生在此基础上加减。由于计算机具有准确记忆,海量数据,迭代进步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积累越来越多,疗效也会越来越好,结合人脑擅长模糊抽象思考的优势,对中医学的未来意义巨大,虽短期内难以达到国医大师的水平,但作为临床中医师的有力工具是完全没问题的。作为中医的一个崭新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中医
瘫证是指肌肉瘫软无力的一类疾病。痿证是指肌肉萎缩、力量下降等一类疾病。痛证是指一切以疼痛为主诉的疾病。这三大类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其中,伴有肢体力量下降的脑卒中是中国人的第一大死亡原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近年来,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组织开展了专题性“中医药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中医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已列入国家及行业的重大战略规划。本书是北京中医医院的中医名家团队通过针灸为主、针药结合治疗瘫、痿、痛证的临床经验的总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解决重大疾病防治问题提供宝贵实战经验。本书由重量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代领弟子和学术团队共同编撰而成。全书分三章。第一章,瘫类
“妙佑医疗国际家庭医学丛书”《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将为您提供近期新、最全面、最权威、有效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知识与方法。本书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诊治方法的介绍,以及饮食、保健、运动、药物、疼痛控制方面的细节化指导。您将从本书了解到如何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将从中认识到保持良好体态、健康状态、平衡及协调的重要性。另外,本书还为您提供了骨质疏松症近期新药物研发进展,并为您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治疗效果提供指导建议。
李乾构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理论根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他非常重视师带徒的教学方式,在临床带教之余,不辞辛苦地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加以总结整理,每周给学生、弟子开小灶,讲座一次,并就学生跟师学习体会等进行交流,辨疑解惑,使学生能够主动分析老师的辨证思路、遣方用药经验及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全书内容丰富,既有李老临床诊治疾病的独特经验,也有李老脾胃病学术观点和方药临床运用体会。每讲就一个问题以医论、医话等方式深入浅出,画龙点睛。
全书以内科病症为主,每一病症简述其病因、症形或辨治要点,然后列方;各方详其主治、药味及制剂方法,并引各家之说阐论其方药配伍机理,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可资临证参考,亦可藉以研究方剂配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