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创中国新医学”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更让人敬佩的是,作为西医大家,对传统中医学的热爱和推崇,对后学
张敏建、郭军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叙述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发展简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按男性生殖系结构与功能异常分类为章,每个疾病为一节,每节内容主要包括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案举例等内容。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分7篇27章,分别为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内分泌与免疫调节中西医研究进展、妇科疾病、产科疾病、和节育。作者从中西相结合的角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殖免疫和内分泌学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生殖学科常见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机、诊断及中西治疗等。各篇所涉及的内容均为目前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和始终关注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实用性强,适合妇科、男性学科专科医学及春他科室中、高年资医师参阅,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教材是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而编写的,目的是让同学在初步掌握中医理论和中药、方剂的基础上,学习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熟悉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进展,了解临床各个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前沿动态。本书内容较为新颖,既对现代医学的新进展作了介绍,也反映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向,同时十分注重严谨的科学态度。一般而言,所述内容都已在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如一些内容非常重要,但在看法上尚存在一些分歧,亦同时将不同的观点列出,以供读者自行鉴别。 教材内容分三部分,部分为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一些专题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内容,第三部分为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内容。本书并不是系统的临床医学教材,由于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各个专科的发展并不平衡,因此各科所介绍内容的篇幅比例也有很大差异。
本书分7篇27章,分别为生殖内分泌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内分泌与免疫调节中西医研究进展、妇科疾病、产科疾病、和节育。作者从中西相结合的角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殖免疫和内分泌学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生殖学科常见疾病的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机、诊断及中西治疗等。各篇所涉及的内容均为目前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和始终关注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实用性强,适合妇科、男性学科专科医学及春他科室中、高年资医师参阅,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张敏建、郭军主编的《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叙述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发展简史、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按男性生殖系结构与功能异常分类为章,每个疾病为一节,每节内容主要包括定义、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病案举例等内容。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小儿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论部分重点概述了小儿皮肤的结构与功能,小儿皮肤病的中西医诊断,中西医治疗,以及小儿皮肤病的护理等内容。各论部分选取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70多种儿童皮肤病,涵盖了细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反应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以及指(趾)甲疾病、黏膜疾病、毛发疾病等。作者从疾病的概述、临床表现、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预防及调护几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以期让广大读者对常见儿童皮肤疾病的中西医防治有较全面的认识。此外,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提供了一些临床上最为常见儿童皮肤病的典型图片,供广大读者参考,这些图片均由余远遥医师拍摄并提供。《小儿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阐述小儿皮肤结构的特点、皮肤病的诊断步骤
本书选取临床常见内科危重疑难病40余种,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治疗经验,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每一个病在介绍定义、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治疗经验,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全面重点的讲解了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并发症以及预后的知识,使读者能全面深入的了解疾病,掌握一些治疗该病的经验,指导临床应用。
李达主编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导航、个人调理攻略、名家防治指导、药食宜忌速查、医患互动空间五个部分。重点在“个人调理攻略”中介绍血小板重度减低状态病患与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人群如何起居、饮食调养、消除诱因与自我防护、适度运动,及其预防反复发作与防治进展等内容;“名家防治指导”中介绍了患病后如何进行中西疗,尤其介绍非药物疗法,诸如外治法、预防措施等促进康复;“药食宜忌速查”主要介绍常用中西药物不良相互影响及其药物、;“医患互动空间”介绍了患者及家属关心的常见问题,进行寻医问药的指导。本手册的内容尽可能全面涵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药物、饮食、防护、起居、环境、寻医用药等方面的防治与康复知识。可供患者、家属、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初级医务工作者及护士、
《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作者陈隆晖)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汇总了编著者们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尤其突出中医的保守治疗特色,为各科医师临床诊疗茎突综合征,也为进一步从中医、西医角度研究该病,帮助初学者认识该病提供参考。《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医、西医对茎突综合征及其所引发的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首次提出了茎突综合征的三级诊断方法及颈动脉鞘周(人迎穴)、颈上节神经封闭保守治疗法。本书重点提出将中医病名“梅核气”对应于茎突综合征,采用中药内服疗法,使中医的保守治疗能得到重视。该书对中医、西医的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外科医师临床诊疗工作以及在校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