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文献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 数据分析技术 为工具,对历代记载 痛经 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其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提炼痛经辨证、遣方用药规律,追本溯源、去伪存精。在回溯经典、继承传统智慧的基础上,促进 女科医系 的学术传承,发展创新。该书分为两个部分:①痛病因病机及用药的历史演变过程,各历史时期的痛经治疗方药数据分析含数据分析内容。对痛经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疗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及分析,分析部分又包含药物关联性规律、方剂功效组合规律、寒热、升降趋势研究等。同时对汉唐、宋金元、明清各不同历史时期的用药进行对比分析。②痛经历史文献梳理。以刘敏如老师圈定的在中医女科发展进程中 有影响、 有代表性的医籍为 初范围,在此基础上向外扩展,以点带面。列举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中医古籍中与 痛经 有关的理
本书着重介绍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的文脉与法脉的传承、导引口诀图谱的释义,以及导引的功理功用、临床运用的导引祛病处方等。共分为九篇:释名篇、源流篇、传承篇、基础篇、特点篇、功用篇、法诀篇、图谱篇、祛病篇。
.
本书是 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学术传薪系列 丛书之一,介绍了上海市名中医王霞芳的从医之路、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王霞芳是上海市名中医,海派中医董氏儿科第五代传人。本书按病症分类,介绍了肺系、脾系、心肝系、热病、其他疾病等大量医案,阐述王霞芳辨证求因、识病推理施治的要点,选方用药的规律和特色,尤其突出其擅用经方,灵活化裁变通于临床,贯于甘平扶脾中见功夫。 王霞芳在数十年苦研学习、继承实践董氏儿科学术思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过程中,将继承与发扬创新相结合,创用内外合治的诊疗方法,如穴位敷贴、针刺四缝穴;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善用经方治疗现代常见之小儿神经情志疾病;注重在《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等理论指导下,辨证求因识病、分型分期论治,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彰显了中医药诊治特色。
张家维教授是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是岭南针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精研进针手法,首创电梅花针治疗斑秃,挑治治疗不育,火针治疗各种痛证等,本书是对其针灸诊疗疾病的全面的归纳与总结,全书共六章,从医理发挥、技法新释、穴位妙用、临床医悟、临床案例、张老临床经验文献集进行了较详的介绍。着重阐述了张家维教授对痿证、中风、 痹证、痴呆、儿童多动症、癫痫、 斑秃、面瘫、胃肠病、皮肤病等疾病诊治以及针法感悟,并详述了内科、外科、妇儿、骨伤等疾病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较详的阐述,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针灸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临床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其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到不断地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贺氏针灸三通法是贺普仁先生经过多年勤奋学习,集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以其科学性、有效性、渊源性自成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继承发扬针灸学术,提高针灸学科学术水平,推动针灸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贺喜教授在继承了贺普仁教授的临床精粹上创建了贺氏针灸三通法套穴,由此编写了《普仁明堂示套穴》,本书则是阐述每组套穴能够针对哪些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增加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加强了对疾病如何认识,对于病性、病程、预后的剖析。对于针灸临床中的细节进行了提示。是一部指导临床上如何使用套穴的著作,同时也
.
本书是《本书是《中医传薪录》论坛丛书的 辑,采用了原创、实用的创新风格,收录了数十位中医工作者临床经验的结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全书分医话、医案、方药、针推等几大板块,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家学习中医药的困惑、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做了通俗细致的讲解,内容科学、实用,原创性强,真实朴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本书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中医临床佳作,适合广大中医从业人员、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 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学术传薪系列 丛书之一。全书围绕从医掠影、学术探析、心得集锦、验案撷英、匠心传承五部分内容,介绍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名医苏晓的从医之路、学术影响和临证经验。苏晓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本书阐述了苏晓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学术思想;探讨了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诊治经验以及用药特色,包括单味药、药对以及经验方的临床应用;还收录了主要传承人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整理的医案。本书实为不可多得的临证参考素材,有助于读者提高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理解和深入研究。
全国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魏执真诊治心血管病学术经验钩玄
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 足部按摩 的文字记载。20世纪80年代末,足疗的方法由台湾传到香港,利用香港歌星边做足疗,边唱歌走调的演出效应,迅速红遍了香港,再传入国内。该书作者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在足部诊疗技术及手法领域,结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如结合红外成像技术、x线、mri检查、易罐易棒技术等。作者针对各科病症,包括肿瘤康复、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康复科疾病等,逐一进行全面梳理,编撰成书,并以大量典型临床病例作为参照。
本书以医话的形式,从经典研读、理法心悟、临证漫谈三部分呈现了十余位专家的宝贵学术经验。本次先整理部分专家学术经验,力求真实呈现专家的原创思维与宝贵经验。
中医学是具有深厚人文知识底蕴的医学,它与现代医学从不同层次和视角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中医学重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人体的生理功能一般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连通皮肉筋骨、四肢百骸。在疾病诊治中采用四诊合参的方法,从病因、病位及病程等方面审证求因,据此辨识证候,进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主要利用人体自身和自然界现有物质对身体进行调理。 纵观中医的发展历史可知,中医学是在民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具有文化、思想的医者加工、整理逐步形成、发展而来的,即所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因此,民间对中医的临床实践经验是我们科研中重要、鲜活的原始资料。在观察临床小样本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进行相应
本书以六经辨证为主线阐释张仲景《伤寒论》经方的临床运用,总结三纲分级体系分析六经辨治规律,简单、实用,临证可操作性强。并对药物的品种、剂量、煎煮方法等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临证用药,如指出《伤寒论》中的 桂枝 当选用 肉桂 , 麻黄 要选中麻黄品种或用含伪麻黄碱成分的制剂代替等。本书配以丰富的临证案例从病机辨析、辨证分型、治法、方药择要分析,附有舌诊、病变治疗前后对比情况图片、临证手写处方、检查单据等,真实靠谱且实用。 本书非常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阅读,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经方感兴趣的中医爱好者也有一定启发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全面聚焦当前手功能领域相关的内容及进展的实用著作。著者先从手及上肢功能解剖入手,系统介绍了肩复合体功能、肘关节和前臂功能、腕关节功能及手部功能;然后介绍了手功能康复评估,各种评估量表、工具和智能化设备,以及科学有效的中西医手功能康复技术,并对上肢涉及的神经、软组织、骨骼关节等手功能障碍相关疾病进行了阐述,同时关注院内及院外手功能延伸康复,对当前手功能康复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和科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本书内容实用,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可供手功能康复相关临床科研人员借鉴参考,亦可作为手功能专科建设的指导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