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它的乐队,它的时尚,它的态度,定义了过去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部分。 Sex Pistols,Joy Division, The Fall, Buzzcocks, New Order, The Smiths, Happy Mondays, Stone Roses, Oasis……这些乐队塑造了几代青少年,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历史进程。《曼彻斯特与英伦摇滚:在倾盆大雨中寻找光明》是这些人、这座城市和他们的时代的写照。无论是在大雨倾盆的舞台上,还是在狭小的出租房里,或是在庄园的舞池上,凯文 卡明斯的精美照片捕捉到了曼彻斯特流行音乐充满能量、值得怀念的每个时刻。 《曼切斯特与英伦摇滚:在倾盆大雨中寻找光明》是一本音乐文化类图书。它讲述了英伦摇滚发源地曼彻斯特的音乐文化。一批音乐人如何在曼彻斯特寻找自己的梦想,如何从小剧场演出,到签约唱片公司,再成为全球的摇滚音乐人。 它与记录摇滚音乐人的传记书籍不同,它不是讲述某个摇
《爱情与伦理向度下的家庭叙事:中国电影家庭情节剧研究》行文严谨、史料翔实,对于中国电影1945-1949年这一辉煌阶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以一次饱含对电影艺术的热情与颇具挑战性的探讨,填补、充实了中国电影史的类型研究。作者以“家庭叙事”作为切口,从爱情、伦理向度来考察家庭情节剧的意义建构、家庭情节剧与都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国家在叙事中的复杂关系,通过对家庭情节剧的历史嬗变、叙事形态与生产体制、创作者、社会、政治之间的关联及家庭情节剧中的角色形象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辨析了“1945-1949”时期中国家庭情节剧的叙事形态和意义建构。
本书立足配音行业整体发展格局,从配音行业从业者的成长、历练,到配音创作,再到配音事业的发展,多方位阐述了从事配音工作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本书不仅能引导你一步步学习声音表演的技能,帮助你成为一名配音员,同时还能为你提供发展配音事业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何制作声音小样和如何求职。这本书将助你在声音塑造和声音表演业务技能的培养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帮助你在配音领域取得成功。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配音行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不论是对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还是对即将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来说,本书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这种作用,不局限在有声语言创作中,还涵盖了职业规划的全过程—这正是本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本书将为配音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些启示,也能为即将从事配音工作的新人提供一盏指路明
《上海市志·文学·艺术分志·电影卷(1978—2010)》力求客观全面地记述1978—2010年上海电影事业及产业改革、探索、创新、发展的轨迹和成果。 本卷记述的1978—2010年间拍摄的电影,均经国家电影管理部门批准、由上海各电影制片单位独立出品或联合出品,并公开发行、放映。 本卷记述时间始于1978年,止于2010年。正文内容按机构·团体·企业、影片、发行放映、电影技术、教育研究、交流活动、管理、人物等为序,分篇、章、节、目等层次记述,并配有若干电影剧照和历史图照。
作为一本影视传媒专业经典教科书,《如何读解电影》自1977年出版便大受欢迎,被称为“同类作品中蕞好的一部”,在全世界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作者从多个有优势的角度看待电影:艺与匠,感性与科学,传统与技术。在考察了电影与其他艺术媒介(如小说、绘画、摄影、电视甚至音乐)的密切关系后,讨论了理解“电影如何传达意义”所必需的要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才能蕞好地辨别某部电影试图传达的所有信息”。 本书历经多次全面修订和扩充,作者强调电影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数字环境中。蕞新版将媒体批评带入了21世纪,对虚拟现实、网络空间、远程呈现以及三者与电影的亲近性等话题进行了透彻的讨论,关注我们现在生活其间的“媒介域”,关注数字图像和声音的不可靠,并提供了相关的延伸阅读精选指南。此外,书中配有近500张剧照、60余
影评褒优贬劣,存史知往鉴来。在电影事业发展过程中,电影创作与电影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中国电影攀登艺术高峰的铿锵足音中,始终回响着影评人激浊扬清的诤言良言。为进一步推动评论与评奖相融合,中国影协组织编撰《中国电影金鸡奖艺术评鉴》,邀约金鸡奖评委、电影专家学者对金鸡奖获奖及提名作品进行客观、理性、深入的专业解读,褒扬优长,指出不足,并辅以创作者自身创作思路和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每年一部,持续出版,努力打造面向大众解读金鸡奖、让观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读本,逐渐形成全面记述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成就和经验的重要文库。这一举措不但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乃至中国电影评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而且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电影创作具有重要的典藏价值和参考意义。
在新时代的大众传媒语境中,主持人节目受众的审美经验已经成为一种新生且不可忽视的美学现象。本书以文艺美学视角考察节目主持传播活动,立足现象学美学视域,研究其受众审美经验的生成、性质、特点与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素养从中起到的建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由主持人节目“对话交谈式”的传播方式,发现其信息传播话语的内、外双重文本,进而揭示主持人节目富有强烈主体间性特征的信息传受结构。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主持人节目受众审美经验的生成条件,在现象学的审美知觉意向性结构中界定其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总结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指出主持人的审美素养在受众审美经验构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由内、外两个文本层面展开具体研究。
本书内容全面,信息丰富,极具启发性,是成为一名成功的斯坦尼康所有者和摄影师的实用指南。书中附有世界的斯坦尼康专家的专访和指导,可以迅速帮助你起步并且让你带着你的装备奔跑。你将全面学习斯坦尼康的使用,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步法练习和实践拍摄,带领你从工作原理和平衡设备深入到电影制作个性化的方面—摄影师如何利用这个的摄影机支撑系统,做出富有创意和实用的拍摄方案。你也将学习斯坦尼康职业生涯的商业运作,从购买你的设备到和制片人、制片主任洽谈拍摄业务。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富有经验的斯坦尼康摄影师,包括传奇的斯坦尼康发明者,加勒特·布朗(GarrettBrown)先生本人,将和你分享他们的轶事和见闻—有的富有启发性,有的好玩搞笑,有的具有指导意义,有的则向你提出劝告。对所有想让摄影机动得漂亮的摄影师和导演,
《世界纪录片作品辞典/电影眼文库》是一幅纪录片的世界地图。从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开始,到今天为止,《世界纪录片作品辞典》共收录30个国家、355位导演、435部作品。《辞典》采用零度风格,选择具有传播力的作品,强调文献的实用性。《辞典》主要内容为影片档案、图片、剧情梗概和点评——尽量引用评价,实在没有可用的资料则简略评议。《世界纪录片作品辞典》肯定还有遗漏,但120年世界纪录片的主要作品、导演和美学思潮都能在这里找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