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密尔顿》《摇滚莫扎特》),可谓风格各异,品类繁多。 作者费元洪有二十余年的音乐剧从业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演唱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丰富多元的世界音乐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当代最综合的舞台艺术的魅力。
《演出真实的生命》由戏剧治疗领域先驱、美国国家戏剧治疗协会前任主席蕾妮 伊姆娜所著,她为戏剧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整合框架。本书*次全面并系统地描述了戏剧治疗的技术,并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列举了诸多关于短期/长期戏剧治疗进程的临床案例。蕾妮 伊姆娜首先探索了影响戏剧治疗根基的重要概念的来源,继而描绘了治疗的五阶段整合模型,帮助戏剧治疗师制订治疗方案、评估过程以及选择有效的技术和干预方式。本书描述了超过125种不同的戏剧治疗技术,根据疗程和治疗系列的阶段以及想要达成的治疗目标进行了分类。同时,本书还介绍和涵盖了以表演为导向的戏剧治疗和 自我启示表演 。《演出真实的生命》所阐述的戏剧治疗模式不仅适应于个人、家庭和团体治疗,同时也适用于日间治疗中心、精神病院住院部以及临床工作中的各个年
一本由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人写给大家的歌剧答案之书,是从文本到剧场,兼具学术与实践双重视野的难得之作。 本书面向可能走进歌剧院的每一个读者,以作者本人丰富的歌剧观演、制作经验为基础,以戏剧 情境 理论为依托,以瓦格纳的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为对象,解答 什么是歌剧 、 当我们观看歌剧时,我们看什么 、 瓦格纳的 乐剧 创举何如 等话题,力求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越过屏障,为读者畅通欣赏歌剧、理解歌剧的路径,进而带我们领略这一综合性剧场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史》基于中国传统艺术立场,界定了 中国古代叙事 概念,明确了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 的基本要素,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关于叙事的史料进行了全面挖掘。在前人理论史书写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了以历史为主与以逻辑为主相结合的理论史撰述方法,分别对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的历史发展以及理论内部基本要素的逻辑演变进行梳理。在阐释理论的同时将其回归到历史发展实践中,从社会发展、戏曲体例变化、戏曲创作以及古人戏曲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探寻了叙事思想发展背后的历史实践。
《昆曲之美》为香港中文大学开设的 昆曲之美 课程2012、2013、2014、2015、2017年五次的演讲纪录。课程内容为多位昆曲表演艺术家讲解昆曲行当的四功五法,以及多出昆曲折子戏的演出体会。其中包括王芝泉老师讲解《西游记?借扇》、《挡马》与《扈家庄》;计镇华老师讲解《长生殿?弹词》;邓宛霞老师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与《蝴蝶梦?说亲》;华文漪老师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玉簪记?琴挑》和《长生殿?小宴》等。 按照各位表演艺术家的姓氏笔划排序,每位艺术家的讲座纪录再以年份先后排列,同时在每讲文字纪录中加入标题,标示各位艺术家于讲座中讲解昆曲行当、四功五法、折子戏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进入昆曲艺术的世界。 而艺术家们在解说每一讲的主要剧目之外,亦曾分享对其他剧目的演出体会,当中更包括了一些京剧剧目。书
本书通过历史上人们对 霓裳 的认识与转变(包括实际应用),来勾连从神衣到舞衣,再到戏衣的演变过程,以及本质上作为舞衣的戏衣在民间与官方的两个传统。无论是从歌舞服饰装扮的层面,还是从官、民分野的视角,都无法割裂戏衣与传统服饰在款式、制度、工匠制度、社会劳动分工以及制作技艺等复杂因素间的密切联系。本书通过比较广泛的社会考察实践、考古发掘资料及历史文献记载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制作戏剧演出的应用性书籍。全书共分为五部分,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介绍戏剧制作的含义;第二部分是戏剧管理概述,包括艺术管理、戏剧管理和演出行政管理等内容,主要阐释艺术和管理的含义;第三部分是筹备戏剧演出,包含戏剧演出的发起、策划商业演出、编写策划案、演出立项、组建剧组、编制制作预算、组织艺术创作等内容,阐述筹备戏剧演出需要做的管理工作;第四部分是剧目制作,包含舞美制作管理、进场前的准备、舞台合成及彩排、歌剧制作、演出运营等内容,阐述剧目制作的方式方法;第五部分为演出市场营销,包括演出营销管理、演出信息传播和票务销售等内容,阐述如何将演出剧目推广出去。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 中国 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本书所收二十一篇论文或创作,从学术与表演艺术双重角度,完整呈现 折子戏 的历史脉络、社会背景,以及舞台演出等各個面向。 本書分为三大部分:概念总论、历史文献,以及表演艺术。 概念总论部分,定义何为 折子戏 ,考证折子戏之起源与演变,并由剧本、行当表演、美学等特质厘清折子戏与全本戏之别。此部分共计收录二篇文章。陆萼庭《折子戏的光芒》和曾永义教授的《论说 折子戏 》。 历史文献部分,由具体折子戏出目的文献爬梳考证,进一步展现折子戏的特征与价值。此部分共計收录七篇文章。吴书荫《昆曲奇葩折子戏 谈昆曲剧目的抢救和传承》、周秦《折子戏与昆曲遗产的保护传承 〈昆戏集存?甲编〉前言》、王馗《昆曲身段谱提要目录》、吴新雷《昆剧折子戏〈十面〉的源流演化》、华玮《新发现的〈铁冠图?白氏尽节〉》
~~~欢迎来到莎翁的 文学花园 ~~~ 诗情图鉴 / 植物汇编 / 20年沉浸 / 解锁莎翁 ● 树木能说话,奔腾的溪水像书本,石头蕴含道理,万物都有其益处。 莎翁笔下,自然万物破土而出,一路攀爬进《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十四行诗》 看似点缀,却常常推动着剧情发展:朱丽叶服下颠茄,假死求生;罗密欧情之所至,命丧于乌头草;奥布朗把爱懒花汁滴在提泰妮娅的眼睛里,等待她醒来后爱上D一眼看到的人;一方绣着草莓图案的手帕,令苔丝狄蒙娜被诬陷出轨 草莓既代表纯洁天真,也代表性感嫉妒;当紫杉出现时,预示着有人要中毒 正如雨果所说: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百鸟在歌唱,灌木在抽叶,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云彩在游荡,天气时冷时热,晨钟暮鼓,朝发夕至,森林窃窃私语,人们促膝交谈。 ●本书作者格瑞特 奎利和绘者长
《演员行动实用宝典:英式表演训练法(套装全二册)》是英国演员训练法的两本专业书籍《选择行动动词 如何选及如何用》与《行动 演员的同义动词词库》的合订本。 《选择行动动词 如何选及如何用》聚焦于 选择行动动词 ,这是演员在排练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它使剧本的每个瞬间或每个思想都充满目的,从而让排练富有活力、使演出生动鲜活。 选择行动动词 可以让你通过研究剧本并作出最初的行动动词选择;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等几种方式,发现并发掘身体与声音的能量、幅度(范围)、变化以及表达的清晰度。 《行动 演员的同义动词词库》是一本行动动词的同义辞库,演员可以用它来推敲与完善行动的选择,直至找到恰当的行动,赋予每句台词生命。 选择行动动词 是一项
《姜涛导演笔记:实践斯式体系的教学与创作》作者将自己对教学与创作问题的思考整理成文,其中有的是阅读斯氏体系的体会,有的是关于导演教学的思考,有的是关于导演创作的记录,有的是阅读文章后写下的心得。 《姜涛导演笔记:实践斯式体系的教学与创作》先记录表演练习,通过表演练习进行训练,再通过对这些练习的分析,总结出一个又一个表演的基础元素。许多有关表演创作与训练的概念以及表演元素的理论内涵,都隐含在了表演本身与做练习时师生们的讨论当中。 《姜涛导演笔记:实践斯式体系的教学与创作》对导演和表演专业的学习者会有帮助。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追溯了运河沿线各类戏曲剧种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还考证了相关戏曲文献、文物及实物史料,既有全局观念又有本土关怀,蕴含着历史书写与当代表达,有利于拓宽京杭大运河与戏曲研究的学术视野,推动理论创新。此外,本书对京杭大运河沿线戏台、会馆存续状态的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梳理,以及对重新建立当下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新链接的对策与建议,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承保护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一台戏是如何做出来的?翻开本书,你将走进英国国家剧院,身临其境地经历一台戏诞生的全过程!戏剧不只是表演。一台戏从创作到排练、从制作到演出的过程,是剧作家、导演、演员、设计师、制作团队等不同分工的脑力激荡与身体力行的合作。本书以独特的场景对话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清晰地展现了戏剧的历史进程,戏剧创作、制作的流程,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中,丰富的细节和精彩多样的场景变化让读者仿佛与台前幕后的艺术家、能工巧匠乃至评论家面对面,一起展开头脑风暴,亲自参与一台戏的创作! 本书围绕英国国家剧院出品的《战马》《弗兰肯斯坦》《深夜小狗离奇事件》《一仆二主》等世界名剧的创作历程,真实再现了从剧作家迸发创作灵感开始,到导演与设计师确定布景、服化道、灯光、音响的设计方案,并由制作团队实现在舞台
本书记录了中国知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的音乐剧故事。全书共分为三部分,部分讲述他开始制作音乐剧前的人生阅历及对于音乐剧的酝酿;第二部分以其一系列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串起他的音乐剧故事,通过台前幕后的生动讲述,还原了其原创音乐剧的制作历程,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第三部分收录了李盾对于音乐剧制作、音乐剧教育的所思所想。如何站在世界中心,讲好中国故事?李盾通过带领读者进入他的音乐剧世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书是一部叙写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艺坛往事的回忆录。丁悚是海派文化史上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曾在1944至1945年间为《东方日报》撰写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 专栏文字,以短文形式叙述其亲历的自1945年之前的四十年间的艺坛往事,内容包括鲜活生猛的艺坛八卦、亲历亲闻的精彩趣事、前卫开放的都市文化等。丁悚之孙丁夏将这组文字整理并集结成册,且附上了多张丁家收藏的珍贵照片。这是一部近代上海艺文史料集,是研究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料。本书是就202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四十年艺坛回忆录(1902-1945)》基础上的的典藏本,增补16篇文章、丁悚年表、数十帧珍贵照片,并公开与周璇的12封信件,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丁悚的生活迹象以及民国艺坛面貌。
军事题材主题空间是一种特定的环境空间,这个环境空间融入了军事事务或军事事件,既保留了空间的一般属性,又赋予了其独特的军事特征。这种空间的存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与理解军事文化的窗口,更是通过具象化的形式,传递出强烈的军事气息与战争氛围。军事题材主题空间设计是以军事题材为创作内容,进行场景空间创作的主题空间设计。 《军事题材主题空间设计研究》军事题材主题空间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及案例分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同时还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对军事题材主题空间设计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生动展示。
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故事情节可歌可泣、音乐组合大气磅礴、舞台呈现独具匠心,艺术家们表演精湛,情感厚重而震撼,是民族风格的歌剧精品,是近年来中国歌剧中的一部上乘之作。故事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面对英国人的侵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纯朴人民同仇敌忾,最后以惨烈的代价保护了这片土地。 该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与歌唱家殷秀梅、电影导演冯小宁联合创意,孟卫东担任作曲,陈蔚担任总导演,姜金一担任指挥,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殷秀梅、魏松、于爽、金郑健、陈小朵等歌唱家担任主要角色,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舞剧团、交响乐团近二百名演员联合演出。本书将其首演剧本、乐谱、演出剧照、主创团队、演出场次及获奖等结集出版,让优秀作品得以流传,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