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密尔顿》《摇滚莫扎特》),可谓风格各异,品类繁多。 作者费元洪有二十余年的音乐剧从业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演唱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丰富多元的世界音乐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当代最综合的舞台艺术的魅力。
《西方戏剧史》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及戏剧系名誉教授胡耀恒尽毕生所学、独自写就的一部鸿篇巨制,全面呈现西方戏剧三千年的演变,从古希腊戏剧的缘起,到当代欧美各国的前卫戏剧,无不论及。本书史料丰富,论述精辟,主要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地区和国别为分章,由以下三方面循序铺陈: 一、戏剧史。呈现每个时代戏剧的全貌,探讨其中的杰出作家及其代表作,对于许多次要作品也尽量勾勒出轮廓。 二、剧场史。介绍各个时代与戏剧表演有关的场地、设备与人员,并配合适当图片辅助解说。 三、戏剧理论。择要介绍西方从古代至当代的主要戏剧理论,并且针对它们的文化特征做全面探讨与深入分析。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写就这部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巨著,填补了汉语世界同类著作之空白。不论从戏剧文学的角度,还是就
一台戏是如何做出来的?翻开本书,你将走进英国国家剧院,身临其境地经历一台戏诞生的全过程!戏剧不只是表演。一台戏从创作到排练、从制作到演出的过程,是剧作家、导演、演员、设计师、制作团队等不同分工的脑力激荡与身体力行的合作。本书以独特的场景对话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清晰地展现了戏剧的历史进程,戏剧创作、制作的流程,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中,丰富的细节和精彩多样的场景变化让读者仿佛与台前幕后的艺术家、能工巧匠乃至评论家面对面,一起展开头脑风暴,亲自参与一台戏的创作! 本书围绕英国国家剧院出品的《战马》《弗兰肯斯坦》《深夜小狗离奇事件》《一仆二主》等世界名剧的创作历程,真实再现了从剧作家迸发创作灵感开始,到导演与设计师确定布景、服化道、灯光、音响的设计方案,并由制作团队实现在舞台
戏画是以戏曲为绘画题材,与戏曲形态及其表演内涵紧密相联,是绘画特有的艺术品种,创造了戏曲二度创作的辉煌。 《画里看戏:中国戏曲百图赏》展现了关世俊所创作的百余幅戏画,含京剧、昆曲、豫剧、评剧、越剧、秦腔、高安采茶戏、莆仙戏、吕剧、徽剧等各剧种,数量多,覆盖面广,对了解、欣赏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关世俊以戏入画、以画品戏,生动传神地记录了现当代戏曲名家、名段、名表演的精彩瞬间,为戏曲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的丹青记录。既具可观可赏的艺术价值,亦具可借鉴思索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史研究中重要的 图像符号 。 文人票戏者众,然善丹青者少。画家绘戏曲人物者多,却懂戏者稀!而关世俊乃梨园戏骨,触类多能。各种表演动作在其笔下全无扭捏之态。其笔下所涉剧种之多,行当之全,剧目之繁甚为罕见。
《音乐剧导论》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对音乐剧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音乐剧界的重要行业信息予以交代,以便读者对整个音乐剧行业形成初步的认知和宏观的了解。第二章将视角集中于音乐剧的剧本创作,从场景描述和台词文本的角度,着重阐释了剧本对于构建音乐剧叙事框架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对音乐剧歌词创作的细致剖析,从不同音乐剧唱段在戏剧功能上的差异性出发,分别呈现了歌词创作对于音乐剧推动叙事、制造冲突、塑造角色和烘托情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聚焦于音乐剧最核心的音乐板块,既从宏观上审视了音乐剧中海纳百川的多元化音乐风格,也从微观上阐释了不同音乐剧作品的音乐创作在戏剧性上的特殊考量。第五章着重剖析音乐剧的肢体语言,从编舞者的视角展现了音乐剧舞蹈创作独具魅力的艺术追求,并逐一列举音乐剧中常见舞蹈
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 作者认为,戏,是诗、词之后 中国 的抒情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本真意义上的中国戏,要从中国戏(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可追寻处(可听、可看处)讲起,而非停留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中以文字钩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戏剧理论范式,用戏曲自有的语汇去理解它的独特之处;要突破艺术和娱乐的狭义层面,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广阔空间,理解它何以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为当代读者讲中国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普及,更是为了唤醒一种久远的文化记忆,寻回我们失落已久的文化认同。
~~~欢迎来到莎翁的 文学花园 ~~~ 诗情图鉴 / 植物汇编 / 20年沉浸 / 解锁莎翁 ● 树木能说话,奔腾的溪水像书本,石头蕴含道理,万物都有其益处。 莎翁笔下,自然万物破土而出,一路攀爬进《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十四行诗》 看似点缀,却常常推动着剧情发展:朱丽叶服下颠茄,假死求生;罗密欧情之所至,命丧于乌头草;奥布朗把爱懒花汁滴在提泰妮娅的眼睛里,等待她醒来后爱上D一眼看到的人;一方绣着草莓图案的手帕,令苔丝狄蒙娜被诬陷出轨 草莓既代表纯洁天真,也代表性感嫉妒;当紫杉出现时,预示着有人要中毒 正如雨果所说: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百鸟在歌唱,灌木在抽叶,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云彩在游荡,天气时冷时热,晨钟暮鼓,朝发夕至,森林窃窃私语,人们促膝交谈。 ●本书作者格瑞特 奎利和绘者长
《演员行动实用宝典:英式表演训练法(套装全二册)》是英国演员训练法的两本专业书籍《选择行动动词 如何选及如何用》与《行动 演员的同义动词词库》的合订本。 《选择行动动词 如何选及如何用》聚焦于 选择行动动词 ,这是演员在排练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它使剧本的每个瞬间或每个思想都充满目的,从而让排练富有活力、使演出生动鲜活。 选择行动动词 可以让你通过研究剧本并作出最初的行动动词选择;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等几种方式,发现并发掘身体与声音的能量、幅度(范围)、变化以及表达的清晰度。 《行动 演员的同义动词词库》是一本行动动词的同义辞库,演员可以用它来推敲与完善行动的选择,直至找到恰当的行动,赋予每句台词生命。 选择行动动词 是一项
本书通过梳理音乐剧表演专业大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对音乐剧表演创作的基本观念、规律、创作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强调了生活与音乐剧表演艺术的关系,对音乐剧表演创作的戏剧与歌舞场面基本技巧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全书阐述了演员如何从规定情境中组织建立有机、统一、完整的舞台行动,通过内外部结合,塑造音乐剧舞台人物形象。从素质训练、基础训练、基本技巧、形象创造四个部分,详细论述了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方法。本书的出版,将丰富、充盈国内音乐剧表演的 新形态教材 ,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是罗周的第一部著作,内容丰富、厚重,包含《缀白裘》戏曲编剧法研究、创作谈、提纲札记以及代表剧目剧本。本书既包含被多次搬演于舞台的戏曲剧本,还有作者多年来的编剧经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本书是介绍日本乃至亚洲运营良好的著名剧团 四季剧团的专著。作者经过对剧团的细致采访,将四季剧团的开创业绩的过程和经营理念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其成功的秘诀如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本土化、全国公演和企业化运营、演员培养、剧目的排演和移植以及个性化和人性化剧场的建立和拓展、话剧代表剧目的积累等做了分析。对其两届掌门人也做了访问,分享了现代剧团的经营和演出之道,对剧场管理、编剧、导演均有参考借鉴作用。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史》基于中国传统艺术立场,界定了 中国古代叙事 概念,明确了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 的基本要素,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关于叙事的史料进行了全面挖掘。在前人理论史书写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了以历史为主与以逻辑为主相结合的理论史撰述方法,分别对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的历史发展以及理论内部基本要素的逻辑演变进行梳理。在阐释理论的同时将其回归到历史发展实践中,从社会发展、戏曲体例变化、戏曲创作以及古人戏曲观念的发展等方面探寻了叙事思想发展背后的历史实践。
日本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生机盎然和最具影响力的表演传统。 这部通俗易懂且完整的戏剧史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全面论述了日本戏剧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持久的影响力。本书涵盖过去1500多年来日本所有的戏剧类型,包括能剧、文乐木偶剧、歌舞伎、现代戏剧新剧、落语、前卫的舞踏和多媒体实验戏剧。第一部分介绍传统戏剧及其历史发展与表演习俗。第二部分涵盖明治时代以来的新剧种,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讨论剧本创作、剧场建筑、莎士比亚和跨文化主义,将日本要素置于全球戏剧语境中。 这部戏剧史配有精美照片和插图,以采访举足轻重的现代导演、综述英文与日文历史文献和明确的时间线为特色。延伸阅读书目收入了一系列多媒体资源,供读者进一步探索。
《剑桥俄国戏剧史》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俄国戏剧史专家共同撰写,汇总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更翔实的资料,客观陈述俄国戏剧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俄国戏剧通史,从木偶戏到芭蕾再到大歌剧,无不囊括其中,详细讲述了俄国戏剧的起源、自17世纪以来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具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演员和机构,以及俄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关系。 本书将俄国戏剧放诸整个西方表扬及舞台艺术版图之中,进行宏观审视,介绍了俄国戏剧如何起源。如何在西方戏剧文化及理念影响下发展壮大至自成一派,又反过来影响了西方戏剧发展,并进而在世界戏剧史上谱写出独特绚烂的篇章。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追溯了运河沿线各类戏曲剧种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还考证了相关戏曲文献、文物及实物史料,既有全局观念又有本土关怀,蕴含着历史书写与当代表达,有利于拓宽京杭大运河与戏曲研究的学术视野,推动理论创新。此外,本书对京杭大运河沿线戏台、会馆存续状态的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梳理,以及对重新建立当下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新链接的对策与建议,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承保护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制作戏剧演出的应用性书籍。全书共分为五部分,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介绍戏剧制作的含义;第二部分是戏剧管理概述,包括艺术管理、戏剧管理和演出行政管理等内容,主要阐释艺术和管理的含义;第三部分是筹备戏剧演出,包含戏剧演出的发起、策划商业演出、编写策划案、演出立项、组建剧组、编制制作预算、组织艺术创作等内容,阐述筹备戏剧演出需要做的管理工作;第四部分是剧目制作,包含舞美制作管理、进场前的准备、舞台合成及彩排、歌剧制作、演出运营等内容,阐述剧目制作的方式方法;第五部分为演出市场营销,包括演出营销管理、演出信息传播和票务销售等内容,阐述如何将演出剧目推广出去。
《剧本写作训练》是一部教学参考用书,既可以满 足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学生 学习剧本创作的需求,也可 以供有志于戏剧、影视剧本 创作的爱好者学习剧本创作 ,有着很强的实用性。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央戏剧学 院戏剧文学系在培养编剧人 才时的教学理念,其中的两 个关键词是:融通理念和阶 梯式训练。本书的第二章 散文写作 、第三章 小品与 短剧 、第四章 多幕剧写作 、第五章 影视剧本写作 四个章节对应了戏剧文学系 戏剧创作专业 的 写作课 教学训练进程。第六章 文 献剧创作 是近年来教学改 革中 创新性 写作教学实践 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汇集了十部中国古典名剧,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并对这些戏剧进行注解。
每一个戏剧的产生,都同时需要一个不可或缺的舞台监督负责管理演员、导演、道具、灯光、音效等。《舞台监督》一书从提示书和人员关系管理的各个方面,介绍了一名舞台监督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它结合一个戏剧产生的全过程,从舞台监督获得录用、组织面试和排练、戏剧演出的运行和关闭等多个阶段,为读者阐述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舞台监督。通过采访其他舞台监督的形式,作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优秀的舞台监督专业人士。本书对舞台监督在每个阶段的角色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工作关系、组织工具、计划、图表、列表和表单、试镜、暗示、巡回演出和排练只是众多工作阶段中的代表。舞台监督的每周工作概述,对确保戏剧平稳运行的很多细节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观点。较为全面的工作词汇为任何从事或希望从事这一领域的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帕梅拉 霍华德的《什么是舞台美术?》扩展了作者关于舞台美术的完整分析,它包含空间、文本、调查研究、艺术、演员、导演和观众七部分,验证了□1世纪舞台美术本质的□革。 《什么是舞台美术?》包含了帕梅拉 霍华德瞩目的职业生涯中近十年来创作的新作品的前期资料研究,包含《卡门》和《夏洛特:三原色音乐剧》,还有她近期作品的彩图和来自更大范围的当代戏剧制作人的新评论。 《什么是舞台美术?》除了专业戏剧设计师外,还适合舞台美术和戏剧设计专业的学生。